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基础和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歌唱的概述
  我国最早的一部探究歌唱的专著是《唱论》,为元代的芝庵所著,强调声乐艺术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具有最直接、最能得心应手及更能产生独特艺术魅力的特点,提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明确指出在音乐情感表达时,以手弹拨琴弦奏出的音乐不如用气息吹奏出的(更贴近人体内脏),而吹奏出的音乐则又不如用人声直接唱出的歌曲旋律那样婉转自如、情感丰富。同时还强调声乐艺术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独有作用,从而得出“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的结论。
  二、较好的嗓音是歌唱的前提
  歌唱,是一种通过嗓音、歌词和音乐的结合表达各种心灵感情的艺术。人们把感受到的情感和激动、把头脑所构思的概念传达给他人,通过一定的方法用嗓音传递给大家,所以嗓音是歌唱的基础。良好嗓音的获得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取得,并通过个人对嗓音的合理运用、对作品的理解等形成自己的特色。
  优秀的歌手除了具备良好的嗓音外,还具备对音乐的领悟力、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记忆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这些都离不开必备的文化知识,所以学习声乐者没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则很难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取得,唯有嗓音不能,所以不建议任何缺乏好嗓音的人投身歌唱,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受高考文化的影响,希望通过歌唱学习进入高一级院校,所以在一些中学产生了声乐班,人数从50至100不等,这种培养“歌唱家”的“工厂”是无论如何都培养不出这么多声乐人才的,这么多的学生也不可能都具备良好的嗓音。没有嗓音这个基本条件,即使考取声乐专业也不能终身从事这个职业。
  三、必要的训练是歌唱的基础
  歌唱的基本条件除了嗓音外,就是需要一定的训练,就如同“铸造”自己的乐器,需要把人体内部与歌唱发声有关的器官,按照生理机能运动的自然规律,合乎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的原理组成一个完整的“乐器”。因此,学习声乐者需要懂得一些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等方面的知识。歌唱者发出优美的声音和乐器发音有着同样的原理,即:动力;振动体;共鸣器。比如敲鼓的动力是鼓槌,鼓皮是振动体,而鼓皮的振动带动鼓身使得整个鼓身成为共鸣腔,从而使声音扩大。
  1.呼吸训练
  我们歌唱中呼吸器官就是动力来源,也是歌唱者演唱的基础。呼吸器官包括鼻子、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除了运用到这些器官外,肺的外部还有由肋骨和肋间肌组成的胸廓和下面一个类似锅盖形状的膈肌(又称横隔膜)等都和呼吸器官共同运动。现代歌唱中采用较多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呼吸的训练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训练成功的,需要学习者坚持不懈地锻炼。歌唱的呼吸和自然的呼吸是一样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歌唱把自然呼吸进行了扩大,因为人们在说话时距离较近,所需音量较小,气息较浅,声音缺乏气息的支持,没有力度传不远,若用嗓时间长,嗓音就会疲劳沙哑,所以自然的呼吸可以演唱短小且音量不宜过大的乐句,而经过扩大的自然呼吸可以演唱时值较长且音量较大的乐句。在身体中呼气和吸气肌肉群形成对抗后,后者抑制和调节气息的冲击并节约使用它,这种控制对歌手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以这种方式既可排出气息又可加以控制,无需缩紧喉咙。但气息缺乏的学生往往无法做到有节制地排出气息。如在快速吸气时,有些学生会抬起胸部以扩张它,这种吸气法弊端较多,破坏了呼吸肌间的平衡,因为牵动到颈后的肌肉,继而使喉咙变窄。正确的快速呼吸是在保持喉咙放松和敞开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吸进气体,尽量做到不被听到和察觉到。声音音量的变化也取决于呼吸中气息排出的变化,所以歌唱者必须训练气息的排出变化,如长音的训练、有节制的吐气训练和声音强弱的训练等。
  2.共鸣训练
  歌唱艺术中共鸣和振动可以掩盖大量的噪音,所以共鸣的训练是歌唱者所必须经历的基础训练。常用共鸣有胸腔、头腔和混合共鸣等三大主要共鸣腔,其他还有些较小的共鸣腔。胸腔区的发音是指以声带的最大长度和厚度发出的音,包括嗓音中的最低音。演唱这个声区的最强音时全身都有振动感,音越低,喉和颚下的肌肉越放松,声带随着音符的上升而变短。当用这个声区中的嗓音向上唱时,歌唱者将感到安置嗓音的肌肉张力不断增加,在声带变短和长度收小中声带边缘靠拢,气息的压力需要逐渐增加。如果以不正确的方法唱这个声区中的音,因人不同唱出的嗓音将是喉音的、鼻音的、前额的、吼叫的,或嗓音不干净、胸部振感减弱,等等,而以正确的方法唱这个声区中的高唱出的嗓音则是宏大的、雄伟的。
  混合共鸣腔伴有胸部和口腔的振动,发这个声区音时声带在边缘振动,随着音的升高声带逐步变短,口腔中有明显的抵着上牙的振动感,音越高这种感觉越明显。所以要发好这个声区的共鸣,口腔要以微笑的姿态逐渐上抬,随音的升高逐步露出较多的上牙,同时还要注意下颚的放松。这个声区发中间音时音符和相应的口腔大小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音的逐渐上升,通过笑肌将上唇逐渐上抬,更多地露出上牙,而当唱教轻的音时就像在唱一个较高的音。混合声区的一大障碍是下巴的僵硬,它使歌唱者不能获得上唇的自由和牙齿的振感,所以微笑的度需要歌唱者在训练中自己掌握。唱好这个声区是开启头腔共鸣的一把金钥匙。
  3.振动训练
  头声区的音质如笛子或鸟鸣的音色,在尽可能轻地唱一个高音的过程中,把手放在下巴和喉之间,会发现脑后有振动感,当这个振动超过上牙最后一颗时,这就用到了头声。在演唱此声区时声带只有一小部分在振动。为了唱好这个声区,必须通过笑肌把所有牙齿露出来,而因为上唇的上抬所以下唇又抵着下牙齿。这个声区女声运用较男生多,女生在E这个位置就该运用头声区来演唱。头声区的训练必须因人而异,如女高音用头声唱到E后才可着手训练G以上的高音,而女中音用头声唱到E之后视状况的稳定性训练F及以上的音。女低音因为头声区无力度所以可以训练但无实用性。简言之,头声区训练中的E音如同一个针孔,只有捻好尖线头才能轻松地穿过,之后就畅通无阻了。
  四、良好的乐感是歌唱的条件
  另外,还要歌唱基础的最后一点就是具有良好的乐感。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反应的敏锐程度。具备良好的乐感者听到音乐能迅速地运用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力将音乐情感化、形象化,同时又将音乐化了的情感通过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这点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多听多唱是获得的较好办法,一个声乐演唱者也需要欣赏大量的器乐作品来充实自己的音乐情感。在歌曲情感的处理上,首先我们靠听觉把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形象化,歌唱的想象力得益于歌唱者的文化内涵和适当的技巧。所以,优秀的歌唱源于丰富的想象,歌唱技巧来自活跃的思维。重视乐感的培养对理解作品演绎作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 晚唐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和情感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公正而进步的女性观。这种女性观的形成,其客观原因是中唐后期反映女性的作品渐趋繁荣,其主观原因是作者仕途不达而产生士与女命运相似的感慨。  关键词: 杜牧 诗歌 女性观形成    人们一向认为诗歌到了晚唐,已经是“绿肥红瘦”的换季时节,不值得一顾了。但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在晚唐文学史上,杜牧与其他一些诗人毕
摘 要: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营造诗境,启迪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体验,真正把语文融入自己的生活,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诗意语文、魅力课堂成为学生的“诗意栖居地”。  关键词: 诗境 情感 对话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因此,多媒体教学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新课的导入简洁鲜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关键之一。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段动画演示可以使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事例总结出五点:1.赋予学生清晰的尊严感;2.精心塑造轻松的课堂;3.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4.重视集体感的培养;5.注重树立觉察意识,以让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 尊严感 自主性学习 集体感 觉察意识    一、赋予学生清晰的尊严感  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
2004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几年了。新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要求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让原本沉闷、闭塞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注重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要求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传统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没有发生本质的
摘 要: 小说《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在剧中经历了从年轻到年老的变化,并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冲突,引起了身份危机。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威利的身份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小说《推销员之死》 生态批评 身份危机 同化 异化    一、引言  小说《推销员之死》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的代表作品之一。该剧主要讲述了男主角威利的一生,以及最终导致他死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健全人格和良好情商的培养。当代学生的情商现状,不仅影响到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而且将影响到以后的事业发展与成功,更会影响到全民族素质和国家兴衰。在教学中加强情商培养对当代学生适应社会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格魅力 情商素质 心灵感动    1.引言  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实现中华民族伟
摘 要: 本文作者分析了经管类院校学生在数学建模比赛中的优势与劣势,对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培训途经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以近几年在数模大赛中获得良好成绩的浙江财经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经管类院校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比赛 培训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和简化,明确实际问题中最重要的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也可以称为一个数学模型),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校于早些时候开通了校园网,又于2006年暑期后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取向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风气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讲台,受到学生的爱戴,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所以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师德建设中,应该提倡两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树立一种观念:爱生观念。其中,奉献是师德的核心,敬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