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ua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工作和学习的交替中,有一个问题不时地在我的头脑中呈现:为什么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比美国的孩子好得多,中国的学生也连连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的金牌,而中国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却远远少于美国呢?
  于是,我开始关注中外教育方面的信息;于是,我开始试着去发现现时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于是,我更深入地学习充满人文思想的新课程标准;于是,我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着。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听不听话、考分高低成了家长、老师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爱提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被认为是顽皮捣蛋。这直接产生的结果便是孩子为应试而学,照葫芦画瓢,其智慧火花就会熄灭。总之,我们忽略了学生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
  许多科学家告诉我们:人脑开发了不足20%,也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只用上了脑潜力的10%以下。有最新的资料介绍,人脑潜力的开发只有3%。因此,大脑被称为是美丽的花朵、智慧的结晶、沉睡的美人。因此,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是今天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并不断地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的表达,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充分发挥,让思维更加活跃。“创新读写结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教学中儿童的多形式表达,既发展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有助于成长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而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在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学生是不可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自由表达。比如:他们有的喜欢求异,追求答案的多样性;有的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体现思维的深刻性;有的却如行云流水,灵活之极。同是想象,有的习惯于由此及彼地联想,有的却常常突发奇想,犹如天马行空。正因为有了智力活动的个性,才会有个性语言的表达,才会有不断的创新。
  播下创新读写表达的种子
  如果没有火种,一堆干柴就不会燃烧;如果没有播下种子,一块肥沃的土地也不会长作物。
  激发好奇心的天性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头脑有探索现实生活中各种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对周围一切感到陌生、新鲜、好奇。然而,正是出于各种好奇的心理和举动,他们也难免闯祸,比如课堂上忍不住提出几个稀奇古怪的问题难倒老师,使本节课无法按“进度”完成。如果这时老师把这些其实很正常的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而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采取冷淡、漫不经心、隐瞒、搪塞的态度,或者干脆不予理会,就会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更要确切、通俗易懂、有条理地给以答复。如果暂时回答不了,也要想办法解决。在教一节简单的写词学句时,原本是把生字的音、形、义弄懂就行了,可当学生把一个问题——“为什么带露水的草不能喂小兔”摆在我的面前时,我傻眼了,我马上做出回应“老师和你们今天晚上都去学习这个问题,明天我们再来交流,好吗?”,这样避免了课堂上花无谓的时间,而且激发的学生的好奇心,但一定要切记事后一定要兑现。
  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培养,也需要引导,当他们真正将好奇心变为一种求知的渴望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和探索精神将是无可比拟的。
  感受好想象的童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凡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是想象的洁净。没有想象,人类就没有预见也没有发明创造。孩子们非常富于想象,渴望探索他们周围世界的奥秘。帮助孩子热爱科学,其实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深入那些太艰涩的东西,我们所做的,就是认真地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要敢想,多想。当孩子的想象力表现出新颖性时我总是大大予以表扬。我还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锻炼想象力的条件,并且培养孩子有目的地想象,这样因地制宜地使孩子想得有根有据。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播放了小鸟漫游世界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小鸟飞过了高山、平原、河流、田野、森林、海洋等地方,体会出小鸟的见多识广。
  舒展创新读写表达的彩翼
  有了表达的强烈欲望,这时候就要让孩子们插上表达的彩翼,使之飞得更高更远,这直接体现为掌握多形式表达的类型。
  在《荷花》这篇课文的教学开始时,老师先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要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学生的回答有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这直接体现为词的多形式表达。接着在交流“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时让学生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学生回答有“长、钻、伸、露、探、冲”等,这就是字的多形式表达。紧接着还可以做词的多形式表达训练,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学生的回答更是丰富多彩: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在教学“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这句话时,组织学生多形式的句子表达:“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这么多精彩的答案。此时教师适时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迈开创新读写表达的步伐
  (一)创设情境,巧用情境
  课堂上,教师还要适时根据突变的状况,创设情境,巧用情境。如:有一次,我给二年级的学生上《雷雨》一课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窗外。在几次提醒都无法拉回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我干脆停止上课,让大家跑到室外观赏雨景,有些顽皮学生竟跑到雨中去了。十分钟后学生回到了教室,情绪激动,我因势利导:“你们能不能说一说雨下得多大?”教室里小手如林:
  “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噼噼啪啪地响。”
  “没过多久,操场上就变成了一个小池塘。”
  “天和地之间好像挂起了一道珍珠般的雨帘。”
  “老天爷好像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嚎陶大哭了一场。”
  还有几个跑到雨中的学生,他们更有不同的说法:
  “我才跑出去几步,就快淋成落汤鸡了。”
  “路上水注一个接一个,我拉大脚步跳过一个,又跳过一个,可是来了一个更大的水坑,我一下子收不住脚,跳进了水坑里。你瞧!我的鞋里可以养鱼虾了。”
  (二) 创造思维,巧用方法
  突破思维定势
  人的思维有惯性。遇到什么问题,总是要用老经验去试一试,按固定的模式去验证,称之为思维定势。它能使思考或处理类似问题时省去许多时间,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可以说,离开思维定势不行,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90%以上的问题。可是,要处理剩下百分之几需要创新的问题时,它就无能为力了。
  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比如《坐井观天》的教学的后段,让学生想办法帮助青蛙了解外面的世界很大这个知识。很多同学都想了各种各种的办法让青蛙跳出井口,如用桶吊出去,用绳子牵出去,用牵牛花的茎牵出去等,其中有一个孩子的想法就很奇妙,他说:“可以用索尼牌摄像机拍下外面的世界拿到井里放给青蛙看。”且不说这个方法的可操作性,他至少突破了一定要把青蛙请出去的思维定势。
  2、发展逆向思维
  人的思维活动中,采用从反面去探索,去思考,从而获得新的观念、新的创意,就是 逆向思维。我常利用课文中一些生动的例子发展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只盛满水的大水缸中时,在场的小朋友想到的是“人离开水”,即怎样将落水小孩从缸里拉出来。而小司马光却顺着相反的作用过程思考,即想办法使“水离开人”。于是,他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这就是逆事物起作用的过程进行思考的例子。还可以从逆事物的结果思考、逆事物的 条件思考、逆事物的位置思考。
  逆向思维是创作发明的 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学会逆向思维的 技巧,可以使学生养成遇到任何事物,都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思考的习惯。
  、鼓励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就是立足于现在,尽可能放开思路去面向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努力创造“人无我有”和“人有我新”的观念或者创意。因此,鼓励学生看重未来,运用超前思维,先行一步,才能创新。
  对学生的训练主要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指导学生运用惯性去分析,运用因果去分析,运用逻辑去分析,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带“假如——”的问题。比如,假如地球继续转暖,假如取消一切考试,假如地球没了吸引力,假如人类能在外星球生活等。
  总之,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上,哪怕是一点思考、一个新的提问、一个新的发现、一个小的制作、一个小的发明,甚至一丁点智慧的火花,只要是新的,老师们都要为之叫 好,都要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去精心保护,给予热情的鼓励。这样,让学生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自由地、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新能量,尽情地应用创新读写方式去表达。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口语的重要性;现状及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因此,提
目的:空气污染与人们的健康关系密切。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PM_(2.5)作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备受关注,PM_(2.5)的吸入不仅可以引起肺部疾病,也可致肺外器官损伤,另外,目前对其治疗尚无成熟的方法。该研究探讨了PM_(2.5)致肝脏炎症及致氧化应激介导的肝脏损伤,并探讨了复方精油在抗炎、抗氧化方面的预防作用。方法:1.PM_(2.5)样品的收集、悬液制备和复方精油的配制:利用流量为68m~3/h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阅读是成人之源、树人之本。小学一年级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因此阅读要从一年级的阅读教学着手。如何在一年级实施阅读教学,现就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初步探究如下。  (一)导学(5分钟左右)  导学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JPRS,它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一年级采用教师揭示学习目标
摘 要:从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时的常见语言错误中,归纳出了常见语言错误的类型,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语言错误,因势利导,积极帮助学生改正语言错误。积极探索纠正学生写作中常见错误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预防错误发生。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错误;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生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得到广大中学英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