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4—2017年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系统分析了赤道太平洋障碍层厚度的年际演变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关联。在年平均意义上,热带太平洋障碍层在暖池区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动,其厚度变化幅度可达15 m以上。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MV-EOF)分解的主模态表明西太暖池区的降水与障碍层的异常场分布型态非常吻合,都呈现明显的东(正)西(负)的反相位分布型,降水的正(负)异常造成了障碍层的正(负)异常;且与ENSO事件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87),存在显著的2~4年的年际变化主周期信号。针对赤道太平洋障碍层的纬向迁移分析表明:对应厄尔尼诺(拉尼娜)年,赤道太平洋偏厚的障碍层位置显著东(西)移,并且与暖池东部边缘和海表盐度(SSS)锋的纬向迁移大致处于同一位相。在大多数情况下,较厚的障碍层局限于暖池的东部边缘内(170° W以西),位于SSS锋附近或者偏西,SSS锋附近的障碍层可能归因于水平平流、强降水以及开尔文波。在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期间,赤道中太平洋的SSS锋消失,对应着厚障碍层的消失,表明厚的障碍层的位置与西太暖池东部边缘内SSS锋的纬向位置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