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病率,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与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评价认知度干预在COPD稳定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22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HAD)评估,了解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其中101例合并焦虑抑郁,经纳入排除标准共90例符合入组条件,将其依照随机表法分为2组
【机 构】
:
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呼吸内科,邢台 05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病率,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与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评价认知度干预在COPD稳定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对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22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HAD)评估,了解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其中101例合并焦虑抑郁,经纳入排除标准共90例符合入组条件,将其依照随机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度干预,干预后2周对患者进行CAT量表、HAD量表评估,以及比较干预前后CAT量表、HAD量表的变化。
结果220例COPD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45.9%,其中12.3%单合并焦虑,4.1%单合并抑郁,29.5%同时合并焦虑、抑郁。经2周护理干预,试验组、对照组CAT评分均较之于前有明显下降(t=5.808、2.953,P值均<0.05),HAD评分均较之于前有明显下降(P值均<0.05);同时2组干预后CAT评分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2.191,P<0.05),干预后HAD评分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13.481、11.504,P值均<0.05)。
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中存在较高的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因此,采用CAT、HAD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早期识别并予以认知度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大气污染不仅是COPD的潜在危险因素,还是导致其急性发作、住院率及病死率增加的主要非感染因素,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现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就大气污染对COPD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
细颗粒物(PM2.5)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有研究认为PM2.5附着成分中有机多环芳烃、重金属及病原体组分是COPD发病与急性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拟总结近年来PM2.5各附着成分在COPD发生、发展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EOS)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7例AECOPD患者,根据入院时EOS%分为2组,EOS%≥2%的78例为试验组,EOS%<2%的79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症、近1年来急性加重次数、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气分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功能变化特点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的哮喘合并COPD的患者,根据患者5 Hz与20 Hz时呼吸黏性阻力之差(R5-R20)的变化,以0.07 kP·L-1·s-1作为截点,分为R5-R20≥0.07 kPa·L-1·s-1组,即小气道功能异常(SAD)组和R
目的分析烟台市2006~2018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发病与分布情况,为控制尘肺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8年烟台市新发尘肺病病例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8年烟台市尘肺病中新发病例为3 862例,其中Ⅰ期病例3 428例(88.8%),Ⅱ期病例330例(8.5%),Ⅲ期病例104例(2.7%),以2018年新发病病例最高为459例(11.89%),2016年尘肺病新发病最低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研究进行回顾性数据再分析,分析单用ICS治疗疗效明显和疗效不佳人群之间的临床特性差异,寻找预测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计算患者基线期与治疗8周时的咳嗽评分差,评估病情改善情况,咳嗽评分改善超过3分视为咳嗽好转,并分为咳嗽好转组和咳嗽无好转组。通过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项目进行逻辑回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病死率以及所带来的社会负担逐年上升。然而研究发现,在COPD人群中,早期阶段的患者所占比重似乎越来越大。有部分患者肺功能检查虽然未能达到COPD诊断标准,但其实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肺气体陷闭、气道异常病变和生活能力下降等。若能在气流受限尚未出现时,即受损肺阶段对该类人群进行识别,甚至进行早干预,应该会有利于延缓甚至阻断受损肺进一步发展为COPD,有利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被证实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慢性疾病,其中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是肺动脉高压(PH),高达30%的患者病程中伴有PH,严重增加了死亡率。目前,COP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COPD-PH)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早期已有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PH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研究技术的进步,发现不少基因的多态性与COPD-PH进展相关,加深了对COPD-PH
目的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不同睡眠状态的呼吸中枢驱动、呼吸中枢驱动的有效性及上气道阻力,评估两者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共招募24例OSA患者,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测量受试者清醒期(W)、稳定的非快速眼动2期(N2)、稳定的非快速眼动2期伴打鼾期(SNORING)、低通气期(HYPOPNEA)、暂停事件前低通气期(PREAPNEA)的呼吸中枢驱动。流速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现已明确,哮喘患儿随着青春期发育,其临床病情预后呈现不同转归;部分患者症状及临床急性发作频率明显减轻,少数患者则可能出现症状持续或加重。近年来,研究者们分别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关气道病理、肺功能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儿童哮喘转归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上述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