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火山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百多年前这场火山爆发,把埋在山里的黑色玄武岩化为流水,喷射天空,尔后落地,形态如烧过的树一样,成了一段一段的焦炭。就化学性质判定,这些不成样子的焦炭,仍然是玄武岩。
  时间不愿意停留的火山口,人像一群奇怪的动物在坑边逡巡。他们围着一圈儿向坑里看,不知看什么。石头从坑底排列到坑沿,块块充满死寂。在河边,我们看到的鹅卵石像看一条条干鱼,仿佛先前它们在水里活过。看山里的石头,更感觉它们是活的,是山的肉或者叫筋腱。而火山口的每块石头都是石头的尸体,大大小小都如此。密密麻麻的石块被1729年的火柱烧死了,匍匐在地,没有声音,没有流水,没有青草。我们看到了地球当年的劫难和它永不愈合的伤口。
  而大自然永不绝望,脆弱的是人而非大自然。离开火山口,在参观其他地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勃勃生机。当年火山把玄武岩化为焰火狂欢之后,这些焰火洒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土地上,似焦炭。我说过,在火山口没见到青草。但在焦岩之上,在好像犁过的石头的黑波浪上,我看到了萋萋青草,在这里邂逅了生命。青草长在黑波浪的转折处,那里面有土和水分。我们驱车向前走,穿过了一大片树林。导游停下车,说这是一片火山杨。
  火山杨?它们的脚底下就是石头的黑波浪,上面覆盖着薄薄一层土。这些树貌不惊人,纤弱不直。导游说:这里一根拇指粗的火山杨已经生长了几十年。一棵一米多高的火山杨,有几十米的根扎在地下(岩石里)盘绕。
  一米高的、拇指粗的树在地下有几十米的根,这让我惊呆。我想下车摸摸这些树。在火山景区,行人都不可以离开栈道,摸不到树。
  它们成精了。树之成精,如人之成圣,是从轮回中转脱涅槃的达彼岸者。它的几十米的根是为了找到水,它自己就是一口井。当一棵树要这么难吗?命运让它在火山熔岩里当一棵树就要经历这些磨难。这些“小”树实际上都是老树,它们跟胸径五六十公分的树有一样的树龄。如果把人放到一个艰苦的地方,他也许会跑掉,但树跑不掉。它不仅要留在这里,还要站立,要活着。我想象这些“小”树在慢慢生长,夏日缺水,冬日是几个月的白雪严寒。对树来说,这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火山杨的幸运在于它不知道长在海南与江南的树是怎么活的。活得太容易等于活得太仓促,太快长粗长大,长完了一生。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说:“倘若存在就是生命,那就没什么问题,就没什么答案需要回答。”
  是的,对火山杨不需要说什么艰难、致敬一类的话,它的存在就是它的生命。它的生命以及所有成败都在它的存在之中,在它的纤弱的躯干和与其他杨树看不出区别的叶子里。对火山杨而言,对静默的山峰、河流和小小石子而言,它们的存在集合了无法知晓的残酷与欢欣,而它们却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就这样,这些葱绿的火山杨长在这里。我为树林没有小鸟陪它们有一点遗憾,但这不是问题所在。有人说这里还有圆耳朵的小火山兔和细细的火山蛇。我觉得它们活得很壮烈,它们自己觉得活得很甘美。人永远了解不到大自然的内心。
  [怦然心动]
  对于生命而言,焦炭状的玄武岩堪称绝境,然而,就是那里居然还有草木生长。虽然火山杨只有拇指粗,却也努力活了几十年;虽然缺土少水、经夏历冬,几十米的树根却也在玄武岩的褶皱里找到了养分……诚如作者所言,只要它是生命,只要它还有一息尚存,那么,即便它们身处令人瞠目结舌的绝境也别无选择,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和生存法则。面对火山杨,我们不应有遗憾,更不应感到绝望,因为,存在本身就是一场奇迹,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文题延伸]敬畏自然;生命是一场奇迹;生命的真谛……(小引)
其他文献
10月25日 多云  老街街角有道尘封已久的门板,在青瓦檐下无言地依傍着两边的墙,木板已因浸雨长久而渐渐腐朽,涨得有些发浮,有一部分朽木已化作了土,土上长出了一丛丛野草。  门在,人却不知了去向。仰天长叹,我久久伫立在空巷,凝望着那扇门,似乎又见到了往日的光景……  放学后,伴随着轻快的校歌,我们一窝蜂地像涌向孔老家,孔老家离学校很近,几句话的功夫就到了。嫌带孩子麻烦又觉得学校食堂饭菜不好的家长,
10月30日 小雨  据媒体报道,95后女大学生、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瘦弱的杨琬滢同学,一辆自行车,一个背包,一路风尘,历时23天,从黑龙江独自骑行2465公里到学校报到。这彰显了90后自强不息的风采,自然让人惊奇和赞叹!  又据网传爆料:高校学生把积攒的脏衣服寄回家洗,已形成邮政的新业务。连脏衣物都需要寄给父母洗,不管理由多么充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但多少说明这些高校学生依赖性强,独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