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融券业务的后续准备、对市场的影响及风险防范,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均作了解答
《财经》记者 王晓璐
1月30日,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7.SH)等首批11家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资格的券商进行了第三次全网测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推出进入冲刺阶段。
此前三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机构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1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融资融券试点方案专业评价的相关规则。专业评价争取在3月之前完成。此后,参加过全网测试的11家券商将根据有关条件规定向证监会提交试点资格申请。”
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在积极准备对试点券商的专业评价工作。上述机构部负责人表示,专业评价实际上是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长期准备的检查,涵盖了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基本制度,业务流程及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检查。
前述负责人表示,在试点阶段,试点证券公司会根据窗口指导的要求,对客户提出资金规模和开户时间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新业务试点对行业格局的影响有限,不会出现加速行业洗牌的情况。
此前市场争议,试点阶段证券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从而与客户形成交易对手。
这位机构部人士解释,融资融券业务不是衍生性的金融产品,是镶嵌在现有股票交易制度内的一种信用交易方式。融资是投资者在看多时进行股票买空,融券是投资者在看空时进行卖空,都只是在现有的股票交易上增加了杠杆机制。如果券商看多,就不会借钱给客户,而是增加自营业务中的股票配置。
如果券商自营部门觉得不需要买那么多股票,而客户需要融资买入,券商可以把闲置的自有资金贷给客户。融券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操作上是反向的。如果融资融券交易出现了亏损,只说明客户在股票看多或看空方面出现了判断失误,不存在券商与客户的对赌关系。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通过杠杆的作用,可以纠正股票价格的误差,因此它能够进一步提高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效率和能力,从而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
融资融券业务推出,还将推动资本市场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转轨。这之中,最重要一点就是投资文化的转变。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一些跟风买股票,投资垃圾股票的现象,这些可以说是投资文化不成熟的表现。如果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完善,投资者将更偏向于根据公司业绩、成长性等因素来投资股票。整个市场的投资文化会逐步成熟,更趋向于价值投资而不是投机。
前述机构部负责人坦言,融资融券业务还停留在试点阶段,价格发现的作用未必那么大,但它对于资本市场功能的完善是有利的;也能够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风险控制方面,证监会除了根据已公布的风控指引,还将通过窗口指导来管理券商和客户的融资融券交易。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强制平仓方面,管理层将通过专业评价来检测券商在平仓时是不是“一视同仁”。
在客户准入方面,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本身是一种信用交易,对投资者的资质和风险承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管理层会要求券商对客户进行筛选,但这并不是限制投资者的投资权利,只是体现了贷方对风险管理的一个考虑。
该人士透露,试点阶段,证券公司还可能适当提高融券的保证金比率。因为融券交易通常在股票市场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出现,为了防范风险,券商一般会要求较高的融券保证金比例。比如,在香港市场,融券的保证金率是140%,在台湾市场,融券的保证金率是90%。
2008年6月1日实施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中国将设立证券金融公司,开展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此为集中式模式。部分欧美国家采用的由银行、券商主导的分散式融资融券模式,更偏向市场化。
机构部官员表示,试点阶段的融资融券业务还没有转融通,等到试点推开的时候,自然要考虑设立证券金融公司。
该官员并称,中国证券市场采用集中式的模式发展融资融券业务主要是考虑到这种模式能够形成统一的融资平台,可以对整个市场上的融资融券业务进行集中的统计和监测。
当然,分散式的模式更方便,但它不利于监管。通过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在危机爆发的时候,分散式模式不利于监管的弱点就暴露出来。■
《财经》记者 王晓璐
1月30日,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7.SH)等首批11家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资格的券商进行了第三次全网测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推出进入冲刺阶段。
此前三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机构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1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融资融券试点方案专业评价的相关规则。专业评价争取在3月之前完成。此后,参加过全网测试的11家券商将根据有关条件规定向证监会提交试点资格申请。”
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在积极准备对试点券商的专业评价工作。上述机构部负责人表示,专业评价实际上是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长期准备的检查,涵盖了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基本制度,业务流程及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检查。
前述负责人表示,在试点阶段,试点证券公司会根据窗口指导的要求,对客户提出资金规模和开户时间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新业务试点对行业格局的影响有限,不会出现加速行业洗牌的情况。
此前市场争议,试点阶段证券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从而与客户形成交易对手。
这位机构部人士解释,融资融券业务不是衍生性的金融产品,是镶嵌在现有股票交易制度内的一种信用交易方式。融资是投资者在看多时进行股票买空,融券是投资者在看空时进行卖空,都只是在现有的股票交易上增加了杠杆机制。如果券商看多,就不会借钱给客户,而是增加自营业务中的股票配置。
如果券商自营部门觉得不需要买那么多股票,而客户需要融资买入,券商可以把闲置的自有资金贷给客户。融券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操作上是反向的。如果融资融券交易出现了亏损,只说明客户在股票看多或看空方面出现了判断失误,不存在券商与客户的对赌关系。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通过杠杆的作用,可以纠正股票价格的误差,因此它能够进一步提高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效率和能力,从而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
融资融券业务推出,还将推动资本市场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转轨。这之中,最重要一点就是投资文化的转变。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一些跟风买股票,投资垃圾股票的现象,这些可以说是投资文化不成熟的表现。如果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完善,投资者将更偏向于根据公司业绩、成长性等因素来投资股票。整个市场的投资文化会逐步成熟,更趋向于价值投资而不是投机。
前述机构部负责人坦言,融资融券业务还停留在试点阶段,价格发现的作用未必那么大,但它对于资本市场功能的完善是有利的;也能够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风险控制方面,证监会除了根据已公布的风控指引,还将通过窗口指导来管理券商和客户的融资融券交易。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强制平仓方面,管理层将通过专业评价来检测券商在平仓时是不是“一视同仁”。
在客户准入方面,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本身是一种信用交易,对投资者的资质和风险承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管理层会要求券商对客户进行筛选,但这并不是限制投资者的投资权利,只是体现了贷方对风险管理的一个考虑。
该人士透露,试点阶段,证券公司还可能适当提高融券的保证金比率。因为融券交易通常在股票市场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出现,为了防范风险,券商一般会要求较高的融券保证金比例。比如,在香港市场,融券的保证金率是140%,在台湾市场,融券的保证金率是90%。
2008年6月1日实施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中国将设立证券金融公司,开展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此为集中式模式。部分欧美国家采用的由银行、券商主导的分散式融资融券模式,更偏向市场化。
机构部官员表示,试点阶段的融资融券业务还没有转融通,等到试点推开的时候,自然要考虑设立证券金融公司。
该官员并称,中国证券市场采用集中式的模式发展融资融券业务主要是考虑到这种模式能够形成统一的融资平台,可以对整个市场上的融资融券业务进行集中的统计和监测。
当然,分散式的模式更方便,但它不利于监管。通过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在危机爆发的时候,分散式模式不利于监管的弱点就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