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对女性亚临床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来源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分、聚集数目及聚集方式与女性亚临床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整群抽取3个事业单位女性体检人群835例,按照ATPⅢ标准定义MS.按年龄分组为25岁~、45岁~、65岁~;根据MS五个组分的聚集数目分为0、1、2、3、4、5组;再按照MS组分不同聚集方式分为16组;对上述各组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动脉中内膜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作为亚临床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价指标,比较MS各组分,各组分不同的聚集数目及不同的聚集方式对亚临床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 MS总患病率27.8%,五个组分异常率分别为中心性肥胖69.3%,高血压3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31.0%,高三酰甘油血症21.4%,高血糖18.1%.结果 显示,中心性肥胖、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致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最强.随着组分聚集数目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不同程度增加,与0个组分相比,分别具有1、2、3、4、5个组分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分别是0个组分的1.4倍、2.0倍、3.4倍、5.7倍及7.1倍;MS各组分不同的聚集方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常见的聚集方式为含有中心性肥胖组分与其他各组分的聚集.结论 MS每一组分均是亚临床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组分聚集数目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风险成算术级别增加;MS各组分不同的聚集方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产生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自噬相关基因DRAM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GFP-LC3转染法检测自噬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RAM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C3
目的 描述宁波市2007年至2010年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及趋势,探讨控制耐药结核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0日宁波市临床登记并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药
以盐酸左旋沙丁胺醇为模型药物,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NE30D为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以释放度和释药性能稳定性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固化条件对微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抑郁状态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和孤养法建立抑郁模型,分为对照组、CUMS 14 d组、CUMS 28 d组,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
目的 探讨Notch1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1、M
目的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HRM)技术,建立敏感、经济、快速、适合临床应用的FTO基因rs9930506分型方法,并评价该基因变异与北京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参考GenBank的序
目的 探讨hTGF-β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藻酸钙凝胶三维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 方法 全骨髓法获取和培养大鼠BMSCs,取第3代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实验
全面分析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及医疗改革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特产生的冲击.探索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摆脱“以药养医”后,建立“科技养医”
目的:探讨利用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法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的醛固酮腺瘤(APA)型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型与通过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4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行基因分型之间的关系
目的 对咸阳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为此后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病人1份咽拭子标本,使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利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1]进行甲型H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