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脂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目前经济的增长点就在于发展“打工经济”,大规模向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每转移出去一个人,一个家庭就可以脱贫,就减轻了一份对我县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的压力,这是一个根本的良性的致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做出比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更为直接和积极的贡献,对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花园式的校园是莘莘学子的希望
我县职教中心是由原职业中学、电大、进校、成人办、农技校、卫校等8个职教办学机构于2002年7月整合而成。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中等职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逐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生产实习、推荐就业、劳务输出为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学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05人,有21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200多人。现开设化工工艺、化工过程装备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金融事务、会计、高级技工专科双学历和家政、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市场营销等三大类16个专业。
近年来,我们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实训基地,改造了所有的窑洞,将闲置多年的旧礼堂改造成高标准的阶梯教室,配备了卫星接收系统,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和远程教育网,建成两个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语音室、配置计算机300台,购置数控机床、教练车等实训设施1000多台件,(价值150多万元),硬化校园5000多平方米,绿化2600多平方米,学校的面积较前扩大了3倍多,校园内教学楼、公寓楼拔地而起,教学实习、生活休闲区域分明;校园环境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使学校真正成了师生喜爱的精神乐园。我们以人本理念构建领导、教工、师生之间文明、关爱、互助、和谐的校园软环境,使校园真正成了师生依恋的安居家园。
学生顺利就业才是硬道理
米脂县委、县政府将职业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保持社会稳定、推進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米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教育、计划、财政、劳动、扶贫、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米脂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米脂县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米脂县人民政府2007-2010年“人人技能”工程总体规划》、《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用人制度》等文件,为米脂职教中心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职教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立足贫困落后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承担培训基地稳校、校企联合办学兴校、定向安置就业强校的发展路子。
我们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谋生教育”、“职业教育就是扶贫教育”为导向,在2003年成功注册“米脂婆姨”品牌后,同年8月,创办了榆林市第一家女子家政学校,第一批102名家政学员在2003年底全部安置在北京,开米脂婆姨新时期就业新局面。截止目前,共输送8批1008人。家政输出一炮打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全国50多家大型媒体竞相报道,陕西省委、榆林市委相继把“米脂婆姨”作为陕西、榆林劳务输出的拳头品牌。我们乘着“米脂婆姨”品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拓展“米脂婆姨”品牌内涵,做大做强劳务输出,截止2006年底,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共计6978名,全部安置在北京、苏州、深圳等10多个大中城市,就业率达到98%,稳定率在8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校培训输出学员累计回寄1.2亿元,使1500多户(以4口之家计算)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基本达到了“培训一人、安置一人、脱贫一户”的转移培训目标,甚至出现了“输出一人,带动一片,脱贫一村”的势头。在2006年在陕西省93个监测县域中,有72个县域位次发生变化,前移最大为米脂县,由2005年的第82名上升到第56名,前移了26位。
近年来,我校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学校有一个和衷共济、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
——得益于学校有一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学习型、科研型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今年学校共外派35名专业教师到各大院校和企业培训学习,挂职锻炼,共分流和解聘教师8人,通过县劳动部门新聘教师5人,学校自聘紧缺专业教师7人利用暑假组织50多名教师参加了校内外计算机知识培训。
——得益于学校规范化管理,学校整理、汇编了《学校规范管理制度集》、《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生手册》等,规范师生行为。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多次修订了《全体员工量化考核办法》、《教学常规管理及处罚办法》、《教师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得益于学生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是中学里学习困难没考上高中的,大部分都有一种自卑心理,首先树立他们的自豪感、有良好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课有所得、日有所获。学校通过体育竞技、创建文学社、学科竞赛、专业比武和才艺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使们获得成就感。通过新生军训、运动会、书画展、演讲赛、卡拉OK大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快马杨鞭再奋蹄
回顾我县的职业教育工作,有许多创新和亮点,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我县自上而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现在许多人对职业教育还是有偏见的,我们的国情,我们的文化传统,使得许多人还是把读普通高中、考大学作为“正路”。上职业学校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得已的选择。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不遗余力地发展普通高中,让学生不切实际地都去上普通高中、考大学;另一种选择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坚持认为,对大多数青年来说,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既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当前,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是社会需求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促使人们的升学和择业观念更趋于理性,将有更多学生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随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形成,许多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纷纷来我市投资建厂,特别是以天然气、煤、油、岩盐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不惜巨资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一方面,他们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我市的劳动力提供了许多许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受过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劳动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被这些企业的门槛拒之在外。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对这些人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才能加快他们的进城速度,加快他们的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是要强化政府行为,营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发展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重普轻职”转向“普职并重”,中等职业教育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抓经济必须抓教育,抓教育必须抓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经济的观念。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就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夯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同时县教育、计划、财政、扶贫、农业等部门要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鼎立相助。
二是要围绕学生就业,深化职教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重视职业教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当今职业教育的总趋势。在办学模式上,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一是拓宽办学思路,积极寻求聯合办学的路子,努力构建多层次、多体系的办学模式。二是加强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长久的较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办学方式上,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实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长班与短班相结合。今天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将使职业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需要,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以岗定培,以需施教,真正做到有目的的培训,有目标的施教。努力办出特色,吸引学生。
三是要充分发挥“米脂婆姨”品牌效应,拓展劳务输出市场
“米脂婆姨”品牌享誉全国,成为陕西省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四大品牌之首,做优、做精专业,走品牌取胜的路子,在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做大做长劳务输出产业链。我们要充分发挥“米脂婆姨”品牌效应,开掘米脂婆姨独特的人文内涵,拓展劳务输出市场,以女子品牌带动男青年的全面输出,逐步形成“品牌专业引领、骨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共进”的专业设置思路,专业设置对路了,市场就会主动上门找人,就业情况就好,就业率就高,出口也就畅。“出口畅,则入口旺,入口旺,则生命力强”。
四是要以“人人技能工程”为契机,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陕西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人人技能工程”深得民心,要求我们陕西人每个人至少要学会一种技能,尤其是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和农村要转移的劳动力。“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人生不能没有技艺,“人人技能工程”就是教人们学会谋生脱贫的手段。谁去承担这一重任,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此契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覆盖面--使没有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人人有知识,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今后,我们要把“县域内应届初中毕业生一个不少地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作为硬性指标,为培养新型农民打下技能性保障基础,让我们共同期盼米脂中等职业教育的明天,相信米脂人民的生活也会因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得到大踏步的提高。(作者为陕西省米脂县职教中心校长)
花园式的校园是莘莘学子的希望
我县职教中心是由原职业中学、电大、进校、成人办、农技校、卫校等8个职教办学机构于2002年7月整合而成。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中等职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逐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生产实习、推荐就业、劳务输出为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学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05人,有21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200多人。现开设化工工艺、化工过程装备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金融事务、会计、高级技工专科双学历和家政、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市场营销等三大类16个专业。
近年来,我们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实训基地,改造了所有的窑洞,将闲置多年的旧礼堂改造成高标准的阶梯教室,配备了卫星接收系统,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和远程教育网,建成两个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语音室、配置计算机300台,购置数控机床、教练车等实训设施1000多台件,(价值150多万元),硬化校园5000多平方米,绿化2600多平方米,学校的面积较前扩大了3倍多,校园内教学楼、公寓楼拔地而起,教学实习、生活休闲区域分明;校园环境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使学校真正成了师生喜爱的精神乐园。我们以人本理念构建领导、教工、师生之间文明、关爱、互助、和谐的校园软环境,使校园真正成了师生依恋的安居家园。
学生顺利就业才是硬道理
米脂县委、县政府将职业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保持社会稳定、推進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米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教育、计划、财政、劳动、扶贫、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米脂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米脂县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米脂县人民政府2007-2010年“人人技能”工程总体规划》、《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用人制度》等文件,为米脂职教中心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职教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立足贫困落后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承担培训基地稳校、校企联合办学兴校、定向安置就业强校的发展路子。
我们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谋生教育”、“职业教育就是扶贫教育”为导向,在2003年成功注册“米脂婆姨”品牌后,同年8月,创办了榆林市第一家女子家政学校,第一批102名家政学员在2003年底全部安置在北京,开米脂婆姨新时期就业新局面。截止目前,共输送8批1008人。家政输出一炮打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全国50多家大型媒体竞相报道,陕西省委、榆林市委相继把“米脂婆姨”作为陕西、榆林劳务输出的拳头品牌。我们乘着“米脂婆姨”品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拓展“米脂婆姨”品牌内涵,做大做强劳务输出,截止2006年底,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共计6978名,全部安置在北京、苏州、深圳等10多个大中城市,就业率达到98%,稳定率在8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校培训输出学员累计回寄1.2亿元,使1500多户(以4口之家计算)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基本达到了“培训一人、安置一人、脱贫一户”的转移培训目标,甚至出现了“输出一人,带动一片,脱贫一村”的势头。在2006年在陕西省93个监测县域中,有72个县域位次发生变化,前移最大为米脂县,由2005年的第82名上升到第56名,前移了26位。
近年来,我校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学校有一个和衷共济、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
——得益于学校有一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学习型、科研型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今年学校共外派35名专业教师到各大院校和企业培训学习,挂职锻炼,共分流和解聘教师8人,通过县劳动部门新聘教师5人,学校自聘紧缺专业教师7人利用暑假组织50多名教师参加了校内外计算机知识培训。
——得益于学校规范化管理,学校整理、汇编了《学校规范管理制度集》、《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生手册》等,规范师生行为。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多次修订了《全体员工量化考核办法》、《教学常规管理及处罚办法》、《教师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得益于学生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是中学里学习困难没考上高中的,大部分都有一种自卑心理,首先树立他们的自豪感、有良好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课有所得、日有所获。学校通过体育竞技、创建文学社、学科竞赛、专业比武和才艺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使们获得成就感。通过新生军训、运动会、书画展、演讲赛、卡拉OK大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快马杨鞭再奋蹄
回顾我县的职业教育工作,有许多创新和亮点,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我县自上而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现在许多人对职业教育还是有偏见的,我们的国情,我们的文化传统,使得许多人还是把读普通高中、考大学作为“正路”。上职业学校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得已的选择。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不遗余力地发展普通高中,让学生不切实际地都去上普通高中、考大学;另一种选择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坚持认为,对大多数青年来说,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既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当前,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是社会需求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促使人们的升学和择业观念更趋于理性,将有更多学生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随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形成,许多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纷纷来我市投资建厂,特别是以天然气、煤、油、岩盐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不惜巨资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一方面,他们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我市的劳动力提供了许多许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受过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劳动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被这些企业的门槛拒之在外。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对这些人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才能加快他们的进城速度,加快他们的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是要强化政府行为,营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发展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重普轻职”转向“普职并重”,中等职业教育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抓经济必须抓教育,抓教育必须抓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经济的观念。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就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夯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同时县教育、计划、财政、扶贫、农业等部门要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鼎立相助。
二是要围绕学生就业,深化职教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重视职业教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当今职业教育的总趋势。在办学模式上,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一是拓宽办学思路,积极寻求聯合办学的路子,努力构建多层次、多体系的办学模式。二是加强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长久的较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办学方式上,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实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长班与短班相结合。今天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将使职业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需要,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以岗定培,以需施教,真正做到有目的的培训,有目标的施教。努力办出特色,吸引学生。
三是要充分发挥“米脂婆姨”品牌效应,拓展劳务输出市场
“米脂婆姨”品牌享誉全国,成为陕西省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四大品牌之首,做优、做精专业,走品牌取胜的路子,在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做大做长劳务输出产业链。我们要充分发挥“米脂婆姨”品牌效应,开掘米脂婆姨独特的人文内涵,拓展劳务输出市场,以女子品牌带动男青年的全面输出,逐步形成“品牌专业引领、骨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共进”的专业设置思路,专业设置对路了,市场就会主动上门找人,就业情况就好,就业率就高,出口也就畅。“出口畅,则入口旺,入口旺,则生命力强”。
四是要以“人人技能工程”为契机,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陕西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人人技能工程”深得民心,要求我们陕西人每个人至少要学会一种技能,尤其是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和农村要转移的劳动力。“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人生不能没有技艺,“人人技能工程”就是教人们学会谋生脱贫的手段。谁去承担这一重任,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此契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覆盖面--使没有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人人有知识,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今后,我们要把“县域内应届初中毕业生一个不少地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作为硬性指标,为培养新型农民打下技能性保障基础,让我们共同期盼米脂中等职业教育的明天,相信米脂人民的生活也会因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得到大踏步的提高。(作者为陕西省米脂县职教中心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