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国两会报道的话语变化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话语分析 ;人民日报; 微博; 两会报道
  《人民日报》作为党报的领头羊,话语体系从政治性话语体系向社会性话语体系变革,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党报新媒体平台对全国两会的报道也发生了变化。自2012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开通,经历了被称为“融合媒体元年”的2014年、人工智能盛行的2018年,党报的新媒体平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话语实践?
  话语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在《话语分析》一文中提出的;[1]梵·迪克把话语和新闻媒介结合在一起,他将话语分析分为文本和语境两种向度;[2]费尔克拉夫提出了话语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社会实践分析三个向度,从语言学分析深入到文本生产过程中,来阐述权力对话语的介入过程。[3]
  微博作为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典型代表,即时性强,传播范围广,《人民日报》微博平台凭借话语文本的变化和运用方式的多样性,将“高度模板化”的时政报道变得接地气。总结微博平台的两会报道话语变化特征,能够为时政新闻的微博传播提供更好的策略。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官方微博2013年至2019年的两会报道为研究样本,从话语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视角对其话语体系进行剖析。

一、话语文本分析


  201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开通新浪微博,截至2019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粉丝达到8733万,发布微博条数为97196条,其官方微博自开通以来就成为其他党报微博的领头羊。虽然《人民日报》微博一直走“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路线,但是其上线以来的话语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话语布局由概述为主转为多维度细节描述
  通过对样本的梳理,《人民日报》微博平台的两会报道在2013年至2015年以会议概述为主,后互动内容增多,话语布局明显发生变化。后期样本中加入更多的话语方式,与会议相关的视频、图解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在话语内容上,将大量笔墨用于转述《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变为对两会内容的再创作,即突出对民生事件、热点新闻的刻画。从简单的内容直播、代表委员介绍向科普两会知识、思考讨论热点和回顾两会转变,这一方面反映出媒体的话语变化,另一方面反映出受众内容需要的变化。
  (二)修辞与风格体现人本主义情怀
  修辞手法逐年增加,生动形象靠近民间话语。微博因为格式的局限性,新闻标题具有一致性,140字的微博内容大致包括话题、标题和报道内容。通过分析7年间的标题,笔者发现,2013年微博报道的标题是直接搬用《人民日报》纸媒中的新闻报道,修辞手法用得很少。2014年之后,标题的修辞手法表现明显,大多数是领导人和参会代表讲话的借代手法,部分使用呼告、疑问、设问的修辞手法,如2014年【微倡议:喝不完的瓶装水请带出会场】、2015年【你想问他什么?】、2017年【该不该买房?来听“中国巴菲特”的理财课】等。
  风格向简洁化通俗化发展,体现人本主义情怀。《人民日报》两会微博的整体风格平实通俗,2014年以后,轻松易懂的解读报道增多,如2015年【李克强:不能让国企老工人流汗又流泪】。紧贴民生、更接地气的报道逐渐增多,文本亲近性日益增强。

二、话语实践特征


  话语实践分析涉及话语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人民日报》逐渐将严肃的政治内容转变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微博报道,保持原有核心议题政治性,充分发挥党报微博的话语主导作用。
  (一)议题丰富,亲近性突出
  语言风格平实通俗,亲近性突出,与受众形成同一话语场域。微博内容从普通报道两会新闻走向了深度解读两会,例如2014年的“据”说两会,即通过数据和图文的形式对房价问题进行解读,2017年的【你关心的部长来回答】通过“九张图”形式,站在普通民众的视角,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2019年的#今日汉字#栏目,以识字的方式传递两会精神。
  以“亲近性”塑造了领导人和相关负责人富有亲和力的形象,使民众对国家政治更加信任。[4]最具代表性的是2017年开展的#习近平的两会时间#和#傅莹霸气回应合集,你被圈粉了吗#,通过对习近平语录的整理,使民众对其有温度、有思想的言論有了深入了解,通过傅莹的回应创意合集,轻松活泼的风格让人们增强了对民主政治的信任度。
  (二)互文性特征逐渐明显
  互文性是话语分析的一个侧重点,它不仅存在于话语生产中,也存在于话语的解读过程中。互文性被看作是传播者为了引导受众而采用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是将几种不同文本分类组合,可以是文本间的相互回应。[5]根据《人民日报》两会微博报道的内容,笔者对微博报道中的栏目组合进行了分析。
  栏目设置逐渐丰富,不同文本的分类组合,使两会微博报道清晰易懂。在对两会的预告中,设置了#两会预告#、#学习时间#等栏目;在两会报道的解读中,设置了#听政#、#两会时间#、#图解两会#等栏目。在领导人活动栏目中,#习近平的两会时间#、#六下团组#将领导人的活动轨迹、会议语录等内容组合报道,使报道结构脉络化。传播者也将视频、直播进行归类报道。#微直播#、#两会秒拍#等视频直播栏目让民众与领导人、代表委员隔空对话。#两会汉字#将关乎民生的汉字、词语用创意解字的方式展示出来。
  (三)话语策略多样,报道技巧丰富
  费尔克拉夫认为话语具有“技术化”趋势,话语技术是出于策略和工具为目的而进行的模仿。[6]话语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引起话语变化,在沟通过程中运用策略技巧,可以更好地建构话语,更好地被对方接受。直播、视频、图片等报道技术丰富化代表了话语策略的多样性发展。
  1、利用直播优势,进行具有现场感的传播
  直播形式跟进解读两会,增强受众的了解。《人民日报》微博的两会报道在7年间进行了文字直播、会议直播、部长通道的相关直播。2013年就开始了文字直播,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全面解读;2014年和2015年使用直播和秒拍,运用新型工具进行直播报道;2016年至2019年开通“部长通道”,使报道具有现场感,2017 年推出了“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扫码看”,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   微博碎片化传播迎合了网络传播的方式,结合声画合一的优势吸引受众阅读。如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会等内容,“两会e客厅”等栏目设置,2017年的【听“老司机”聊两会】、【英国小哥侃两会】趣味生动,2018年的【中国很赞】手指舞挑战,增强了两会报道的影响力。2019年的【两会聊天指南】通过视频方式为受众解读两会中的专有名词。
  2、图文结合,“九张图”报道成潮流
  图片本身也是一种语言,不同的图片类型能够带给受众不一样的感受,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事实。《人民日报》微博使用新闻图片、图解会议内容、动态图片、图解两会常识、配发图表、九张图的图片报道形式,如2017年的【习近平说的那些话】、2019年的【习近平的两会新语】,通过“九张图”形式了解领导人言论和两会常识。

三、话语变化的动因


  新闻报道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变化背后是对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环境变化等的综合反映。
  话语变化反映了受众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民日报》微博在两会报道中寻求与受众的情感共鸣点,增强话语的亲和力。例如2016年的两会微博中,多处出现问号结尾的句子,如“你最关心哪个话题?”等问句,加强了两会微博报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又如2016年开设的“两会好声音”,将代表委员的言论凝结成语录,通过“微议录”栏目,将网友的心声表达出来。此外,“部长通道”则通过直播的方式,使网友与部长“面对面”交流。
  话语技术化是有意识地介入话语实践导致变化的重要因素。[7]报道技术工具的进步迭代,使两会微博报道话语更丰富,更具乐趣。2013年两会微博报道主要采用文字、图片等形式,2014年、2015年报道中首次出现视频直播跟进两会报道,使微博报道两会内容有了现场感,2016年微博走向深入和互動,平民化视角看两会,2017年不仅关注两会时政内容,将两会花絮和两会相关内容制成动画视频,更富有动感和趣味性,2018年以“中国赞手指舞”的形式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受众参与两会讨论。
  “两会”是关系国家政策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会议,两会报道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变化。两会微博报道既要注重亲近性话语的运用,同时不要在泛娱乐化倾向中脱离报道的核心议题,要秉持“慎重、严肃”的态度。
  注释:
  [1]费尔迪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1.
  [2]梵·迪克.话语·心理·社会[M].上海:中华书局,1993.
  [3][5][7]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200、186.
  [4]张志安,曾子瑾.网络时政新闻的亲近性文本研究——以三家央媒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J].新闻大学,2016(03):38-44.
  [6]李曙新.话语民主:哈贝马斯对当代民主政治的新诠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4):61-64.
  (作者: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全国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图片精品作品——合肥在线获奖作品H5《来,给抗冰雪的小伙伴们发红包》为例,分析其所采用的“情境渲染、营造氛围”,“零距离互动、参与感爆棚”,“借势‘明星’、引爆流量”,“形式创新、多媒体融合”等让正能量报道出新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地方新闻网站;正能量;五个一百  2018年11月2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
去年新春,迁至新居,忽而已是一年。新居是自己装修的,听闻墙纸虽好看,却容易受潮,便只是请人白粉敷墙。墙上无余物,客厅里也是空空荡荡。作为一个北漂之后南漂、中间或主动或被迫几易出租屋的人,我早已习惯了轻装上阵地游走于生活之中。如今,哪怕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也提不起装扮的兴致。大概长久以来的漂泊感,也一同入住了这个新居里。  一友人观摩后,觉得四面白墙过于素净,遂去花店抱了盆兰花以表祝贺。友人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起一个“庙号”。如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赵匡胤庙号“太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庙号则是“圣祖”……当然,并不只有皇室才有
【关键词】主题报道;平民化视角;舆论引导一、建立三级策划制度,强化主题报道  纸媒的优势从最初的传递新闻延伸为如今的深度报道,只有强化深度稿件,打造出一篇篇值得读、有思考、有立场的作品,才能在媒体行业站得住脚。打造深度报道首先要建立三级策划制度,打造一支懂得策划的团队,对新闻进行深加工、细加工,从一个公众关心的角度入手,打磨出精品文章。  首先,建立记者策划、编辑策划和部门策划三级策划制度,形成新
【关键词】主题报道;平民化视角;舆论引导一、建立三级策划制度,强化主题报道  纸媒的优势从最初的传递新闻延伸为如今的深度报道,只有强化深度稿件,打造出一篇篇值得读、有思考、有立场的作品,才能在媒体行业站得住脚。打造深度报道首先要建立三级策划制度,打造一支懂得策划的团队,对新闻进行深加工、细加工,从一个公众关心的角度入手,打磨出精品文章。  首先,建立记者策划、编辑策划和部门策划三级策划制度,形成新
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超过2.6亿,但同年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67.3%的农民工既没有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过非农技能培训。在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不足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城市,农民工的技能、综合就业素质和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常常难以体面、稳定就业。这不仅使他们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受害者,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相加;相融;智能化传播一、因势而谋——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移动用户持续增长,为媒介传播催生了庞大多样的内容需求市场。截至2018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8亿,其中手机用户占比达98.2%,互联网普及率达57.7%。[1]  2014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键词】数字出版;博物馆;数字化传播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向国内外传播我们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书籍、报刊、杂志等形式以及实体博物馆来传播传统文化,而在当前新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下,博物馆的传播也要与时俱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总体规模为7071.9
正 午  满身是泥的牛  前腿抵着塘的岸坡 沉沉地滑下去  水急忙让出和它身体一样大的位置来  那让出来的 又柔顺地平铺开  让牛的脖子多浸上  一两毫米的清凉  牛合下眼皮 再不挪一下身子  似也怕动了塘的静默  头顶无边的大镜  把它们照在正中央  凝望一棵树  那树冠舞动得多么奇妙  枝丛与枝丛触碰 扭转 翕动  似难以抑制地表达着的心灵  一团团阴影被拖带着摇曳飘飞  又激烈地裂开 碎开 
【关键词】党媒;媒体融合;体制;人才;政策支持一、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網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当前,移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极大改变了新闻传播和新闻生产方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