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三班主任的沟通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是整个初中阶段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班级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初三最后的中考,既考学生,也考家长和老师。因此,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老师,都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初三的各项工作也很繁杂。因此,作为班级的领航者,班主任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任课老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班级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一、和学生沟通
  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学业压力大,思想负担重。面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期望和老师的要求,他们极易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因此,作为班主任,在这一年当中应当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的沟通。
  1.及时沟通
  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起伏变化大,一旦发现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力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去班级转一转,经常找班委和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某些学生的问题和变化,及时解决问题。初三考试相对较多,考试过后,学生的心理上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这时班主任应该多和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找到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没有考好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回自信。
  2.用情沟通
  初三的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较强,对枯燥的说教很反感。因此,班主任和学生沟通,千万不能将道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感情交流,以情说理,以理服人。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老师是否真的在乎自己,相信自己。因此,班主任和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沟通时,一定要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则,切忌高高在上,甚至用言语挖苦学生。这样很容易将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在两者之间形成隐形的阻碍,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和学生的沟通过程中,班主任首先应该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多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只有以情感人,学生才能真正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体会老师的苦心。
  二、和任课老师交流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管好一个班集体同样要靠众人之力。单凭班主任一人之力,是怎么也抓不好的。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凝聚任课教师的力量,做到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管好班级的目的。尤其到了初三,经常和任课老师沟通,可以及时协调好各科之间关系,也可以对班级学生情况有更多的了解。
  1.认真听取任课老师的反馈
  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所教科目的课堂纪律和作业情况往往比较好,但是一些学生会在其他学科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多是源于学生对班主任的敬畏。有时和任课老师沟通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比较片面,有些孩子会有我们班主任所不知道的另一面。因此,和任课老师经常交流,我们不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也能对班级学生近期在该科的课堂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有进一步的掌握,哪些学生进步,哪些学生退步,哪些学生课堂上违反纪律,哪些同学作业完成质量提高了……从而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策略。
  2.将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
  任课老师到班级的时间不如班主任多,因此,对学生的了解不如班主任。班主任应该通过和任课老师的沟通,将学生尤其是特殊情况的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多和任课老师交流,特别是近期内情况有变化的学生,更应该及时告知任课老师,让任课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和任课老师的沟通,将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期望和意见及时传达,以协助任课老师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同时,作为班主任,要协调好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当他们发生矛盾冲突时,要遵循“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原则,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且安抚任课老师的情绪,一方面使学生心悦诚服,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任课老师的威信。作为班主任,不要在学生面前对任课老师妄加评判,尤其是班级薄弱学科的老师,更应该在学生面前多介绍一些任课老师的优点和专业能力,以帮助任课老师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三、和家长沟通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班主任和家长是同盟军。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因为教师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此,利用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创造合力,对孩子进行教育,才是全面而连贯的。经常和家长沟通,既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也可以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进行反馈,尤其是行为异常或学习有明显退步的同学,一定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以帮助孩子走上正轨,迎头赶上。
  当然,和家长沟通,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班主任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切忌一味地告状。本来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就是校园关系中的难点,总是和家长说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同时也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对孩子丧失了信心,甚至迁怒孩子,对孩子进行训斥和打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孩子有了进步时,我们也应该及时告诉家长,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家长感觉到,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作为班主任,我们一次次地与学生、老师及家长沟通,因此沟通以后,我们还要注意反思总结,要善于从每一次的沟通中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样,班主任的沟通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教师应当努力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营造起和谐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培养,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高校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 课堂管理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影响其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课堂管理。成功的课堂管理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不
摘 要: 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一直是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则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作者结合几年来的授课心得,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增强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教学策略 教学效果 教学制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一、认真做好教学准备,是提高授课质量的关键  1.熟练掌握教学内容。  老师对教学时间的掌握,受老师本身对课程熟悉度的影响。如果教师对课程
摘 要: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课堂建设是当前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应当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潜心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音乐教学实际,从多个角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现代手段的运用,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增强音乐教学魅力,构建立体教学体系,努力实现音乐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 高效课堂建设 改善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
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突破单纯课堂教学的狭隘限制,让美术教学更加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将教育活动向前延伸和向后拓展,并通过有效的师生双边活动实现教育目标,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独立自主、拓展延伸和美育、德育渗透原则,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开展有效师生互动,在课后进行活动拓展延伸,为学生创造素质化的立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美术立
摘 要: 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认识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的基本素质:感知、愿望、再现、创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据,特别是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为主,在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同时,有机地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使学生接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情感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  关键词: 情感教育 美术教学 运用  一、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接纳自己,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它有别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不刻意阐述心理学理论知识。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就初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