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促醒中应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仪联合刺激性护理的效果

来源 :医疗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促醒中应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仪联合刺激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神经外科昏迷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生物肌电反馈治疗仪联合刺激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2周后,观察组重度昏迷4例,中度昏迷11例,轻度昏迷30例;对照组重度昏迷15例,中度昏迷20例,轻度昏迷10例;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促醒中应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仪联合刺激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起到很好的促醒作用。
其他文献
最近,《重庆时报》开立新闻专栏“第九版”,创新新闻报道形式,主张“看不见的新闻”。4月18日,推出一篇新闻“奇文”《钢的门》,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新闻写法,看上去就是一篇小说,可它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尿管镜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4
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增强媒体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在新闻实践中,媒体要时刻警惕对弱势者的冷漠和忽视。关注弱势群体要有三步走的意识:一是报道事实
电视最大的软肋,或许是电视入研究型学习的软肋:缺少对电视受众诉求的把握和研究。
2013年伊始,新一届中央领导再次提出改文风的要求,对于媒体而言,就是要坚持正确导向,创新报道,改进文风,提高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