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生育政策调整与城镇化进程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3.08%提高到2019年的4.3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2021-2035年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迁移率是2016-2020年平均水平的1.1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须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其他文献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环节.研究中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07-2019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差异来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了其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的分布特征;(2)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来
通过研究交通发展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构建了一个从市场分割视角出发的研究框架,利用2000-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交通发展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程度市场分割下交通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以铁路密度与公路密度衡量的交通发展提高了地区间的交流,对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会受到市场分割程度的影响,继而根据“冰山成本”模型定义了市场分割指数,发现其对地区发展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作用于自身的同时,也使得交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存在异质性,相比于发达地区,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