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家的无花果树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淮北老家带来的,当时小树修剪成蘑菇云形状,栽在一个很大的花盆里,是很漂亮的景观果树,远远望去犹如一把撑开的绿伞,树影婆婆。但因为放在楼上平台花园里,场地有限,为了节约宝贵的楼面资源,我们打算让它向空中立体发展,于是先生买来果枝剪重新对它进行瘦身修剪。无花果有秋实而无春华,春天,它不争春斗艳,只默默无闻地生长着。盛夏,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紫红色的果实有的掩藏在绿叶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的无花果树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淮北老家带来的,当时小树修剪成蘑菇云形状,栽在一个很大的花盆里,是很漂亮的景观果树,远远望去犹如一把撑开的绿伞,树影婆婆。但因为放在楼上平台花园里,场地有限,为了节约宝贵的楼面资源,我们打算让它向空中立体发展,于是先生买来果枝剪重新对它进行瘦身修剪。
无花果有秋实而无春华,春天,它不争春斗艳,只默默无闻地生长着。盛夏,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紫红色的果实有的掩藏在绿叶丛中,有的垂挂枝头,引来鸟儿们争先尝鲜。每天清晨,我到花园都能摘上几个熟透的无花果(剥果皮要从后往前,这样可以保持果肉的完整、美观),它那甜甜的果肉,略带点蜂蜜般的清香,让人总也吃不够。我经常会选些饱满充实的无花果放在冰箱里储存,还不时会送些给我91岁的老母亲品尝,无花果无壳、无核,营养丰富,柔软味美,是老人的首选水果。聚会时我也会带上一些分给朋友,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绿色的果实总是备受欢迎,一眨眼的功夫就被一抢而光。那天在步行街上,我看到一位老太太提着一小篮子无花果在卖,觉得十分亲切,便上前询问。一元一个,是老人自家果树收获的。劳动的果子总是甜在心里的。
以前公婆家的院子门口两侧各栽着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每年无花果成熟时,他们都会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也会挤出时间赶回去,带着孩子亲手采摘果实,顺便陪陪二老。无花果树种在门口的花池里,差不多有三米多高,它们总是枝繁叶茂挂满了果子。路人会被那诱人的果实所吸引,他们会停下脚步,摘几个尝鲜或带回家给小孩子吃。暑假里的孩子们更是天天围着果树转,它那宽大的叶片遮阳避热,挡住了炎炎烈日,树下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二老也从不会驱赶他们,告诉他们随便吃,只是别糟蹋了果实。树壮果多,无花果每天都会有一批果实由青转红,成熟变软。每次我们离开时,公公都会用一个大纸箱打包,装上满满一箱子无花果让我们带回合肥,放在冰箱里冷藏可以吃很长时间。
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种在花盆里的任何果树,如果移动了它的位置,都会影响它们第二年的收成。无花果树喜阳光充足的环境,记得有一年,我们把无花果树搬到认为最有利于它生长的地方,没有想到的是,连续两年它都没有挂果。当时不知什么原因,现在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再来猜想,可能是它们的生长环境突然改变,破坏了周边生存的磁场。它们需要慢慢地适应环境,就像人到一个新的地方,有点水土不服一样。想想当年我家的柿子树、梨树都是因为变换了位置,次年不结果实,被缺少耐心的先生拔掉,很可惜。这棵无花果树,对全家有特殊的意义,它存留着我们浓浓的思乡情结,舍不得,才得以幸存下来。
无花果树是一种隐花植物,也开花,花呈淡黄色,因包在果实内,不易被发现。它可鲜食,也可做菜、煲粥、煲汤,同时它还具有药用、保健和美容的作用。资料上说,它具有开胃、止泻痢、驱虫、消炎、消肿之功效,对人體健康大有裨益,又被称为抗癌第一果,是水果中的珍品;它富含易为人体吸收的维生素C,有多种消化酶,能帮助消化,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果品;睡前在眼下部皮肤上贴无花果,还有减轻下眼袋的美容效果。
无花果树病虫害少、好栽培,今年春天朋友托我培植一棵无花果树苗,说真的,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能否培植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心里没底。我从树上精挑了一枝品相好小树枝,把它插在土里,它竟然很快就长出新的叶子、生根发芽了,令人惊喜!如今的它已经出落成小树的模样了,明年春天就可以把它“嫁”过去啦。
选自《文学报》
其他文献
我的初恋发生在北大荒。我那个连队,有一排宿舍———破仓库改建的,东倒西歪。中间是过廊,将它一分为二。左面住男知青,右面住女知青。除了开会,互不往来。劳动还往往在一块儿。既一块儿劳动,便少不了说说笑笑,却极有分寸。任谁也不敢超越。男女知青打打闹闹,是违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是要受批评的。但毕竟都是少男少女,情萌心动,在所难免。却都抑制着。对于当年的我们,政治荣誉是第一位的,情爱不知排在第几位。星期
在乡间租了一处房子,当时我是看中了那满山的翠竹。望着那一片绿,我不禁雅兴大发,立马付了租金。真在竹园中安家了,我便很快意识到,这片竹林長得实在太快。雨后春笋说来就轰轰烈烈地来了,劲道大、势头猛,很沉重的一块石头也能轻易地被顶起来。难怪以前的人家在乡下盖房子时,总要离竹园一段距离,否则不久后,竹笋便会从房间里冒出来。在我房子的周围,都是碗口粗的高大毛竹。在吃笋的季节招亲唤友,买上两斤五花肉,随便挖一
手机智能化后,可以拍照、上网、发微信……如今又多了买菜功能,成为家庭的得力助手。买菜不用去菜场,这在往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如今,我却已经多日没有去菜场了。隔一两天,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买菜,高科技已经成为新的生活习惯。我最初从网上买菜,是买厄瓜多尔虾。那是一次去饭店涮火锅,一种青虾有手指那么粗,放在火锅里一涮,立即变得通红通红,多肉而鲜美。向店家打听这是什么虾,方知是产于万里之外的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虾
第一次在公交车上被人让座,第一次被叫作某老,还心里嘀咕:“我真老了吗?”回家一照镜子,可不是嘛。身体感觉已经不对了。大嗓门变成细喉咙,不是不想叫,是叫不动了。爬过泰山十八盘,现在连几级台阶也视若畏途了。曾听得见隔壁的人在说悄悄话,现在得在耳膜前敲鼓了。眼镜换了一副又一副,还是适应不了看书写字的需要。夜晚难眠,辗转反侧,往往从黑夜煎熬至黎明。老友相聚,话题离不开身体。各人情况不同,但这病那病,什么病
我的书房很小,小到只有几个平方米,所以每当看到朋友们晒他们的大书房的时候,总有一些羡慕……一小书房也有好处,能放到小书房里的书,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心中至爱,这就解决了想看的书迟迟找不到的问题。小书房也有坏处。因为书房小,空间小,沙发也小,时常读着读着就困了,拿着书就在书房睡着了……大书房就不一样,大书房某种程度上是客房,来了朋友,要招待喝茶,要展示藏书,要山南海北地聊,在这么一个会客的空间,总
我的生日在夏天。按阳历,是在最热的7月初。从那一天开始,我成为一个“人”;在地球的生命中,就有了一个“我”。所以,生日是唯独属于自己的节日;世界上似乎也只有一个人与你的生日有关,那就是生育你的母亲。我小时候过生日,正是考试的关键时刻。过生日的那几天,老是紧紧张张的,弄得我很不愉快。好几次,生日过完了我才想起来,就缠着妈妈要补,妈妈便笑嘻嘻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生日礼物给我———差不多总是一本精美的书、
五六岁时,有一天傍晚,我拿着一个馍馍跑到门外耍,遇到邻居家孩子,年龄相仿,手里也有馍馍,不过,我的是白色的,他的是黑色。我有些好奇,因很少吃到,于是和他说交换着吃吧,这孩子似很吃驚,快速地将手里的给我,又抓过我的,跑开了。后来,我再到大门口玩儿,发现不止一个同龄孩子在外面转悠,且都拿着馍馍,黑色的那种。纳闷之解开,是成功以物易物的孩子的双方家长知晓了这件事,那位母亲有些歉意地对我母亲说让你家孩子吃
“爸爸,冰淇淋是什么?”我知道,她又有新追求了。怕她吃坏肚子,赶紧转移话题,但……一如既往的“哼哼”开始了。是的,她是我亲生的。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只要口舌之欲得不到满足,也是必哼无疑。记忆中的夏天,透过时光的树阴,落下两个最大的“光斑”:撕心裂肺的蝉鸣和清凉悦耳的卖冰棍声。每天一早,太阳“轰”的一声抖开光的披风甩向四野。午后,天地间盈满暴戾之气。大人避在家小憩,小人不肯就范,扎堆在某个弄堂玩耍。
风从北方来。这是在年关急于赶路的风,在狭窄的街道上像个撒酒疯的醉汉一样横冲直撞,企图把我们从这条街道清理掉。明天风就可以心满意足了,因为这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市,所有的卖家都在今天以低贱的价格打发掉所剩无几的存货。我站在自行车旁,看守着父亲提过来的青菜。我的右手扶在车座上,生怕手离开了车座,自行车就会自己跑开。弟弟在一个关门的店铺前打着陀螺。街很深,我看到提着一捆芹菜的父亲从人潮中“漂浮上来”。他把芹
竹子好,但北方没多少竹子可看,山西是个没竹子的省份,但陕西有,西安有一处地名就叫做“竹笆市”,那地方专门卖竹子,满坑满谷都是用竹子做的用具,从小板凳到大床。朋友前两年送我一盆紫竹,很快就拔出了竹节,紫竹刚刚拔出来的嫩竿是绿的,及至长高,颜色才会慢慢转深,直至紫到发黑,你说它是黑竹也可以。北京有一处地名就叫做“紫竹院”,很好听,有诗意。广东音乐里边有一个典子叫“紫竹调”,欢愉而好听,这支典子是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