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管理就是a资源,管理就是效益。
2004年2月21日,55岁的王岐山当选北京市市长。在这之前的2003年,他已经因为铁腕治“非”而名动全国。
担任北京市市长以后,王岐山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北京为谁发展,怎么发展。他说:“我认为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和现在讲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适时而且是正确的”,“无论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是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安全在北京都显得格外重要。而保证安全一样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
2004年年初的密云踩踏事件使得北京重新审视、排查安全隐患。王岐山举了一个排查中的例子来说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他说:“通州区长在排查中发现解放军的油库的距离和宿舍楼离得太近了,让我和军队谈,让军队迁离油库。我就问他是先有油库的还是先有宿舍楼的,结果是先有油库的。建这片宿舍楼的时候怎么不想想,现在一量,距离太近,才觉得危险。那就拆宿舍楼吧,可是要拆这片房子谈何容易啊,太难了,需要大笔的钱。于是我说对不起,区长同志,你就看着吧,24小时看着这个油库,一有动静赶紧撤老百姓。”“与此类似的例子在北京找出来好几个地方”,王岐山说,“所以我个人领会科学发展观了不得。”
面对城市管理的种种难题,王岐山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使得北京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0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0%。制定实施《北京交通发展纲要》,优化结构,挖掘存量,着力缓解交通拥堵,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路网系统更趋完善。与此同时,北京的能源结构得到改善,并坚持不懈地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今年1月15日,王岐山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再次指出:“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管理就是资源,管理就是效益。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创新管理体制、模式和手段,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运行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并将“加快现代服务业”作为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