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书中每单元讲完后,都安排了一些练习课,为了巩固新知,教师总会安排一些练习课。记得有一节练习课,我让学生做算草作业,内容是四则混合运算题,共八道题。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每个学生说的都很好,我听了很高兴,然后就让学生做作业。结果一节课的时间到了,都做对的同学没几个,我感到很吃惊。下课后我就问同年组的老师们,他们班学生做题的情况,教师们都说现在学生做题勾勾抹抹离不开修正液,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计算能力普遍下降,。代完这节课后我又想起了平时检查作业时学生的作业情况,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一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加之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效果确实是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另一方面我发现了课堂上留给学生动手做题的时间减少了,随之表现在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普遍有所下降;二是新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的数量有所降低;三是平时教师缺乏对学生计算技巧的训练。回去后我又反复看了教材又重新学习了新课标,我感觉到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而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段“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高年段的计算要求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能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运算律,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我们根据课标对不同年段对学生计算教学的不同要求,确定了三个年段的训练重点。低年段以抓好学生的口速算训练为重点;中年段以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训练重点;高年段以形成计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为训练重点;抓好我校的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即要实施新理念的教学方式又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计算教学的优势。因此我校把《注重学生不同年段计算的训练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学校数学教学的研究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抓计算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下面把我们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注重计算课的课堂教学,讲清算理,明确方法
学生进行计算最主要看的是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的结果,而速度和正确的结果主要来源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一般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死记硬背,教研课和公开课老师都不愿意讲这样的课,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根据教材的内容给教师订阅了相关的插图和大量的教具。首先让教师感觉到计算教学的课堂魅力和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让教师爱上计算教学课,才能带动学生上好计算课。其次让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上研究和开展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计算题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规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这样做比直接得出结论,然后通过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要高效得多。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明确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牢固,学习中可利用的因素就越多,知识的正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计算的正确率也就越高。这样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愉快参与计算,享受计算后的快乐。
二、加强计算课的练习训练,提高速度,形成技巧
计算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初步理解了算理,明确算法后,教师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及时组织学生练习,因为这时正是学生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教师要根据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重点练;计算过程中的难点要突出练;容易混淆的知识要对比练;经常出错的地方要反复练;多种类型综合练;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练。因此适当的练习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而且能形成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例如:低年级要求学生一分钟最少做八道题,二年级要求学生熟记九九口诀,它是后面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脱口而出,而要达到这个程度,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量、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才能形成计算的熟能生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训练要经常化。扎实的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三、掌握数学课的法则规律,灵活运用,简化计算
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必要的数学运算规律和计算法则,常用数据,要求学生熟记是很有必要的。小学数学中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运算规律,学生只有熟记,才能观察到题的特点,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①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75+25=10025×4=100125×8=1000625×16=10000等);②1-20的平方数;③在圆柱、圆锥这单元经常用到的1π~10π这些值的记忆;④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2=0.5=50% 1/4=0.25=25%3/4=0.75=75%等);⑤有关“0”、“1”的计算特征。实践证明,熟记这些常见的数据,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确能很快得到提高。
四、精心培养,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虽然强调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可忽视。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对提高计算正确率也是大有帮助的,例如在分数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中,因为书写不规范导致的错误也很多。同时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也很重要。让学生认真观察题目结构及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和所要用到的法则、定律;计算时一步一步仔细做;然后耐心检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那么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几年来,我校加强了学生计算教学的研究,在各类考试中学生的教学质量都名列前茅。但我们知道,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一、注重计算课的课堂教学,讲清算理,明确方法
学生进行计算最主要看的是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的结果,而速度和正确的结果主要来源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一般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死记硬背,教研课和公开课老师都不愿意讲这样的课,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根据教材的内容给教师订阅了相关的插图和大量的教具。首先让教师感觉到计算教学的课堂魅力和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让教师爱上计算教学课,才能带动学生上好计算课。其次让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上研究和开展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计算题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规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这样做比直接得出结论,然后通过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要高效得多。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明确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牢固,学习中可利用的因素就越多,知识的正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计算的正确率也就越高。这样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愉快参与计算,享受计算后的快乐。
二、加强计算课的练习训练,提高速度,形成技巧
计算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初步理解了算理,明确算法后,教师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及时组织学生练习,因为这时正是学生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教师要根据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重点练;计算过程中的难点要突出练;容易混淆的知识要对比练;经常出错的地方要反复练;多种类型综合练;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练。因此适当的练习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而且能形成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例如:低年级要求学生一分钟最少做八道题,二年级要求学生熟记九九口诀,它是后面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脱口而出,而要达到这个程度,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量、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才能形成计算的熟能生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训练要经常化。扎实的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三、掌握数学课的法则规律,灵活运用,简化计算
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必要的数学运算规律和计算法则,常用数据,要求学生熟记是很有必要的。小学数学中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运算规律,学生只有熟记,才能观察到题的特点,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①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75+25=10025×4=100125×8=1000625×16=10000等);②1-20的平方数;③在圆柱、圆锥这单元经常用到的1π~10π这些值的记忆;④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2=0.5=50% 1/4=0.25=25%3/4=0.75=75%等);⑤有关“0”、“1”的计算特征。实践证明,熟记这些常见的数据,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确能很快得到提高。
四、精心培养,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虽然强调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可忽视。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对提高计算正确率也是大有帮助的,例如在分数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中,因为书写不规范导致的错误也很多。同时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也很重要。让学生认真观察题目结构及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和所要用到的法则、定律;计算时一步一步仔细做;然后耐心检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那么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几年来,我校加强了学生计算教学的研究,在各类考试中学生的教学质量都名列前茅。但我们知道,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