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企业的统计工作任务明确,作用明显。企业统计工作者只有在明确统计工作的任务与作用的基础上,加强统计工作科学性,以统计质量和统计分析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相关工作,才能使企业统计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统计工作 任务与作用 加强措施 着力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要想在面临诸多方面压力与挑战的同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全面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需要翔实的数据为前提,是需要科学的统计做基础,就企业而言,强化统计工作,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1.统计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统计工作在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统计不仅能使人们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情况、特点和规律性,还能扩大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管理能力。统计是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社会经济管理中,无论是制定目标、计划、政策,还是协调、指挥、调度,都要以统计为重要基础。统计也是开展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工具,在交流中利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进行探讨与摸索,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对企业而言,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又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又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既可以反映企业发展的速度,又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既可以反映企业的数量特征,又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征;既可以反映本企业各方面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诸多变化。上述分析可见,对一个企业来讲,统计工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离开了统计工作,那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统计的作用是通过统计任务的完成来发挥的。统计信息是指统计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全面系统的资料,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具有数量特征的统计信息来发挥它的服务作用。统计咨询是指利用已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宏观和微观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起到参谋作用。统计监督是指统计具有揭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偏差,促使社会经济运行不偏离正常轨道,也就是根据统计调查和分析,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经济监测和设置预警指标体系,以促进社会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2.加强和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着力点
2.1 科学化是企业统计工作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对统计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结合起来,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2.1.1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因此,企业统计管理要主动面向市场,积极吸取国外的统计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适当变通,以应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新难点。同时,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统计指标体系,适当完善调查内容,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自身运营的统计指标体系。
2.1.2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统计部门要遵循全国统一规定的各类标准,由统一管理部门负责实行统计工作,工作的重心放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统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密切配合,善于协调,驾驭全局,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对数据的管理,统计部门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和资料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中的风险,要做好防范工作,及时处理。
2.1.3规范统计渠道。统计渠道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结果的分析是统计工作的关键,统计信息的价值在于统计结果的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真正理顺企业统计渠道,不断强化统计工作的预测功能,通过统计工作充分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使企业统计工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2.2 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收集、整理资料以及汇总统计报表,只是统计工作“量”的部分。而统计工作“质”的部分需要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揭示“质”与“量”的关系和发展规律。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适用性等方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①完整性是指统计数据调查范围和被调查对象报表的内容要完整。②准确性是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方面考虑。严格审查报表的填报指标、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把好数据采集的质量关。③及时性是从统计数据的时间价值上考虑,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提高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时效性。④适用性是从统计数据实现价值方面考虑,在调查之前还要了解企业领导的决策和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考虑统计信息是不是用户的需要,从而平衡统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只有这样,统计数据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2.3 加强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力度
2.3.1加强企业统计分析工作需要制度的保障。一是完善统计分析评比制度,使真正有水平的统计分析得到认可;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制度,充分调动各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统计分析人员的地位。
2.3.2建立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利用交换平台反馈数据,包括企业内部各项统计数据,以及以相关数据为依据的分析结果;另一方面,具體统计人员及时掌握的企业生产信息,包括生产态势、生产预期等数据,这些数据都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上报和反映。这样,形成统计数据的良性循环:反馈数据,信息上报,从而有效突破统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3.3着力培养企业统计分析的骨干。选拔和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经验丰富、分析能力强、分析水平高的统计人员,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统计部门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2.3.4注重经验交流。给广大统计人员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创造相互切磋的机会,使统计人员的分析能力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从而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整体水平。
结语
在企业全面面向市场的今天,企业统计也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和机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诊释,使企业统计变革与改革成为必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充分体会到市场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星《关于改进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6).
(作者单位: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机务段)
【关键词】 企业统计工作 任务与作用 加强措施 着力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要想在面临诸多方面压力与挑战的同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全面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需要翔实的数据为前提,是需要科学的统计做基础,就企业而言,强化统计工作,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1.统计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统计工作在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统计不仅能使人们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情况、特点和规律性,还能扩大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管理能力。统计是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社会经济管理中,无论是制定目标、计划、政策,还是协调、指挥、调度,都要以统计为重要基础。统计也是开展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工具,在交流中利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进行探讨与摸索,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对企业而言,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又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又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既可以反映企业发展的速度,又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既可以反映企业的数量特征,又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征;既可以反映本企业各方面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诸多变化。上述分析可见,对一个企业来讲,统计工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离开了统计工作,那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统计的作用是通过统计任务的完成来发挥的。统计信息是指统计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全面系统的资料,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具有数量特征的统计信息来发挥它的服务作用。统计咨询是指利用已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宏观和微观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起到参谋作用。统计监督是指统计具有揭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偏差,促使社会经济运行不偏离正常轨道,也就是根据统计调查和分析,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经济监测和设置预警指标体系,以促进社会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2.加强和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着力点
2.1 科学化是企业统计工作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对统计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结合起来,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2.1.1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因此,企业统计管理要主动面向市场,积极吸取国外的统计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适当变通,以应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新难点。同时,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统计指标体系,适当完善调查内容,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自身运营的统计指标体系。
2.1.2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统计部门要遵循全国统一规定的各类标准,由统一管理部门负责实行统计工作,工作的重心放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统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密切配合,善于协调,驾驭全局,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对数据的管理,统计部门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和资料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中的风险,要做好防范工作,及时处理。
2.1.3规范统计渠道。统计渠道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结果的分析是统计工作的关键,统计信息的价值在于统计结果的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真正理顺企业统计渠道,不断强化统计工作的预测功能,通过统计工作充分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使企业统计工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2.2 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收集、整理资料以及汇总统计报表,只是统计工作“量”的部分。而统计工作“质”的部分需要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揭示“质”与“量”的关系和发展规律。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适用性等方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①完整性是指统计数据调查范围和被调查对象报表的内容要完整。②准确性是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方面考虑。严格审查报表的填报指标、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把好数据采集的质量关。③及时性是从统计数据的时间价值上考虑,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提高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时效性。④适用性是从统计数据实现价值方面考虑,在调查之前还要了解企业领导的决策和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考虑统计信息是不是用户的需要,从而平衡统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只有这样,统计数据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2.3 加强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力度
2.3.1加强企业统计分析工作需要制度的保障。一是完善统计分析评比制度,使真正有水平的统计分析得到认可;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制度,充分调动各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统计分析人员的地位。
2.3.2建立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利用交换平台反馈数据,包括企业内部各项统计数据,以及以相关数据为依据的分析结果;另一方面,具體统计人员及时掌握的企业生产信息,包括生产态势、生产预期等数据,这些数据都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上报和反映。这样,形成统计数据的良性循环:反馈数据,信息上报,从而有效突破统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3.3着力培养企业统计分析的骨干。选拔和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经验丰富、分析能力强、分析水平高的统计人员,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统计部门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2.3.4注重经验交流。给广大统计人员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创造相互切磋的机会,使统计人员的分析能力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从而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整体水平。
结语
在企业全面面向市场的今天,企业统计也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和机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诊释,使企业统计变革与改革成为必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充分体会到市场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星《关于改进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6).
(作者单位: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机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