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学会成就孩子的璀璨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被闺蜜引以为豪的儿子,最近却让她苦恼不已。她常常看到上一秒还是天使的儿子,下一秒就变成了恶魔,一点小事就能够点燃怒火:不让看电视,就发脾气扔东西;贪吃零食,不想吃饭,就赌气不开心;在家玩游戏,总要赢才行,输了就撕东西;逛商场时一定要买新玩具,不给买就躺在地上大哭。面对儿子这些任性和不讲理,闺蜜头疼却又无奈。
  其实,哭闹、发脾气如同开怀大笑一样,都是孩子的表达方式。孩子摔东西、撕东西、扔东西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要知道,比发脾气更可怕的是,孩子慢慢地成为一个不会表达的人。
  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喜欢在家里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在家里能够被倾听和理解,孩子在家里被理解得越多,在外面就会表现得越好。我把这番道理讲给闺蜜听,她便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接纳他表达情感的方式,适当加以引导。果然,她们母子之间的相处比以前愉快了许多。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在微信群里抱怨5岁的儿子非常淘气:沙发抠出了一个个洞;新买的玩具没玩两天就拆得稀巴烂;没穿几天的裤子膝盖处磕破了;蜡笔彩笔涂完身体涂衣服、涂完墙壁涂家具,涂出了一幅幅“家庭新景象”。这个朋友无法理解孩子,也总是郁闷无奈。后来,她向一位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咨询,对方告诉她:不要只看到孩子搞破坏的一面,要懂得这是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这时期的孩子爱模仿、爱探究,创造意识强烈,这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孩子渴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和探索事物,他们对活动过程感兴趣,却并不知道不当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聪明的妈妈会保护孩子的这种探索欲,等他过了这个特殊的阶段,自然就不会总是搞破坏了。
  一位妈妈与我分享了女儿泡脚的故事。泡脚时,她女儿会不断把水弄洒到地板上,对妈妈的“怨言”充耳不闻,反倒轻松地说:“用纸巾擦干就好了。”于是,女儿拿着纸巾擦地板上的水,擦着擦着却把纸巾泡进了洗脚盆里。妈妈提醒她不要这样做,她却从中发现了纸巾吸水后不容易烂的现象,激动地叫嚷着要妈妈一起来玩“纸吸水”的游戏。接着,她尝试着把报纸、卡纸、画纸、花纸等不同的纸放进水里,一连玩了好几天,发现了很多神奇的“秘密”,还将这些“秘密”滔滔不绝地与妈妈爸爸分享。看着心满意足的女儿,这位妈妈庆幸自己的不阻拦和不干预,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快乐。
  孩子成长的奇迹,就在父母本能的爱和全部的信任里。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支持孩子自然而独特地成长,允许他们坚持自我,乐于探索,敢于表达,用自己的方式经历人生一轮又一轮的成长,最终成长為最璀璨的自己。
  (责编 宋行军)
其他文献
学位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味抱着慈悲的心肠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虽然“娇惯出逆子”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但在生活中,却有些家长在“一切为了爱孩子”的错误理念影响下,自覺或不自觉地娇纵、溺爱着孩子,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悲剧。  让孩子“三观”崩塌  河南省原阳县的任素兰年近四十得子,简直要把心掏出来给儿子,对儿子百般娇惯溺爱,处处满足,事事依从,致使孩子在家里养成了说一不二、专横
期刊
有人说,娇纵与溺爱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危险”。此话我深以为然。尤其在物质丰富、生活越来越优越的今天,中国的确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极度放任、纵容,却还以为这样做是爱孩子。所以有不少家长对此话不以为然:“我的孩子我有权娇纵、溺爱,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关别人什么事?”说出这种话的家长,或许不知道,对孩子教育不当,不仅对孩子自身的成长不利,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影响孩子自立,还会波及他人、危害社会,带来巨大
期刊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而很多父母大包大揽,把孩子当成掌中宝、心头肉,他们正在用溺爱毁掉孩子.rn溺爱不是爱而是害rn父母对孩子的
期刊
一rn前段时间看到一张照片特别震惊.照片中,一位母亲跪在地上哀求儿子去上学.而儿子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玩着手机,看都不看妈妈一眼,让妈妈跪了一个小时,还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
期刊
溺爱是一种过分之爱,既妨碍了孩子试图做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同时也会让孩子愈发骄纵跋扈.rn溺爱换来学霸儿子的“万字控诉书”rn有个考入北大的男生,12年春节不归家不说,
期刊
年轻时我曾听过一句老话:“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但是真正做了父亲,看着孩子一天天长高、长大,内心的柔弱和泛滥的父爱真的挡都挡不住.可如果对孩子一味溺爱,我又担心会
期刊
那天小姑子来我家吃饭,可把我女儿乐坏了,我见小家伙凑到小姑子耳边叽里咕噜一阵耳语,不知道背着我说什么悄悄话.rn我把小姑子叫进了厨房,打探她们的秘密.“我说了,你可不能
期刊
一天,我跟女儿手牵手在人行道上等红绿灯的时候,她突然问我:“妈妈,分数是不是不重要,我考试考不好也没关系吧?”rn听到女儿的问话,我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说:“宝贝,分数非常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关系和睦的家庭会给孩子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孩子容易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父母离异往往会殃及子女,导致孩子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不良行为,最终使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  我所教的班里有8个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他们中有的心理压抑,性格变得孤僻,缺乏自信,遇到挫折容易灰心;有的唯我独尊,自控力差,容易冲动。作为班主任,对这些孩子不但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