藏东南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的数量特征

来源 :河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iei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藏东南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林内粗木质残体的数量特征。研究表明:倒木是粗木质残体的主要输入形式;在粗木质残体平均数量上,阴坡为258.67株/hm2,多于阳坡(237.22株/hm2),但受生境影响,阴坡的1级腐烂、2级腐烂粗木质残体数量较阳坡少,而3级腐烂较阳坡多;在与海拔的关系上,阴坡粗木质残体数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4000 m和4200 m处,其数量分别为511.11株/hm2、366.67株/hm2,阳坡粗木质残体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逐渐减少趋势,但规律不明显
其他文献
为探讨黏虫成虫与迁飞中转地蜜源植物的营养关系,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其蜜源植物油菜和紫云英花蜜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显示,油菜和紫云英花蜜中都含17种氨基酸
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灌浆期对小麦叶面喷施0.5 mmol/L水杨酸后,进行高温强光胁迫处理,并测定蛋白激酶活性和磷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水浴法和微波辅助法提取连钱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浴法提取的最优工艺为液固比20∶1、时间90 min、温度40℃以及乙醇体积
为实现夏玉米对氮肥的高效利用,依据养分平衡原理,利用光谱无损监测技术,构建了夏玉米氮肥调控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对植株氮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