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作文教学应有农村特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作文教学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农村资源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农村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特有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村作文教学 农村特色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加强素质化,全面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作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对进一步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和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点的农村基础教育,由于其特有的各方面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教育投入少,师资较差,早期教育不到位,参加社会活动少等),造成总体上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尽快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生活实际。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应具有农村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和城市相比,农村小学生活动的场所、项目、器材,开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相差甚远。农村没有少年宫,没有公园、动物园,学校的各种活动设备简陋。面对现状,很多老师只是把作文指导定位在教室里,几篇范文,学生“依葫芦画瓢”,文章写得空泛无味,缺乏真情实感。因为作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根本就无话可说,更谈不上“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了。所以长期以来,学生们怕作文课,怕作文,对作文有一种恐惧心理。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真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思路,结合农村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写作内容与情感体验,解决学生习作“源”的问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格言式的叙述:“必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只有这样,学生们作文时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不会害怕作文。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习作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写起来比较困难,感觉无话可说。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笔者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它是面向全国的,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内容教学,而是根据农村的社会、自然和生活实际情况,对作文教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的就是让作文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地处洪泽湖畔,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到湖边捕鱼捉虾,观赏湖光水色,观察水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认识各种昆虫……因为学生们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体验,所以当作文写的是农村方面的内容时,即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就会感到非常亲切,就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形式应具有农村味。语文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习作训练不应局限在教室里,不应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不应有统一僵化的形式,一切都应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城市孩子,为了获取作文素材,可以走进工厂,走进少年宫,但作文课一般来说只能在教室里上,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空间是拥挤的,是嘈杂的。而农村小学作文课既可以在教室里上,又可以根据需要在更加广阔的室外上。如果写作的内容是小鸟、昆虫等,我们就可以在树林里,在堤坝上上课;如果写作的内容是介绍家乡的土特产,是描写田野的美景,是介绍一种农作物等,我们就可以坐在田间地头上课;如果写作的内容是描写春天的小河,我们就可以坐在小河边上……笔者在指导苏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时,习作要求介绍所熟悉的一种小昆虫。笔者并没有在教室里给学生讲解习作的技巧,而是和学生一起奔向田野,奔向大自然,寻找昆虫,观察昆虫。在纯生态的、纯自然的课堂中,我让孩子们把寻找昆虫的过程、观察到的昆虫的外形特征和了解到的生活习性写下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身心是放松的,是快乐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才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就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农村语文教师更应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农村的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到处都有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该自觉地把农村多彩的生活融进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具有浓厚的农村韵味。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怎样教学鲁迅作品,是本文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鲁迅作品 鲁迅精神  鲁迅作品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鲁迅作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鲁迅作品却未能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不能在学生离开学校
摘要: 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英语专业听力为例,分析传统英语专业听力课与网络英语听力教学(以朗文交互英语网络课程为例)各自的特点,并对如何使用朗文交互英语网络课程及此网络课程所提出的要求作详细的阐述,结果证明网络教学对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具有可实施性。  关键词: 英语听力 网络教学 朗文交互英语 可实施性报告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模
摘要: 舞蹈艺术和绘画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特性,二者都有足以构成艺术美的力量,通过人的肢体和笔墨的运动来表现。舞蹈作品用舞蹈动态动作与中国传统国画的运笔、构图、色彩等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寻找舞蹈与国画的共通点,用国画的表现形式和意境创造新的舞蹈形象。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国画 舞蹈编创 影响  舞蹈是人体艺术,是以有生命的人体动态为媒介,在有节律的连续运动中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和反映社会
摘 要: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通过训练学生的业务工作基本技能、调查研究、论证、计算、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与写作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的目的。作者分析本院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财会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改进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未来数学教师的培养要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通过开设数学文化课,用文化的纽带拉近数学与应用的距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文化 高师生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目标中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摘 要: 我们会宁自然环境条件相对比较落后,虽四季分明,但风沙大,气候干燥。生活在这里的孩子,自小受当地环境的影响,能够吃苦耐劳,且能愉悦自主地跟老师一起进行学习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宁人的教育观念也随着不断转变,全国学前教育的不断推进,会宁的学前教育已被前所未有地重视和发展起来,本文就学前教育教育基地、培养目标以及师资专业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计划与调整,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摘 要: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离已不是一个新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教育理论本身无法超越传统思想的束缚,成为禁锢教育变革的牢笼;其次,教育实践过程中多方教育主体“拒绝变革”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最后,教育实践深受教育体制的限制。  关键词: 教育变革 教育理论与实践 传统的教育思想 社会体制  据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过齐,齐桓公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
摘 要: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序曲”。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框架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的必要性,并以教学实践中的游戏导入为例对导入的重要地位及实际操作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课堂导入 课前游戏  一、引言  审视英语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已经逐渐淡化了单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技巧的“一元论”,转而向多元化的方向努
摘要: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本文结合一则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引入概念,到形成概念,再到运用概念,体现了概念教学在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概念教学 有效运用 初中数学课堂 案例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
一、背景分析  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接着安排的是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在画圆内容之后安排了直径与半径及其关系的教学,最后安排了两个讨论题:1.圆的大小、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2.车轮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