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二重感染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ng89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缅甸高危人群HIV-1二重感染的发生情况与特征.方法 收集缅甸HIV-1阳性血浆46份,通过不同PCR测序引物得到不同测序结果或直接测序时碱基模糊,从而确定可能为二重感染病例,然后采用TA克隆的方法对单个PCR克隆进行测序,找到血浆标本中的HIV-1准种,并分析其系统发生和重组结构.结果 46例HIV-1阳性患者中,3例为HIV-1二重感染,发生率为6.5%.此3例患者均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均为CRF01_AE和B′以及两者的重组病毒准种构成的混合感染.结论 缅甸高危人群HIV-1的二重感染较为常见,为快速产生新的重组病毒株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使用角谱表示和严格的模式理论研究了线偏振高斯光束通过特征尺寸与波长可比拟的条形浮雕光栅的传输,系统参数误差对浮雕层中光强最大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光束在条形浮雕光栅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在Si片上制备ZnO薄膜,通过离子注入对样品进行N掺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并实现了p型转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Hall测量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牛分枝杆菌Vallee Ⅲ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hsp65和esat6基因,采用重叠延伸剪接技术(SOE)获得了融合基因hsp65-esat6,将hsp65-esat6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
对江西省高安市等地500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在征求当地农民对现行惠农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
对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景区及其保护区内喀斯特山地典型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与数量及其动态,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与持水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保护较好的滇青冈(Cyclob
通过一系列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淮北变性土区夏玉米对氮、磷、钾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1)玉米对氮肥反应十分敏感,施氮有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可增产1倍以上。氮肥最佳用量
以象草幼穗为外植体材料、改良的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不同发育时期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象草幼穗离体培养最适长度为2~5 cm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收藏提供中心,必然是与知识管理结合最密切的机构之一,本文试图在简要介绍其内容、特征的同时,并在图书馆实施这一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新海地区的河道是连云港市的景观水域.主要河道为蔷薇河,龙尾河,西盐河,大浦河和临洪河.蔷薇河不仅是新海地区的惟一饮用水源,而且是主要的工业和农业用水水源.近年来,由于大
目的:制备和鉴定针对人肿瘤转移正相关基因mag-2蛋白产物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生物软件分析mag-2蛋白序列特性,预测特异性抗原表位,人工合成17肽抗原表位片段,将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