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透析疗法是慢性肾衰竭患者主要的肾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血液透析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1],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2]。透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透析科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No.2017A0202151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析疗法是慢性肾衰竭患者主要的肾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血液透析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1],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2]。透析过程中,血液极易在外循环通路中凝血造成管路堵塞,MHD常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阿加曲班进行全身抗凝,全身抗凝虽然操作简便、抗凝效果好,但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增加出血风险[3]。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无肝素透析法替代全身抗凝,然而该方法的抗凝效果较差,血液极易在外循环管路发生凝固,有随机交叉实
其他文献
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对胜利油田稠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胶质、沥青质分子含有可形成氢键的羟基、胺基、羧基、羰基等极性基团,说
<正> 2003年2月-2004年4月对高体鳑鲏的生物学特性及个体发育进行了研究。高体鳑鲏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体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8.5-24.6℃;1龄即性成熟,繁殖期在每年的2-5月及8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戏剧界近日推出了一系列剧目及活动,重温那段抗战岁月。8月14日上午,为期两天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用PEM-90光弹调制器和透射偏振光的方法,研究D-丙氨酸单晶结构低温变温光学性质的变化。D-丙氨酸单晶是双轴晶体,晶体各向异性,先测定劳埃像,结合D-丙氨酸晶体特征,确定晶面为[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