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中ABCG2的表达及侧群的检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肾母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BCG2的表达,同时应用拒染方法检测该肿瘤中是否存在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方法 ①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34例肾母细胞瘤手术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BCG2的表达.②收集6例手术新鲜组织标本进行原代培养,制取单细胞悬液,进行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染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是否含有拒染的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侧群的表达.结果 肾母细胞瘤中存在ABCG2的表达,阳性率约为76.4%(26/34);6例新鲜组织中3例经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少量染色浅的拒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原代肾母细胞瘤中含有少量可被维拉帕米阻断的拒染细胞,其表达量约为0.7%.结论 肾母细胞瘤中存在ABCG2的表达,可能与肿瘤耐药相关;应用拒染方法可以测得原代肾母细胞瘤中含有小群SP细胞,它们中可能含有肿瘤干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增生期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婴幼儿头面部增生期血管瘤患儿90例,分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组(普萘洛尔组)45例,口服强的松治疗组(强的松组)45例,随诊1~24个月.结果 普萘洛尔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强的松组总有效率为77.78%(35/45),普萘洛尔组疗效优于强的松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目的 研究初诊无手术条件的Ⅲ、Ⅳ、Ⅴ期肾肿瘤术前化疗的有效性及整体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分析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制定晚期肾肿瘤诊断治疗方案,根据方案进行诊断、分期、分组,并给予相应治疗.所有患儿均在术前予两个疗程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联合足叶乙甙化疗,术后辅以放疗并根据分期及病理继续化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共收
目的 总结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中位年龄11岁5个月.结果 小儿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CT检查均提示胰腺囊实性或实性占位.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