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之“七步成章”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sunday_to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难,话题作文更难,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不想动笔,难以提笔。笔者结合多年教学、执笔经验,兀兀穷年、苦心孤诣,再假他山之石,悟得写作“七步成章”,以解苦恼者燃眉之急。
  【关 键 词】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选材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这首诗成功实现了自救。许多人认为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是逼出来的,其实曹植本身精于写作,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我想只要在平时厚积薄发、勤耕不辍,像曹植一样在考场上写出中规中矩、有理有据、情文并茂、美轮美奂的“七步成章”也不是难事,说不定将成为你的救火文章,为你的中考、高考锦上添花。我结合多年教学、写作经验兀兀穷年,苦心孤诣,再假他山之石,悟得写作“七步成章”,以解苦恼者燃眉之急。
  第一步:审题
  审题就是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含义、范围和要求,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切题。通过“三审”达到“三省”。一审题目的关键词,关键词就是所说的“题眼”,是写作的重点。二审题目的写作范围,即时间、地点、数量、人物、内容等范围限制。三审写作体裁。现在的作文总的要求是淡化文体,但应有一个大致的文体轮廓,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或夹叙夹议文章,或散文,或小说等等。“准确审题,一箭中的”是写作的第一要求,审题必须全面、准确、深入、细致。作文留足一小时,审题三五分钟足矣。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材料:荣获首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金奖的“文学才女”费滢在高考话题作文中因为审题仓促,产生失误,偏离题意仅得25分的低分。审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样惨痛教训的关键在于审题不准,这样的案例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和考生深思。
  第二步: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中心就是文章的主题,是统率全篇的灵魂和统帅。立意应具备正确、集中、鲜明等特点。怎样才能做到有中心呢?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立意。第二,从新人新事新风尚或状物写景中提炼,确定立意。第三,依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确定中心。任何文章都要高屋建瓴,文以意为先,意在笔先,话题作文也是如此,立意要务求新颖、深刻,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作文立意的基本原则是:“准”“明”“深”“新”“理”。“准”就是立意要准确,不涉禁区,积极健康,格调高雅;“明”就是立意要明确,要有鲜明的态度和思想倾向;“深”就是立意要深刻,要能挖掘出深层次的思想意义;“新”就是立意要新颖,要能体现时代精神,跳动时代脉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理”就是立意要言之成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事物。这样的立意深刻、高屋建瓴、鞭辟入里,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步:拟题
  人有灵犀看双目,文有灵魂窥标题。“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标题,能收奇效。我把拟题分为两种:一是平实拟题法,又称前后加字法,就是在话题的前后加字,此法通俗易懂;二是创新拟题法,关键在“新”字上多动些脑筋,多下些工夫。包括引用化用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如以“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外结合法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如“爱心”话题——《我的感觉,I am fine》。巧用算式法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
  第四步:选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围绕中心,经典选材”是选材的总的要求。在平时积累材料的基础上,一般来说要达到这个总要求主要要做到不涉禁区,积极健康;避生就熟,得心应手;弃旧纳新,与时俱进;避同求异;避同求异,独特出众;去粗取精,旧材新用。
  第五步:开篇
  在选好材料后,就要看我们如何动笔了。所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篇是成功写作的一半。如何吸引读者或者说是评卷老师,引人入胜,开篇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写作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运用恰当诗句开头,契合文章的立意,选材的意境,从而增强语文味,有意蕴美、凝练美、节凑美。二是运用排比句开头,近几年作文开篇趋势多数是这样。这样开篇比较容易,为平时我们基础题中的仿写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编写排比句应该是成功作文者的拿手好戏。三是绘景开篇,描写一片美景开头,往往给读者和阅卷老师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当然必然得与全文和谐一致,必须达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其长天一色”的境界。四是倒叙开篇,此类开篇最是记事类文章的开头,把事件的高潮部分或者结果置于文章的最前面,能吸引读者或者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他们“一读”为快。五是疑问句开篇,设置悬念,也能收到奇效。凡是种种,不一而足。当然也可以兴之所至,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第六步:过渡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文章的“猪肚”部分而言。过渡自然,精巧构思在行文中非常重要。正像一位导演,把每个拍摄情境有机衔接在一起。正像一位厨师烹调菜肴一样,在上好材料基础上施以各种作料,把菜调得有滋有味,色香味俱全。如何过渡呢?一是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二是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一组排比句作为每段的中心句,穿插在文章中间。三是可以在文章主体的各段落里运用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点明题目,形成反复,彼此呼应,相互勾连,便能旗帜鲜明地强调主旨。总之,过渡句要回旋往复,直抒胸臆,牢牢切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契合开篇,过渡自然。使文章不仅产生一咏三叹的优美旋律,而且还要富于形散神聚的严谨美。这些做法,不断地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
  第七步:结尾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果说开头重要,结尾部分就更重要。文章要出彩,结尾点题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一定哲理、道理、体悟,不能文以载道,就会显得空洞无物。如何写好结尾,提高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考试作文中常用的。一是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二是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三是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四是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综上所论,至此七步已成,不求奇效,但求七步封喉,在考场上写出中规中矩、有理有据、文从字顺、情文并茂的文章。法无定法,积累材料,精淬语言,生动表达才是最基础和重要的,也是我们我们毕生追求的。
  【参考文献】
  [1] 快乐作文研究中心. 中学生新话题作文[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延珍. 谈话题作文写作[J]. 考试周刊,2013(1).
  [3] 侯艳宇. 话题作文“呼唤”导写[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Z1).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生物学科该如何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呢?我认为组织合理的生物学科课外活动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首先,
春天,大自然无限生机。许多人都有学生时代和老师同学们集体户外郊游踏春的美好回忆,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怕是并不多。不时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难以界定等系
步入初三,开设了一门新课——化学。随手翻阅新发下来的化学课本,里面好像有很多像英语单词似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也有很多看不懂的图画, 这表示什么意思?这么多疑虑笼罩在你的心头,你不禁会问自己:如何来学习化学呢?如果只是跟着老师学化学知识而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化学的方法,这是失败者。因此,在回答如何学好化学这个问题时,答案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化学学习方法,掌握化学学习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目的探讨鼻饲大黄素对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胃肠动力的改善作用。方法60例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大黄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病因治疗、抗生素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 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2.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举措。要知道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
为了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化成学习语文源源不断的动力。
紫砂壶是世界闻名的中国传统陶质艺术品,在紫砂壶之中动植物造型是十分常见的,体现出较强的仿生风格。紫砂“锦上添花壶”的创意灵感来自于菱花,艺人通过制壶技艺的运用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