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座并不雄伟的山上,准备不足的登山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踏上一条不归路
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位于门头沟与河北交界处,距市区122公里。虽然灵山方圆只有25平方公里,却因为海拔高、温度低、是京郊唯一集高原和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成为京郊的避暑胜地。
2007年3月,网名“海”的山友通过绿野户外网站发布了“深蓝三队3月10日下马威——灵山——灵山古道——洪水口一日计划”招募登山的帖子。有6男4女跟帖,其中的一个女孩“夏子”(网名)23岁,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学的是摄影专业,在校时是学校体育部副部长、校篮球队的2号主力,现在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编辑。
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由等级为“嫩绿”(新手上路)的海和另一名发起人等级为“新绿”(刚入门)的“玛瑞亚”(网名)担任领队。
3月10日早上7点左右,11名队员组成的“深蓝三队”在德胜门长途汽车站集合后乘车来到了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计划10点开始从这里登山,当天下午5点在清水镇洪水口村附近下山。
几天前东北、华北普降大雪,持续的低温加上6~9级大风,灵山夜晚的温度达到零下18度,由于海拔高,雪没有融化,积雪大都有40~50厘米。柏峪——黄草梁——北灵山的路一半是积雪未化的树林,一半是山脊。
灵山上白雪皑皑。
夏子走在前面,“羽化小道”(网名)和玛瑞亚在后面,边走边聊。夏子略带自豪地说自己的爆发力很强,羽化小道说自己不行,一上山就喘,不过可以喘到明天早上都不停下来。大家说笑着到达了实心楼,这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在那里吃了午饭后队伍继续向北灵山方向攀登。
山上的雪竟然有那么厚,最深处已经能没腰,这是大家事先都没有料到的。下午2点多,队员“装甲老鼠”(网名)体力不支,渐渐掉在了队伍的最后面,距离最近的队友也有10分钟左右的路程。由于时间已经比预计的晚了,所以海把队伍分成了两组,一组留下来等装甲老鼠,接到他后再赶上来,另一组先上无名二(一处山名),并约定下山后会合。
危险在下午4点多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由于没有戴雪镜,雪光反射,装甲老鼠的视力开始模糊,加上体力不支,他突然掉进了一个雪坑,1.80米的他拼命往上挣扎,在队友的帮助下终于爬了出来。救装甲老鼠花费了很长时间。
长时间在雪地行军,需要戴墨镜以防紫外线刺伤眼睛,这一常识性装备的缺少暴露了这次登山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多么的不充分。
无名二的路有些滑。上到一半的时候,夏子自言自语地说:“小道!真累啊!”队友鼓励她:“你数着脚步,走10步,歇一会儿,然后再走10步再歇一会……”已经看不到前面的5个队员了,他们踩出的脚印时有时无,后面一组前行的速度越来越慢。
夜幕降临,灵山的大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当这6个人登上无名二的顶峰准备下山时,已经找不到前面的人留下来的任何标识。
他们迷路了。
如果沿着山脊走,是能够找到下山的路的,但是风太大了,山脊上瞬间的风力大约达到了9~10级,人根本不可能在上面走,他们只能改变路线寻找下山的路。
晚上8点钟左右,装甲老鼠再也走不动了,“欢欢哥哥”(网名)和海轮流搀扶着他。这时的夏子也走得非常慢。但他们不能停下来休息,一方面是急于找到下山的路,另一方面是风太大,他们无法生火取暖。事发后有记者沿着救援路线进山,在山中刚刚行走了20分钟,双脚就被冻得钻心般的刺痛。
夜晚,6个人被困在了冰天雪地的灵山上。那是一个后来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极其漫长的寒夜。
海开始给绿野救援队打电话求救。在市内的山友得到消息后,自发地组成了一支紧急救援队伍。前队已经下山的“帆布帐篷”(网名)接到求救电话后向所在的苇子村求助,村委书记告诉他村中仅有的20多人都是老弱妇孺,无法救援。事后证实,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去了。
体力不支的夏子开始哭泣。
大约是晚上10点多钟,夏子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这是夏子在这个世界上与父亲的最后一次通话。海一只手搀扶着夏子,另一只手为夏子举着电话。夏子与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还在山上。”海对夏子的父亲说:“我们已经找到路了,大家还在一起,马上就能下去了,您不要担心。”老人在电话的另一端应了两声。由于风很大,信号不好,海挂断了电话。
海找了块避风的大石头,让包括夏子在内的三个女孩和装甲老鼠在原地等待,他与另一位男队员继续寻找。
终于发现了前队脚印的海马上转身回来,叫等在上面的4个人下来继续赶路。走了大约5分钟,夏子突然摔倒在路边的坑里。队友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将虚脱的夏子拉上来,把她扶到了一个风相对小一些的地方。
海开始打110求救。GPS定位仪被冻坏了,他们无法告诉救援人员自己所在的准确位置。
队友们轮流抱紧夏子为她取暖,给她喝热水,吃巧克力,海在一旁不停地叫她的名字,和她说话,让她睁眼睛,握手掌……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夏子开始昏迷。几个人盼望着救援的警察和120的医护人员能够从天而降。在和民警通话时,虽然明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还是提出是否能得到直升机的支援,答复是不可能。
由于没有预料到积雪和严寒,也没有做过夜的准备,这支队伍没有带任何急救药品和能够挡风避寒的帐篷、睡袋,也没有请当地的向导,更没有配备医生。救援的医生只能通过电台遥控指挥他们对夏子进行心肺复苏等简单的急救。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夏子一头栽到了雪地里,开始呕吐并流鼻血,大家喊她也不再有反应。几个人轮流给夏子做人工呼吸,按压心脏,搓她的手心脚心,希望能把她救过来……
夏子不再动,不再说话,没有了呼吸。
接到报警的民警事后说:“从接到110出警,我们出动了两批救援人员,民警和斋堂医院的医生带着担架驱车赶到现场。当时零下20多摄氏度,刮着大风,在山顶站都站不住。山的面积很大,积雪把路都盖住了。虽然搜救的山友和被困山友能使用电台互相联系,但由于被困的6名山友并没有请当地的向导,也不熟悉灵山的路况,根本说不清楚所在的具体位置,找起来非常困难。他们的一个救援队员叫‘风中云语’的主动带我们上山,结果也找不到路。我们有一个民警冻得心脏病都犯了。”一位曾与救援人员相遇的人说“不能怨民警和武警战士们没尽力,民警穿的都是单皮鞋,武警战士穿的靴子帮也不高,他们没有专业的装备”。
凌晨将近2点的时候,最早接到求救信息的绿野网友救援山友“可里”(网名)和另一位山友赶到出事地点:“当时我看到夏子躺在雪地上,双唇半张开着已经发紫变硬,脚踝处的袜子上全都是冰,脱掉鞋子后发现里面的袜子特别是脚趾的位置都已经结成冰变硬了。她的手套也已经结冰了,十指被冻得变硬。”
11日凌晨2点多,夏子瞳孔放大,心跳停止。
由于天黑雪厚,最先到达出事地点的两名山友不敢贸然下山,他们同样说不清楚被困地点的具体位置。直到11日凌晨5点多,赶来救援的一名山友下山,才带领救援人员找到了6个人被困的地点。
接到报告的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启动了应急预案。有300余人次参与了这次救援。
11日早晨8点,找到他们的医务人员确认夏子已经死亡。
下午1点50分,被困的人全部被营救下山。装甲老鼠的脚趾被冻伤并患上了雪盲症,被送到斋堂医院接受救治。
一个女孩鲜花一般的生命被永远地留在了灵山上。
从湖南赶来的夏子的父母在门头沟殡仪馆见到了在睡袋中静静躺着的女儿。“女啊,我不相信你是活活冻死的啊!女啊,你是不是会回来的啊……”唯一的女儿是两位老人的全部寄托。二老每天吃完饭就会把QQ挂上,然后等着女儿回来和她聊天。因为父亲不会打字,女儿就和他们语音聊天。2005年底,夏子成为央视体育频道的实习生,后被派往美国参与赛事转播,出事前她正等待着与央视签订工作合同。一次率性的户外运动引发的死亡让一切戛然而止。
生命应该怎样尊重
当悲伤和惋惜的心情稍稍平静后,驴友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这一事件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在绿野网站报名帖子的最下方,发起人标注了一则免责声明:“本次活动为非赢利自助户外活动……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对此,有律师认为,这种专业网站发布免责声明应被视为无效,“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认为网站或组织者在一定范围内有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众多网友在绿野网站上发出质疑:“领队够资格带队吗?”认为活动发起人海和玛瑞亚自己都还是新手,没有多少冬季雪山的攀登、穿越经验,就急于在这样的天气里带队,是众错之首;领队没有严格考核报名队员是否有登山经验,身体素质如何;对队员装备的检查有严重疏漏:“难道长时间在雪地行军需要防止紫外线刺伤眼睛这一常识都没有么?领队对于一个没戴墨镜就参加雪地活动的人就这样带上山了?”;队伍没有配备医生,也未携带应急药品,对突发情况的准备非常不足;领队对活动的控制力不够。在装甲老鼠第一次感到力不从心时,应该让大家停下来商量是否更改计划,而不应该纵容前后脱节;对路线不熟悉,造成决策失误;对活动时间把握不准确。面对质疑,领队海表示自己到灵山后才发现危险度要比预料的高一级别。他认为领队实质上就是活动的发起者,“我不是专业的,业余的活动只能做到这样。”但他说,如果需要他担责,他不会逃避。
也有网友质疑网站对领队的资质审查太不严谨,认为召集登山的帖子发出之前,网站版主必须确认发帖人和领队有相应的经验和能力。绿野info网站的萧站长说,绿野只是提供一个供大家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需要的信息,至于对领队的资质考核,现在并没有权威的规则去认定。
中国登山协会办公室主任张志坚博士说,从事具有探险性质的登山活动时应该有正规、合法的组织,要有责任人,因为这一活动的危险性很难预见,一旦出现事故能找到承担责任的主体。二是必须有国家认证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带队,即所说的领队或教练员,可以有效合理地规避危险。网站只是为参与户外的人搭建了一个活动的平台。
国外的个性化、无责任团队从事户外活动是一种主要形式,但这是建立在参与的人群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国内急于从事这一运动的人对活动的危险性、必要装备和技能还不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探险条件的人挤进探险领域,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当我国目前户外运动参与者在相当不专业的前提下参与带有探险性质的活动时,相关组织就有必要进行干涉。
张志坚强调说:去探险不是去冒险,冒险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事实上这几年从高山探险到山地户外活动,出事的大都是网上自愿报名的形式,大家意识不到责任。报名参加的人不知道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谁,甚至不知道彼此的真实名字,一旦出事,谁为这个事故负责?
有网友写道:“生命是自己的,自己应该懂得怎么去珍惜。体能不足还逞强、防寒准备不够仍坚持、渐入困境而不知返……有些时候,放弃比坚持更值得尊敬。”
探险不只需要勇气
中国登山协会正在研究和制定有关户外运动的相关立法。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之前,如果你决定去登山,你不仅要准备好勇气,还需要懂得选择:
1.不登没有开辟出路径、无安全保障的“野山”。
2.不参与无组织、无责任组织者、无资质认证的自发探险活动。
3.不要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出行。
4.不要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远征。
5.登山前,收集当地气象、交通、地形等详细资料。
6.进行必要的前期拉练,测试身体状况和体能状况。
7.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等慢性病患者不宜登山。
8.10公里以上徒步绝不负重;5平方公里以上无人区域带马匹、向导。
9.行程、计划须缜密完整,画出活动线路,并让每位队员都彻底了解;向熟悉地形的当地村民了解所登山脉的地形情况;条件允许时,最好请一位当地村民做向导;带上足够维持两个星期以上户外体能消耗的馒头、榨菜、牛肉和饮用水,不带零食。带衣物、雨具、防雪罩、雪套、头灯、手电、地图、指南针、通讯工具等,多带一块手机电池。将速效救心丸列入必备药品;如学过急救及注射带两支强心针;将手机放在胸前的衣服里面,以防登山过程中丢失。
10.在山野或深山密林中行走时,为防止迷路,可每隔几步在同一个方向上做些不易消失而又明显的记号,以便返回时识别。
11.迷路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⑴回到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后再行走。⑵寻找前面的人用塑料袋、树枝或石头做的记号。⑶可通过月亮方位、树叶朝向、积雪薄厚判断方向。⑷寻找河流、村庄或高压线塔等作为方向引导。⑸如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可选择在原地或安全的地方露宿,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⑹只用一部手机求救,其他关机,以保证电池充足。⑺吹救生笛时要按照SOS的惯例吹出三短一长的声音。
12.不要找没有责任感、对户外运动和计划了解不够的人担任留守。
13.队员发生任何身体不适立即平躺休息,原地等待救援或用担架抬下山,禁止继续前进。
14.尽量选择村庄和登山大本营作为宿营地,如无必要不露营。
15.设计的行进线路尽量靠近公路,以保证救援人员能够在3小时之内到达。
16.出发前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有队员在途中倒下,无法自主行进怎么办?”大家商量得到确定答案后再出发。
踏上一条不归路
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位于门头沟与河北交界处,距市区122公里。虽然灵山方圆只有25平方公里,却因为海拔高、温度低、是京郊唯一集高原和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成为京郊的避暑胜地。
2007年3月,网名“海”的山友通过绿野户外网站发布了“深蓝三队3月10日下马威——灵山——灵山古道——洪水口一日计划”招募登山的帖子。有6男4女跟帖,其中的一个女孩“夏子”(网名)23岁,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学的是摄影专业,在校时是学校体育部副部长、校篮球队的2号主力,现在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编辑。
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由等级为“嫩绿”(新手上路)的海和另一名发起人等级为“新绿”(刚入门)的“玛瑞亚”(网名)担任领队。
3月10日早上7点左右,11名队员组成的“深蓝三队”在德胜门长途汽车站集合后乘车来到了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计划10点开始从这里登山,当天下午5点在清水镇洪水口村附近下山。
几天前东北、华北普降大雪,持续的低温加上6~9级大风,灵山夜晚的温度达到零下18度,由于海拔高,雪没有融化,积雪大都有40~50厘米。柏峪——黄草梁——北灵山的路一半是积雪未化的树林,一半是山脊。
灵山上白雪皑皑。
夏子走在前面,“羽化小道”(网名)和玛瑞亚在后面,边走边聊。夏子略带自豪地说自己的爆发力很强,羽化小道说自己不行,一上山就喘,不过可以喘到明天早上都不停下来。大家说笑着到达了实心楼,这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在那里吃了午饭后队伍继续向北灵山方向攀登。
山上的雪竟然有那么厚,最深处已经能没腰,这是大家事先都没有料到的。下午2点多,队员“装甲老鼠”(网名)体力不支,渐渐掉在了队伍的最后面,距离最近的队友也有10分钟左右的路程。由于时间已经比预计的晚了,所以海把队伍分成了两组,一组留下来等装甲老鼠,接到他后再赶上来,另一组先上无名二(一处山名),并约定下山后会合。
危险在下午4点多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由于没有戴雪镜,雪光反射,装甲老鼠的视力开始模糊,加上体力不支,他突然掉进了一个雪坑,1.80米的他拼命往上挣扎,在队友的帮助下终于爬了出来。救装甲老鼠花费了很长时间。
长时间在雪地行军,需要戴墨镜以防紫外线刺伤眼睛,这一常识性装备的缺少暴露了这次登山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多么的不充分。
无名二的路有些滑。上到一半的时候,夏子自言自语地说:“小道!真累啊!”队友鼓励她:“你数着脚步,走10步,歇一会儿,然后再走10步再歇一会……”已经看不到前面的5个队员了,他们踩出的脚印时有时无,后面一组前行的速度越来越慢。
夜幕降临,灵山的大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当这6个人登上无名二的顶峰准备下山时,已经找不到前面的人留下来的任何标识。
他们迷路了。
如果沿着山脊走,是能够找到下山的路的,但是风太大了,山脊上瞬间的风力大约达到了9~10级,人根本不可能在上面走,他们只能改变路线寻找下山的路。
晚上8点钟左右,装甲老鼠再也走不动了,“欢欢哥哥”(网名)和海轮流搀扶着他。这时的夏子也走得非常慢。但他们不能停下来休息,一方面是急于找到下山的路,另一方面是风太大,他们无法生火取暖。事发后有记者沿着救援路线进山,在山中刚刚行走了20分钟,双脚就被冻得钻心般的刺痛。
夜晚,6个人被困在了冰天雪地的灵山上。那是一个后来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极其漫长的寒夜。
海开始给绿野救援队打电话求救。在市内的山友得到消息后,自发地组成了一支紧急救援队伍。前队已经下山的“帆布帐篷”(网名)接到求救电话后向所在的苇子村求助,村委书记告诉他村中仅有的20多人都是老弱妇孺,无法救援。事后证实,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去了。
体力不支的夏子开始哭泣。
大约是晚上10点多钟,夏子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这是夏子在这个世界上与父亲的最后一次通话。海一只手搀扶着夏子,另一只手为夏子举着电话。夏子与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还在山上。”海对夏子的父亲说:“我们已经找到路了,大家还在一起,马上就能下去了,您不要担心。”老人在电话的另一端应了两声。由于风很大,信号不好,海挂断了电话。
海找了块避风的大石头,让包括夏子在内的三个女孩和装甲老鼠在原地等待,他与另一位男队员继续寻找。
终于发现了前队脚印的海马上转身回来,叫等在上面的4个人下来继续赶路。走了大约5分钟,夏子突然摔倒在路边的坑里。队友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将虚脱的夏子拉上来,把她扶到了一个风相对小一些的地方。
海开始打110求救。GPS定位仪被冻坏了,他们无法告诉救援人员自己所在的准确位置。
队友们轮流抱紧夏子为她取暖,给她喝热水,吃巧克力,海在一旁不停地叫她的名字,和她说话,让她睁眼睛,握手掌……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夏子开始昏迷。几个人盼望着救援的警察和120的医护人员能够从天而降。在和民警通话时,虽然明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还是提出是否能得到直升机的支援,答复是不可能。
由于没有预料到积雪和严寒,也没有做过夜的准备,这支队伍没有带任何急救药品和能够挡风避寒的帐篷、睡袋,也没有请当地的向导,更没有配备医生。救援的医生只能通过电台遥控指挥他们对夏子进行心肺复苏等简单的急救。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夏子一头栽到了雪地里,开始呕吐并流鼻血,大家喊她也不再有反应。几个人轮流给夏子做人工呼吸,按压心脏,搓她的手心脚心,希望能把她救过来……
夏子不再动,不再说话,没有了呼吸。
接到报警的民警事后说:“从接到110出警,我们出动了两批救援人员,民警和斋堂医院的医生带着担架驱车赶到现场。当时零下20多摄氏度,刮着大风,在山顶站都站不住。山的面积很大,积雪把路都盖住了。虽然搜救的山友和被困山友能使用电台互相联系,但由于被困的6名山友并没有请当地的向导,也不熟悉灵山的路况,根本说不清楚所在的具体位置,找起来非常困难。他们的一个救援队员叫‘风中云语’的主动带我们上山,结果也找不到路。我们有一个民警冻得心脏病都犯了。”一位曾与救援人员相遇的人说“不能怨民警和武警战士们没尽力,民警穿的都是单皮鞋,武警战士穿的靴子帮也不高,他们没有专业的装备”。
凌晨将近2点的时候,最早接到求救信息的绿野网友救援山友“可里”(网名)和另一位山友赶到出事地点:“当时我看到夏子躺在雪地上,双唇半张开着已经发紫变硬,脚踝处的袜子上全都是冰,脱掉鞋子后发现里面的袜子特别是脚趾的位置都已经结成冰变硬了。她的手套也已经结冰了,十指被冻得变硬。”
11日凌晨2点多,夏子瞳孔放大,心跳停止。
由于天黑雪厚,最先到达出事地点的两名山友不敢贸然下山,他们同样说不清楚被困地点的具体位置。直到11日凌晨5点多,赶来救援的一名山友下山,才带领救援人员找到了6个人被困的地点。
接到报告的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启动了应急预案。有300余人次参与了这次救援。
11日早晨8点,找到他们的医务人员确认夏子已经死亡。
下午1点50分,被困的人全部被营救下山。装甲老鼠的脚趾被冻伤并患上了雪盲症,被送到斋堂医院接受救治。
一个女孩鲜花一般的生命被永远地留在了灵山上。
从湖南赶来的夏子的父母在门头沟殡仪馆见到了在睡袋中静静躺着的女儿。“女啊,我不相信你是活活冻死的啊!女啊,你是不是会回来的啊……”唯一的女儿是两位老人的全部寄托。二老每天吃完饭就会把QQ挂上,然后等着女儿回来和她聊天。因为父亲不会打字,女儿就和他们语音聊天。2005年底,夏子成为央视体育频道的实习生,后被派往美国参与赛事转播,出事前她正等待着与央视签订工作合同。一次率性的户外运动引发的死亡让一切戛然而止。
生命应该怎样尊重
当悲伤和惋惜的心情稍稍平静后,驴友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这一事件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在绿野网站报名帖子的最下方,发起人标注了一则免责声明:“本次活动为非赢利自助户外活动……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对此,有律师认为,这种专业网站发布免责声明应被视为无效,“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认为网站或组织者在一定范围内有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众多网友在绿野网站上发出质疑:“领队够资格带队吗?”认为活动发起人海和玛瑞亚自己都还是新手,没有多少冬季雪山的攀登、穿越经验,就急于在这样的天气里带队,是众错之首;领队没有严格考核报名队员是否有登山经验,身体素质如何;对队员装备的检查有严重疏漏:“难道长时间在雪地行军需要防止紫外线刺伤眼睛这一常识都没有么?领队对于一个没戴墨镜就参加雪地活动的人就这样带上山了?”;队伍没有配备医生,也未携带应急药品,对突发情况的准备非常不足;领队对活动的控制力不够。在装甲老鼠第一次感到力不从心时,应该让大家停下来商量是否更改计划,而不应该纵容前后脱节;对路线不熟悉,造成决策失误;对活动时间把握不准确。面对质疑,领队海表示自己到灵山后才发现危险度要比预料的高一级别。他认为领队实质上就是活动的发起者,“我不是专业的,业余的活动只能做到这样。”但他说,如果需要他担责,他不会逃避。
也有网友质疑网站对领队的资质审查太不严谨,认为召集登山的帖子发出之前,网站版主必须确认发帖人和领队有相应的经验和能力。绿野info网站的萧站长说,绿野只是提供一个供大家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需要的信息,至于对领队的资质考核,现在并没有权威的规则去认定。
中国登山协会办公室主任张志坚博士说,从事具有探险性质的登山活动时应该有正规、合法的组织,要有责任人,因为这一活动的危险性很难预见,一旦出现事故能找到承担责任的主体。二是必须有国家认证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带队,即所说的领队或教练员,可以有效合理地规避危险。网站只是为参与户外的人搭建了一个活动的平台。
国外的个性化、无责任团队从事户外活动是一种主要形式,但这是建立在参与的人群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国内急于从事这一运动的人对活动的危险性、必要装备和技能还不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探险条件的人挤进探险领域,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当我国目前户外运动参与者在相当不专业的前提下参与带有探险性质的活动时,相关组织就有必要进行干涉。
张志坚强调说:去探险不是去冒险,冒险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事实上这几年从高山探险到山地户外活动,出事的大都是网上自愿报名的形式,大家意识不到责任。报名参加的人不知道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谁,甚至不知道彼此的真实名字,一旦出事,谁为这个事故负责?
有网友写道:“生命是自己的,自己应该懂得怎么去珍惜。体能不足还逞强、防寒准备不够仍坚持、渐入困境而不知返……有些时候,放弃比坚持更值得尊敬。”
探险不只需要勇气
中国登山协会正在研究和制定有关户外运动的相关立法。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之前,如果你决定去登山,你不仅要准备好勇气,还需要懂得选择:
1.不登没有开辟出路径、无安全保障的“野山”。
2.不参与无组织、无责任组织者、无资质认证的自发探险活动。
3.不要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出行。
4.不要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远征。
5.登山前,收集当地气象、交通、地形等详细资料。
6.进行必要的前期拉练,测试身体状况和体能状况。
7.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等慢性病患者不宜登山。
8.10公里以上徒步绝不负重;5平方公里以上无人区域带马匹、向导。
9.行程、计划须缜密完整,画出活动线路,并让每位队员都彻底了解;向熟悉地形的当地村民了解所登山脉的地形情况;条件允许时,最好请一位当地村民做向导;带上足够维持两个星期以上户外体能消耗的馒头、榨菜、牛肉和饮用水,不带零食。带衣物、雨具、防雪罩、雪套、头灯、手电、地图、指南针、通讯工具等,多带一块手机电池。将速效救心丸列入必备药品;如学过急救及注射带两支强心针;将手机放在胸前的衣服里面,以防登山过程中丢失。
10.在山野或深山密林中行走时,为防止迷路,可每隔几步在同一个方向上做些不易消失而又明显的记号,以便返回时识别。
11.迷路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⑴回到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后再行走。⑵寻找前面的人用塑料袋、树枝或石头做的记号。⑶可通过月亮方位、树叶朝向、积雪薄厚判断方向。⑷寻找河流、村庄或高压线塔等作为方向引导。⑸如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可选择在原地或安全的地方露宿,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⑹只用一部手机求救,其他关机,以保证电池充足。⑺吹救生笛时要按照SOS的惯例吹出三短一长的声音。
12.不要找没有责任感、对户外运动和计划了解不够的人担任留守。
13.队员发生任何身体不适立即平躺休息,原地等待救援或用担架抬下山,禁止继续前进。
14.尽量选择村庄和登山大本营作为宿营地,如无必要不露营。
15.设计的行进线路尽量靠近公路,以保证救援人员能够在3小时之内到达。
16.出发前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有队员在途中倒下,无法自主行进怎么办?”大家商量得到确定答案后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