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或羞于提问,教师不善提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艺术性提问,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理应成为每一个音乐教师所关注的课题。现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历,粗浅的谈一谈对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进行情景提问,以达到抛砖引玉之主旨。
一、创设情境,巧妙提问
首先,设计形象性情境进行提问。如何把抽象的教学形象化,并被学生易于接受,这是所有教师都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形象的设计提问情境,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提问不单是看学生对所学所讲知识的记忆如何,也不是仅仅在考学生,而应是在提问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找到师生心灵共振点。譬如,欣赏《摇篮曲》教学中,先介绍《摇篮曲》,之后分别播放戈待尔和舒伯特的《摇篮曲》音乐,从外部音响感知入手,这时教师配以适宜的体态语言,此刻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在音乐情境的感召下,就能深深地体会到《摇篮曲》温馨的意境以及它所包含的深深的母爱,在《摇篮曲》旋律的陪衬下,教师可以提问:“《摇篮曲》的特点怎样?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填表方式,由学生经过讨论逐步完成这一内容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将学生的思维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因为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充分发挥学生大脑的整体功能,诱发形象思维。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正确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内容,这是值得教师尝试的一种提问方式。
其次,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提问。问题的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这便构成了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喜,而这一关键在于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像这类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比较多,如:诱发学生兴趣后设问,激发学生悬念后提问等等,其共性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其分析如下:诱发兴趣后设问。其理论依据为:学生的思维有可导性,教学应从诱发兴趣和激发求知欲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这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和感觉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从新旧交替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譬如:在学习《下雨真好》这首音乐作品时,教师让学生闭起眼睛倾听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淅淅沥沥的雨声能一下子使学生融入大自然,他们的脑海中渐渐会浮现出熟悉的雨中情境等等。这时教师应问:“请同学们告诉我你在雨中的心情,并让我知道你们在雨中的故事好吗?”学生们会充满兴趣地讲述雨中曾发生的一件件趣事。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不断实践的催化剂。
再次,涉及竞争情境进行提问。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在乎周围人的评价,回答問题也存在顾虑,这也是学生自尊心增强的表现。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抢答、辩论等,从而使竞争情景得以形成。譬如:在讲授管弦音乐《春节序曲》(李焕之)作品欣赏教学时,教师完成初步感受分段教学后,为了巩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分析。教师提出:复听全曲,以小组讨论、抢答等形式,回答作品四个部分的力度、速度、,场景是如何变化的?教师逐段重播音乐,逐段让学生小组回答、抢答。小组集体荣誉感会使学生们战胜自我、勇于挑战,热烈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及时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教师提问需要一定艺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更需要艺术。只有两者和谐结合,才能使提问更具艺术。因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特别是激励性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和方向。
对此,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对每一个回答或有回答欲望的学生尽量表扬和鼓励,努力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习上不断得以提高。对于素质较好的学生,由于他们成功率高、自信心强,教师在给他们提供表现机会的同时,评价更要从严,使他们瞄准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发奋努力;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投入更多的情感,让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可先把目标定低些,让他们优先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感。这样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是他们在不同起跑线上不断提高自我水平,不断地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提问艺术与平价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创设情境,巧妙提问
首先,设计形象性情境进行提问。如何把抽象的教学形象化,并被学生易于接受,这是所有教师都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形象的设计提问情境,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提问不单是看学生对所学所讲知识的记忆如何,也不是仅仅在考学生,而应是在提问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找到师生心灵共振点。譬如,欣赏《摇篮曲》教学中,先介绍《摇篮曲》,之后分别播放戈待尔和舒伯特的《摇篮曲》音乐,从外部音响感知入手,这时教师配以适宜的体态语言,此刻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在音乐情境的感召下,就能深深地体会到《摇篮曲》温馨的意境以及它所包含的深深的母爱,在《摇篮曲》旋律的陪衬下,教师可以提问:“《摇篮曲》的特点怎样?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填表方式,由学生经过讨论逐步完成这一内容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将学生的思维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因为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充分发挥学生大脑的整体功能,诱发形象思维。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正确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内容,这是值得教师尝试的一种提问方式。
其次,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提问。问题的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这便构成了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喜,而这一关键在于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像这类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比较多,如:诱发学生兴趣后设问,激发学生悬念后提问等等,其共性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其分析如下:诱发兴趣后设问。其理论依据为:学生的思维有可导性,教学应从诱发兴趣和激发求知欲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这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和感觉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从新旧交替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譬如:在学习《下雨真好》这首音乐作品时,教师让学生闭起眼睛倾听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淅淅沥沥的雨声能一下子使学生融入大自然,他们的脑海中渐渐会浮现出熟悉的雨中情境等等。这时教师应问:“请同学们告诉我你在雨中的心情,并让我知道你们在雨中的故事好吗?”学生们会充满兴趣地讲述雨中曾发生的一件件趣事。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不断实践的催化剂。
再次,涉及竞争情境进行提问。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在乎周围人的评价,回答問题也存在顾虑,这也是学生自尊心增强的表现。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抢答、辩论等,从而使竞争情景得以形成。譬如:在讲授管弦音乐《春节序曲》(李焕之)作品欣赏教学时,教师完成初步感受分段教学后,为了巩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分析。教师提出:复听全曲,以小组讨论、抢答等形式,回答作品四个部分的力度、速度、,场景是如何变化的?教师逐段重播音乐,逐段让学生小组回答、抢答。小组集体荣誉感会使学生们战胜自我、勇于挑战,热烈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及时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教师提问需要一定艺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更需要艺术。只有两者和谐结合,才能使提问更具艺术。因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特别是激励性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和方向。
对此,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对每一个回答或有回答欲望的学生尽量表扬和鼓励,努力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习上不断得以提高。对于素质较好的学生,由于他们成功率高、自信心强,教师在给他们提供表现机会的同时,评价更要从严,使他们瞄准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发奋努力;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投入更多的情感,让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可先把目标定低些,让他们优先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感。这样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是他们在不同起跑线上不断提高自我水平,不断地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提问艺术与平价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