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之我见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将调研中发现的几种较典型的情境创设的对比案例分析展示如下:
  
   误区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案例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断:
   播放江郎山风景画的风光片(用时3分钟)。
   师:江郎山的风景美吗?
   生:太美了!简直是人间仙境...... (学生纷纷自豪地赞美江郎山的风景,用时2.5分)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江郎山风景区游玩,好吗?
   生:太好了。 (媒体出示)江山城区→江郎乡:乘汽车2/3小时;江郎乡→江郎山(上山公路):走路要1/2小时。
   师:我们从江山城区到江郎山的路上需要多少小时呢?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
   本案列中,似乎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真情实感。但仔细反思却远离了情景创设的实践性。创设情境在于学生有无对数学问题作出反应,能否产生认识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
   对策一: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目标
   [案列二]《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特意在鞋底下沾上石灰。当走进教室时,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兴致立刻高涨起来。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走进我们教室,在地上留下了什么?
   生:(看了看地面,笑着回答):“石灰脚印。”
   师:“如果现在老师要退回到教室外,但地板上又不能留下了新的脚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生:“你可以跳出去!” “你可以带一把扫帚,边走边把新的脚印扫去。”
   师:笑着把这些可能一一否决......
   生:“老师,你可以转过身,沿着刚才的脚印走回去。”
   师:“按学生的意思,转身往外走,结果刚走了几步......”
   生:“不行,地上已经出现了新的脚印了,其实不该这么走的。不应该转身,就用你的脚尖踏着刚才脚印的脚尖,脚跟落在刚才脚印的脚跟上,退回去。”
   师:“哦!老师明白了。”
   生:“高兴地点了点头。”
   师:“那么谁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同学的意思呢?”
   生:“可以用’;完全重合’;这个词语来概括刚才老师的新旧脚印。”
   本案例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完全重合”的概念,学生学得活跃。
  
   误区二: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案例三]《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断
   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百货商场,看中两种款式。第一款:4件共456元;第二款:每件121元。哪种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
   学生列算式:121-456÷4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口述运算顺序
   本案例中,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但是,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如果把”买衣服“换成”买铅笔“、”买乒乓球 “等,效果会怎样呢?
   对策二: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案例四]:《最大公约数》教学片断
   师:“王老师有两根木棒,一根长12厘米,另一根长18厘米。想把这两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短的小段(整厘米),王老师可以怎样截呢?”
   生:(四人分组交流):“可以怎样截?有几种截法?”
   组织大家交流,得出:分别可以截成1、2、3、6厘米。
   师:(追问):每段4厘米不行吗?为什么?
   生:(反思):想到每段必须同时是12和18的约数。
   最后建立模型,尝试解决。
   师:如果一根长24厘米,另一根长36厘米,把这两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整厘米),可以怎样截?
   生:在交流基础上,得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这几个概念。
  本案例中,直接找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很容易掌握。关键是学生很难把这一内容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通过以上情境教学,学生印象深刻。
  
  误区三:情境设计缺乏吸引力
  
   [案例五]《认识图形》教学导入
   师:神州五号于2003年11月15日正式上天,开始了太空之旅。(出示杨利伟在飞船内的工作照)你们知道英雄杨利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的是什么吗?
   教室内一片寂静 ......
   本案例中,教师及时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引入课堂,具有较强的时代意识。但是,忽视了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儿童。事实上,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又有什么新的游戏、《蜡笔小新》有没有续集等。不能用自己的视界来衡量学生生活的视野。
   对策三: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
   [案例六]:《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导入
  课上,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①1块,猴②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③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吗?”
   生:“同样多”
   师:“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猴④要4块,猴⑤要5块,那么猴王又该怎么分?”
   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百思不得其要领时,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
   本案例中,教师巧妙设计并自然地引出问题,生动有趣的,深深吸引了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2、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
  3、张祖忻著《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冶金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冶金的过程中出现的烟尘,极大的阻碍了冶金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分析传统除尘系统的工作情况,针对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进行了节能改造的措施分析和使用,为我国冶金行业的节能环保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冶金行业;除尘系统风机;节能改造;措施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冶金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该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
任教三十余载,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教学。三十多年的教学让我深刻感受到:要上好一节数学课,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
摘要: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关注学生的生命智慧,注重实践,捕捉生成,用自己的“智慧”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智慧;活力;    《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谓大语文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作业设计应当突破以往单纯拘泥于文本、束缚于课堂的局限,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努力拓展题目的维度,多留一些选择性作业,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做,能力差些的学生可以少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不做。这样尊重个体的差异,丰富学生的生活,同时把完成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以人为
变电运行技术是电力工程的核心,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本文通过对变电运行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发兴趣。但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要使小学生的自发兴趣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中成为永恒或更加高涨,这就要求我们要使学生们学习得有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一、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资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尤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倾注,即感情
一是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农村很多教师抱着老黄历不放,在教学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甚至视而不见,少数的教师一学期一节口语交际课都没上。据
摘要:有限元法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设计、分析中,解决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在机械设计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在有限元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有限元的概念、分析了有限元的设计过程、介绍了有限元软件和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有限元 机械工程 应用前言  有限元方法诞生于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已成为计算力学和计算工程领域里最为有效的计算方法。许多工程分析问题,如固体力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