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运动员的个性化及影响运动员个性化的因素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加强运动员个性化培养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运动员 个性化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11.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075-02
当今竞技体育发展日趋激烈,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不断提高,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化心理和个性化技术。因此,在现代竞技训练中,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已成为训练的重要内容。
一、个性的概述
1、个性的定义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结构
个体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
目前,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个性培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人的发展,因此,运动员也应进行个性培养。
二、运动员个性化的界定及作用
运动员的个性化包括运动技术个性化和心理个性化。运动技术个性化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应结合运动员个体特点和实际能力,进行多学科综合分析,寻找出适合运动员个体的运动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个人特点,取得好成绩。运动员心理个性化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运动技术个体化和心理个体化两者相辅相成,运动员个体运动技术的选择必须考虑心理等因素,当运动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运动员要想取得更大突破,此时要靠心理个性化的自由发挥。
三、影响运动员个性化发展的因素
1、文化背景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儒家思想强调“仁”、“礼”,这些思想与竞技体育中强调的激烈的竞争、个性的张扬相抵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运动员个性的发展。我国运动员和欧美运动员个性的差异就是很好的说明。
2、教育思想
目前我国实施的主要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在美国比较重视个性化教育,重视与个性发展有关的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信心、反抗精神以及多种能力的培养,强调从家庭到学校及从学校到社会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个体充分地发展这些能力,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造就有活力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以适应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由于教育方式不同,使得运动员的个性化的培养略有不同。
3、教练员综合素质
教练员是训练计划实施的中心环节,是训练过程的主控因素,因此教练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如果教练员的训练理念落后、受传统思维束缚严重、执教能力水平有限,则很难培养出有个性的运动员。教练员要经常进行理论的学习,全面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思想要不断的创新,具备独特的训练观念,探索先进的训练方法,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
4、运动员自身的条件
运动员自身的条件对个性化的形成起着必然的影响作用。根据专家调查的结果,影响的因素有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征、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适应特征、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征。
四、运动员的个体化培养
1、训练是运动员个性化形成的基础
1.1对不同的运动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在训练中,教练员要从尊重运动员的差异开始去寻找出运动员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对运动员独特的兴趣、爱好、各自优势特长要注意保护。有时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先天差异以及运动员当前的能力和态度上的差异,实施对同一内容设置多个目标,让运动员找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通常对于训练主动、意志力顽强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当身体或心理状态表现不佳时,教练员往往会采取改换或减少训练内容的变更方法,以减轻运动员压力,调整不良状态;相反,对于训练主动性较差,意志品质薄弱的运动员当身体或心理状态表现不佳时,教练员不会马上改换或减少训练内容,而会通过进一步观察,当确知运动员的不良状态属实时,则会对训练内容进行变更,采取相应的手段去调动运动员的情绪。
1.2营造平等尊重宽松和谐的训练气氛
如果教练员要积极营造平等尊重、宽松和谐的训练气氛,给运动员带来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训练的空间,而是一个充满信任、支持、宽容、愉快的世界,这是有利于运动员个性发展的外部环境。著名足球教练米卢是一个神奇的教练,曾带领八个国家的球队打入世界杯决赛圈。他在担任我国足球队主教练期间,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训练气氛,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自主性,倡导“快乐足球”的思想,使我国足球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3加强心理训练
在训练中,要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以利于运动员心理个性化的形成。教练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心理活动施加影响,通过训练运动员运动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和个性特征,使之身心状态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与此同时也要努力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意识。我国乒乓球队为了能在49届世乒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特地在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了一个月的心理训练,在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得更加自信,斗志高昂,最终包揽了全部金牌。
日常训练过程中主要采用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其目的是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应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训练年限以及所处训练阶段的不同,安排不同比例的一般与专项心理训练。基础训练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应以改善一般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主,随着专项训练任务的加重,改善适应于专项特点的训练和竞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训练安排比重则逐渐将加大。
2、竞赛可以巩固运动员的个性化
竞赛和训练有着本质的不同,竞赛比平时训练的强度和压力要大,运动员在训练中形成的技术个性化和心理个性化在比赛中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在刚刚结束的09游泳世锦赛中我国十米台名将邱波的失利就是很好的案例。邱波在预赛,半决赛都是以第一的身份进入,在决赛中的前5轮,邱波甚至是在对手相继发挥出色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坚持以绝对优势领先,在第六轮动作中,只要平均拿到8分就可以保持优势获得冠军,但邱波却出现了失误痛失金牌。赛后,教练对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邱波心理压力大,导致技术失误。因此,教练要让运动员尤其是年轻运动员多参加竞赛,以巩固运动员的个性化。
运动员在比赛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比赛环境、对手的不同,及时的调节心理,使运动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著名柔道运动员佟文在北京奥运会上最后18秒的一本绝杀就是著名的战例。
五、结论与建议
1.影响运动员个性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教练员水平和运动员自身条件是主要原因。在运动员自身条件中,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征起主导因素。
2.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要提高创新、执教、应用等能力,要充分认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提高个性化训练效果。
3.运动员要与教练员经常沟通,寻找符合自己的运动技术。世界冠军的技术绝不是对所有运动员都适用,当运动员自身技术提高到最大限度时要积极发挥心理个性。陈小平在对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的研究中,指出训练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强调运动训练的个性化原则。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J].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
[2]谢东.关于排球运动员的个性问题[J].广西师院学报,1996
[3]温宇红.高水平游泳运动员个性化训练影响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报,2009
[4]谢英.论个性培养的价值,2006
[5]谭红海.优秀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秦旺萍的个性化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
[6]陈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个性和创造性培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
关键词:运动员 个性化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11.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075-02
当今竞技体育发展日趋激烈,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不断提高,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化心理和个性化技术。因此,在现代竞技训练中,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已成为训练的重要内容。
一、个性的概述
1、个性的定义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结构
个体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
目前,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个性培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人的发展,因此,运动员也应进行个性培养。
二、运动员个性化的界定及作用
运动员的个性化包括运动技术个性化和心理个性化。运动技术个性化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应结合运动员个体特点和实际能力,进行多学科综合分析,寻找出适合运动员个体的运动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个人特点,取得好成绩。运动员心理个性化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运动技术个体化和心理个体化两者相辅相成,运动员个体运动技术的选择必须考虑心理等因素,当运动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运动员要想取得更大突破,此时要靠心理个性化的自由发挥。
三、影响运动员个性化发展的因素
1、文化背景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儒家思想强调“仁”、“礼”,这些思想与竞技体育中强调的激烈的竞争、个性的张扬相抵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运动员个性的发展。我国运动员和欧美运动员个性的差异就是很好的说明。
2、教育思想
目前我国实施的主要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在美国比较重视个性化教育,重视与个性发展有关的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信心、反抗精神以及多种能力的培养,强调从家庭到学校及从学校到社会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个体充分地发展这些能力,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造就有活力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以适应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由于教育方式不同,使得运动员的个性化的培养略有不同。
3、教练员综合素质
教练员是训练计划实施的中心环节,是训练过程的主控因素,因此教练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如果教练员的训练理念落后、受传统思维束缚严重、执教能力水平有限,则很难培养出有个性的运动员。教练员要经常进行理论的学习,全面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思想要不断的创新,具备独特的训练观念,探索先进的训练方法,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
4、运动员自身的条件
运动员自身的条件对个性化的形成起着必然的影响作用。根据专家调查的结果,影响的因素有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征、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适应特征、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征。
四、运动员的个体化培养
1、训练是运动员个性化形成的基础
1.1对不同的运动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在训练中,教练员要从尊重运动员的差异开始去寻找出运动员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对运动员独特的兴趣、爱好、各自优势特长要注意保护。有时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先天差异以及运动员当前的能力和态度上的差异,实施对同一内容设置多个目标,让运动员找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通常对于训练主动、意志力顽强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当身体或心理状态表现不佳时,教练员往往会采取改换或减少训练内容的变更方法,以减轻运动员压力,调整不良状态;相反,对于训练主动性较差,意志品质薄弱的运动员当身体或心理状态表现不佳时,教练员不会马上改换或减少训练内容,而会通过进一步观察,当确知运动员的不良状态属实时,则会对训练内容进行变更,采取相应的手段去调动运动员的情绪。
1.2营造平等尊重宽松和谐的训练气氛
如果教练员要积极营造平等尊重、宽松和谐的训练气氛,给运动员带来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训练的空间,而是一个充满信任、支持、宽容、愉快的世界,这是有利于运动员个性发展的外部环境。著名足球教练米卢是一个神奇的教练,曾带领八个国家的球队打入世界杯决赛圈。他在担任我国足球队主教练期间,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训练气氛,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自主性,倡导“快乐足球”的思想,使我国足球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3加强心理训练
在训练中,要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以利于运动员心理个性化的形成。教练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心理活动施加影响,通过训练运动员运动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和个性特征,使之身心状态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与此同时也要努力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意识。我国乒乓球队为了能在49届世乒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特地在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了一个月的心理训练,在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得更加自信,斗志高昂,最终包揽了全部金牌。
日常训练过程中主要采用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其目的是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应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训练年限以及所处训练阶段的不同,安排不同比例的一般与专项心理训练。基础训练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应以改善一般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主,随着专项训练任务的加重,改善适应于专项特点的训练和竞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训练安排比重则逐渐将加大。
2、竞赛可以巩固运动员的个性化
竞赛和训练有着本质的不同,竞赛比平时训练的强度和压力要大,运动员在训练中形成的技术个性化和心理个性化在比赛中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在刚刚结束的09游泳世锦赛中我国十米台名将邱波的失利就是很好的案例。邱波在预赛,半决赛都是以第一的身份进入,在决赛中的前5轮,邱波甚至是在对手相继发挥出色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坚持以绝对优势领先,在第六轮动作中,只要平均拿到8分就可以保持优势获得冠军,但邱波却出现了失误痛失金牌。赛后,教练对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邱波心理压力大,导致技术失误。因此,教练要让运动员尤其是年轻运动员多参加竞赛,以巩固运动员的个性化。
运动员在比赛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比赛环境、对手的不同,及时的调节心理,使运动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著名柔道运动员佟文在北京奥运会上最后18秒的一本绝杀就是著名的战例。
五、结论与建议
1.影响运动员个性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教练员水平和运动员自身条件是主要原因。在运动员自身条件中,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征起主导因素。
2.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要提高创新、执教、应用等能力,要充分认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提高个性化训练效果。
3.运动员要与教练员经常沟通,寻找符合自己的运动技术。世界冠军的技术绝不是对所有运动员都适用,当运动员自身技术提高到最大限度时要积极发挥心理个性。陈小平在对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的研究中,指出训练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强调运动训练的个性化原则。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J].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
[2]谢东.关于排球运动员的个性问题[J].广西师院学报,1996
[3]温宇红.高水平游泳运动员个性化训练影响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报,2009
[4]谢英.论个性培养的价值,2006
[5]谭红海.优秀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秦旺萍的个性化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
[6]陈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个性和创造性培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