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活动教学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易受到重视,它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综合培养,有助于学生历史技能的养成。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重视活动教学。
关键词:历史活动;教学;意义
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学科教学之一的历史教学自然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我们将活动教学引入历史学科教学,正是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以活动为特征的历史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和技能都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历史活动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活动教学不同于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并不否认知识的系统学习,相反,我们认为知识的学习在人的发展中十分必要,人的活动有效地进行决不能缺少知识的指导。历史活动教学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1)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历史活动教学是以一定主题任务的完成为单元的。为了完成任务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包括跨学科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在任务中统一融合,因而学生获得的是综合的知识,而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在活动中开阔起来。
(2)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因为这个知识是学生在亲身的活动中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体验获得的,与被动接受的间接性知识相比不但要深刻难忘得多,而且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
(3)在历史活动教学中,由于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也就更易于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这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历史活动教学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综合培养
毋庸置疑,情感性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过去我们往往把情感性定义为教材中孕育的情感和老师在教学中所传达的情感,却唯独忽略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情感。历史活动教学着重强调的就是作为教学的体验性情感。体验是生命的故乡,是情感的家园。个体情感只有在对生命活动的体验中才得以生成。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不仅来自教材的呈现和教师的讲授,而且更直接地来自他们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体验。因而情感的范畴也就宽泛起来,包括态度、意志、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内容。
(1)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地位,成为积极的活动者,他对周围的一切不再是漠然处之,而是密切关注、积极参与,这对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也不可能只是孤军奋战,他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流、合作,这又有利于其协作精神的养成。因此,学生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渐养成了行为活动的正确态度。
(2)主体性活动远比单纯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要来得复杂,所以学生在活动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困难解绝不了,活动就无法继续,为了将活动进行下去,学生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在克服困难的一次次受挫中,学生的意志力也就得到了不断锤炼。所以历史活动教学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也是卓有成效的。
(3)历史活动教学对学生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确立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形成的,他对事物、人生的看法来源于亲身的体验,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是“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而不是说教的结果。从活动经验中确立起来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比传统德育中由说教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要牢固、有效得多。由此可见,历史活动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养成是综合的、长期的、有效的。
三、历史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历史技能的養成
心理学中把技能定义为“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和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使用历史的技能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那么技能是怎么形成的呢?技能只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也就是说,一切技能都只能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历史技能的形成也不例外。然而,目前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大多数老师还是热衷于自己讲,不敢或者是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即使有的老师尝试着给学生多给一些活动时间,但是对学生活动的引导、调控又往往显得不够,课堂上容易出现“放羊现象”。历史活动教学的实施对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有力的反驳。历史活动教学最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活动,并且这个活动不是学生在无组织状态下自由散漫的活动,而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所要训练、养成的技能精心设计、组织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使用历史的技能必然将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历史活动教学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易受到重视,这是适应当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教育理念所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为改变我国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过分重老师讲授,轻学生探索;重间接经验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得;偏重智力,忽视动手能力等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培养和身心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弊端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历史活动教学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宋宁娜.活动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李慰昌.活动理论及对教学论的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02).
(四川省广元中学)
关键词:历史活动;教学;意义
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学科教学之一的历史教学自然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我们将活动教学引入历史学科教学,正是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以活动为特征的历史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和技能都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历史活动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活动教学不同于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并不否认知识的系统学习,相反,我们认为知识的学习在人的发展中十分必要,人的活动有效地进行决不能缺少知识的指导。历史活动教学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1)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历史活动教学是以一定主题任务的完成为单元的。为了完成任务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包括跨学科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在任务中统一融合,因而学生获得的是综合的知识,而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在活动中开阔起来。
(2)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因为这个知识是学生在亲身的活动中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体验获得的,与被动接受的间接性知识相比不但要深刻难忘得多,而且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
(3)在历史活动教学中,由于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也就更易于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这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历史活动教学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综合培养
毋庸置疑,情感性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过去我们往往把情感性定义为教材中孕育的情感和老师在教学中所传达的情感,却唯独忽略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情感。历史活动教学着重强调的就是作为教学的体验性情感。体验是生命的故乡,是情感的家园。个体情感只有在对生命活动的体验中才得以生成。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不仅来自教材的呈现和教师的讲授,而且更直接地来自他们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体验。因而情感的范畴也就宽泛起来,包括态度、意志、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内容。
(1)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地位,成为积极的活动者,他对周围的一切不再是漠然处之,而是密切关注、积极参与,这对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也不可能只是孤军奋战,他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流、合作,这又有利于其协作精神的养成。因此,学生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渐养成了行为活动的正确态度。
(2)主体性活动远比单纯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要来得复杂,所以学生在活动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困难解绝不了,活动就无法继续,为了将活动进行下去,学生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在克服困难的一次次受挫中,学生的意志力也就得到了不断锤炼。所以历史活动教学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也是卓有成效的。
(3)历史活动教学对学生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确立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形成的,他对事物、人生的看法来源于亲身的体验,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是“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而不是说教的结果。从活动经验中确立起来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比传统德育中由说教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要牢固、有效得多。由此可见,历史活动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养成是综合的、长期的、有效的。
三、历史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历史技能的養成
心理学中把技能定义为“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和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使用历史的技能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那么技能是怎么形成的呢?技能只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也就是说,一切技能都只能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历史技能的形成也不例外。然而,目前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大多数老师还是热衷于自己讲,不敢或者是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即使有的老师尝试着给学生多给一些活动时间,但是对学生活动的引导、调控又往往显得不够,课堂上容易出现“放羊现象”。历史活动教学的实施对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有力的反驳。历史活动教学最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活动,并且这个活动不是学生在无组织状态下自由散漫的活动,而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所要训练、养成的技能精心设计、组织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使用历史的技能必然将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历史活动教学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易受到重视,这是适应当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教育理念所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为改变我国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过分重老师讲授,轻学生探索;重间接经验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得;偏重智力,忽视动手能力等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培养和身心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弊端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历史活动教学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宋宁娜.活动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李慰昌.活动理论及对教学论的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02).
(四川省广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