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中夫人:不把分裂之痛留给下一代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8日中午,韩国已故前总统金大中的夫人李姬镐完成了对朝鲜的4天访问,回到韩国。李姬镐在机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她是以个人身份访朝,没有官方任务。访朝期间,她再次认识到不应把韩朝分裂之痛留给下一代。她还对金正恩的邀请和韩国总统朴槿惠的体谅表示谢意。虽然韩朝两国都把此次访问定义为私人性质,但不少媒体仍称此访为“韩朝关系的突破口”。

带着亲手织的帽子围巾访朝


  8月5日,李姬镐一行18人乘坐包机从韩国首尔出发,前往朝鲜,随员均为“金大中和平中心”成员,没有政治人物和记者。
2015年8月6日,李姬镐访问平壤时与朝鲜儿童在一起。

  中午11时左右,飞机抵达新近落成的平壤顺安国际机场。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副委员长、朝鲜劳动党统一战线部副部长孟京日到机场迎接。李姬镐一行没有走普通旅客入境通道,而是从朝方安排的特殊通道走出机场。李姬镐在机场没有接受媒体采访。朝鲜中央通讯社当天中午播发了一句话的简短报道。
  李姬镐一行下榻于平壤百花园招待所。朝方在其下榻处设置了南北热线电话和传真机。当晚,她参加了朝方主办的晚餐。
  8月6日,李姬镐一行访问了位于平壤市大同江的爱育院和养老院。这些都是最近在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金正恩指示下建立的。李姬镐当天向爱育院转交了帽子、圍巾等人道主义物品,这是通过李姬镐作为名誉会长的慈善机构“爱的朋友们”所准备的物品,其中还有李姬镐亲手编织的帽子和围巾。她还向朝鲜儿童转交了韩国制药协会援助的营养剂和感冒药等价值3亿韩元(约合165万元人民币)的医药品。
  8月7日,李姬镐一行按计划到访位于平安北道的妙香山,参观了普贤寺和国际友谊展览馆。该馆展出的是外国赠送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礼物。当晚,李姬镐下榻妙香山酒店。此前外界有猜测称,金正恩可能会在该酒店会见李姬镐。但最终金正恩并未露面。

曾每天给金大中写信


  93岁的李姬镐生于汉城(今首尔),是家中长女。她的父亲是医生,家境殷实。1936年,她考入梨花女子中学,1942年升入梨花女子专科学校。当年,朝鲜半岛还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姬镐考入汉城大学师范学院英文系,后转到教育系。在校期间,她曾任学生自治团体的负责人。1948年,她和同学一起创建了立志建设新国家的“勉学同志会”,还拜访了韩国独立运动家金九。
  李姬镐大学毕业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她到釜山躲避战火,在那里,她和一些女权人士建立了大韩女子青年团,自任团外交局局长。1953年,朝鲜战争停火。次年5月,李姬镐赴美留学,1958年获硕士学位。同年9月回到韩国,在梨花女子大学任教,并担任基督教女青年会的总干事。
  1959年,李姬镐在汉城偶遇金大中。两人相识于朝鲜战争期间,劫后重逢分外激动,坠入爱河,并于1963年结婚。婚后10天,金大中就因为参加民主化运动被军政府关押。李姬镐也被牵连,常遭跟踪盘查。金大中后曾遭绑架,两次流亡海外,一度被判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但李姬镐对丈夫不离不弃,每天给他写信支持。这些信件被媒体称为照亮金大中心灵的灯火。在外部压力下,军政府最终同意金大中夫妇出国就医,但后来仍将其长期软禁。
  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民主化运动愈演愈烈,军政府被迫改革,实行总统直选。但金大中仍接连遭受挫折,先后在选举中败给卢泰愚和金泳三。但李姬镐始陪伴着金大中。1997年12月18日,74岁的金大中当选为韩国第十五届总统,李姬镐也在历尽艰辛后终于成为第一夫人。

和金正日手拉手唱歌


  金大中就任总统后,开始致力于推进韩朝间的交流与合作。
  1998年3月26日,金大中提出一系列新政策,包括鼓励韩朝经济合作,力促解决离散家属团聚,帮助朝鲜解决粮食短缺,限制和消除核武器,支持朝鲜与包括美日在内的西方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等。
  1998年6月16日,现代集团拉开了韩朝经济合作的序幕。2000年3月,时任韩国文化部长官的朴智元与朝鲜特使宋浩京在新加坡举行了首次秘密会谈。同年4月8日,韩朝特使在北京就首脑会晤达成共识。
  2000年6月13日,金大中出访平壤,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朝鲜半岛分裂半个多世纪来,双方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宴会上,金大中、金正日、李姬镐手牵手高唱统一歌曲,之后频频举杯。6月15日,韩朝发表《南北共同宣言》,主张团结、自主地解决统一问题。
  金大中的“阳光政策”,使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得到空前和解。8月15日光复节,双方时隔15年再次举行了离散家属团聚活动。9月15日,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双方体育代表团首次共同入场。韩朝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区,也是在那时确立的。
  金大中于2003年卸任。新总统卢武铉继承了“阳光政策”。但由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陷于停顿,朝鲜继续发射火箭和进行核试验,“阳光政策”的效果开始受到质疑。2008年,李明博出任韩国总统,“阳光政策”遭到舍弃,韩朝关系进一步恶化。

金正恩发出邀请


  李姬镐曾在自传中说:“丈夫一生的愿望就是早日实现韩民族的和平,这也是我诚挚的愿望,我祈祷我们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2009年,金大中逝世。他的葬礼为之后的韩朝交流创造了特殊的条件。
  当年8月,朝鲜派出了吊唁团参加金大中葬礼。吊唁团成员、劳动党统一战线部部长金养建拜会了李明博,转达了金正日的口信。此举被认为是韩朝间的“外交破冰”。
金大中夫妇与儿孙享受天伦之乐。
  2011年,金正日逝世,李姬镐前往朝鲜吊唁,当年参与“阳光政策”的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也作为代表出席。李姬镐在安置金正日遗体的锦绣山太阳宫与金正恩见面。因为时间短暂,她只是向金正恩表达了慰问和哀悼之意,没有深入交流。
  2014年是金大中逝世5周年。8月17日,金养建在开城工业园区向金大中次子金弘业等人转交了金正恩送的花圈和慰问信。次日,金正恩向李姬镐发去唁电,表示不会忘记金大中为民族和解及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和立下的功绩。
  去年12月,是金正日逝世3周年。朝韩双方同意李姬镐赴朝参加悼念活动。但由于李姬镐健康状况不佳,访问被推迟。“金大中和平中心”副理事长朴智元在开城以李姬镐的名义向朝方赠送了花圈。随后,朝方向李姬镐转交了金正恩的亲笔信。信中称,金正日生前經常回忆说,李姬镐和金大中为民族和解与统一事业奉献了一切。“我们将继承历届领导人的统一意志和毕生伟业,为实现民族统一夙愿积极努力。”金正恩还邀请李姬镐在恰当时机访问平壤。

朴槿惠最终开了绿灯


  对李姬镐访朝,韩国官方态度谨慎。
  对韩国政坛人士,朝鲜方面将其划分为对朝灵活的进步势力和对朝强硬的保守势力。金大中、卢武铉和现在的在野党新政治民主联合属进步势力,而执政党新国家党和总统朴槿惠被划为保守势力。从金大中访朝开始,朝鲜就与进步势力保持良好关系,频频释放善意,这被解读为试图通过进步势力来给现政府施压。
  李姬镐访朝,韩国保守势力感到不满。按惯例,李姬镐可以从板门店乘车去平壤。但朝方提出,高速公路正在维修,建议乘飞机前往,并表示愿意提供专机。韩国保守媒体对此的解读是,朝鲜此举是为了宣传平壤刚建成的顺安国际机场。最终,李姬镐搭乘的是韩国易斯达航空公司的包机。行前,韩国还有人发去恐吓电邮,声称要炸毁飞机来阻止李姬镐访朝。
2000年6月,金大中(前左)与金正日在平壤会面。李姬镐也随金大中访朝。

  在朝鲜的宣传中,韩国保守势力是“美国傀儡独裁”。朝鲜媒体对李明博和朴槿惠的批评,也被韩国统一部称为“不堪入耳”。 朴槿惠称在半岛和平进程上坚持原则,不会无条件地开启对话,并要求朝鲜停止军事挑衅,放弃核武器。这是朝鲜目前不能接受的。不过,朴槿惠和李明博之间,在对朝问题的立场上还是有微妙区别的。在竞选期间,朴槿惠曾批评李明博的对朝强硬政策,并表示:“历届韩国政府均摇摆于软硬两种基调,开展对朝政策,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韩国应该重新制定对朝政策。”她提出了“半岛信任进程”构想,主张半岛南北改善关系,实现和解合作,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
  李姬镐和朴槿惠之间,彼此也很尊重。朴槿惠在竞选总统时,就曾专程拜访李姬镐。在朴槿惠之父、前总统朴正熙逝世35周年之际,李姬镐前往朴正熙墓地献上花圈。去年10月,朴槿惠在总统府会见李姬镐。朴槿惠说:“我听说你十分关心韩朝统一,还亲手为朝鲜儿童织了毛线帽和围巾。”李姬镐说:“朝鲜儿童处境有些困难。我想让他们在冬天都能戴上帽子围上围巾,因而亲手织。要是能有机会去朝鲜就好了,希望总统能够允许。”朴槿惠表示,“在你时间方便的时候会有机会的。”
  基于多种因素考虑,朴槿惠最终对李姬镐访朝开了绿灯。但是,韩国政府将此访定性为私人性质,强调并未借此向朝鲜传话,也没有统一部官员随行。在韩国政府看来,韩朝可以通过现有渠道沟通,如果通过李姬镐传话,无疑是为包括在野党在内的进步势力搭舞台。
  国际舆论认为,无论如何,李姬镐此访本身就是一种信号,给陷入僵局的韩朝关系带来一丝解冻的转机。当然,韩朝关系纷繁复杂,李姬镐带去的阳光能否开启春天,目前还是未知数。
其他文献
印军在洞朗地区越界的事实  1890年  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  1959年3月22日  印度总理尼赫鲁给中国总理周恩来的信中写道:“印度的保护国锡金同中国西藏地方的边界,是由 1890年的英中专约所确定,1895 年共同在地面上标定。”  1959年9月26日  印度总理尼赫鲁给
家住慕尼黑的戴维实在忍受不了天天上班都堵车,决定顺着市内的伊萨尔河游泳上班。每天一早,他第一件事是查询伊萨尔河的水位、水温和水速,确保安全后就出发。到了河边,他用防水袋装好电脑、衣服和鞋,换泳衣下水,游累了就抱着防水袋漂一会儿。到了公司附近,再上岸找地方换装,从容走进写字楼。慢慢地,围观戴维游泳的路人越来越多,但他不以为意,觉得要是能帶动更多人游泳上班,反而是件好事。
一本手册能不能反腐?近日,南京推出反腐新招——《公职人员职业风险自我认识、评估与调适手册》,意在用量化测试手段探测腐败心理轨迹,预防职务犯罪。不过,手册内容发布后,却引来不少非议。“你对当官或升官的渴望?”“你对婚外情或婚外性生活的渴望?”等问题,更是被人诟病“过于直白”。对于外界的种种质疑,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采访了“反腐手册”的编纂团队,详细了解了手册出炉的台前幕后。  公职人员的特殊“礼物”
2016年1月,蒋磊接受本刊采访。(本刊记者 傅聪 摄)  蒋磊,1984年生于四川南充,清华大学毕业,2001年创办铁血网,现任北京铁血科技股份公司CEO。  一月的北京寒风刺骨,《环球人物》记者赴约采访铁血科技CEO蒋磊,在中关村一栋写字楼的电梯里恰巧遇上了他。电梯门快关上的时候,一双大手“啪”地拦下,小伙子喘着粗气进了电梯,抓绒防风衣还带着室外的寒气。他尴尬地朝电梯里的人笑笑致歉,麻溜地按下
刚认识张颖时,她总说:“我又不是名人,有什么好写的。”的确,与许多声名显赫的人物相比,她算不上名流,然而,又有多少人拥有她那样特殊的经历呢?  1937年,15岁的张颖从广州前往延安,成为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的首届毕业生。1939年,她被选派至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以《解放日报》文化记者的公开身份,负责周恩来与戏剧界人士的联系,亲历了重庆文化界的剧变。在重庆,她与章文晋相识、相爱。1946年冬天,两人
婚礼上,牧师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不论她……”“我愿意(I do)。”这大概是爱情中最重要的承诺。10年前,李厚霖把这句话引入商业,创办了婚戒品牌“I Do”。“当年,我想到“I Do”这个名字时,大家都觉得好,还担心被别人注册了,结果它就是我的。”现在说起来,李厚霖仍有一种命中注定般的喜悦。  今年43岁的李厚霖,是恒信钻石机构掌门人。采访当天,因为堵车,他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十几分钟。一到公
11 月2 8 日晚,王菲18岁的大女儿窦靖童参与Clockenflap音乐节, 这是她在香港的处女演出。窦靖童以粉红色短发登场,刚开始略显紧张,很快变得自如,微笑着跟现场观众挥手,还自弹自唱,半小时内献唱7首英文歌。  窦靖童1997年1月出生于北京,是窦唯与王菲之女。2011年,窦靖童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并担任主唱,2012年,推出首支个人原创英文单曲《With You》。
我想和大家来谈谈2016年在中国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1.中国新中产消费的元年。2015年,我们做过的、最冒险的一件事,就是反屌丝和反对屌丝经济,这跟很多互联网思维的说法是相反的,很多人认为,互联网经济就是“得屌丝者得天下”。去年10月份瑞信曾经发布一个数据,当今中国有成熟购买能力的消费者是8亿人,其中6亿是屌丝,另外2亿人中的一大半,也就是1亿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可能性,就是因为在需
在诸多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中,有一位令我格外敬重,他就是1991年至1995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芮效俭(J. Stapleton Roy)。与历任美国驻华大使相比,他有个最独特之处——是最后一位担任驻华大使的美国传教士之子,他的出生地就是中国。  2014年10月15日,题为《国家记忆:美中二战中的合作》图片展在华盛顿里根大厦户外展出。午后一阵阵风雨来袭,似乎急不可耐地洗刷历史的尘封。在观看完400余
克林顿夫妇的人生中有几大关键词:野心、理想主义、贪欲和金钱。前二者促使他们走上仕途,后二者则成为二人从政的障碍。沸沸扬扬的性丑闻,揽集多方资金……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危机。但无論何时,他们一直是一个“团队”,有着自己的信念和处世之道,就算2008年希拉里被奥巴马击败,也未能让这些信念分崩离析。  克林顿夫妇的信念之一,便是克林顿的危机公关准则——即便身处漩涡之中,也要占据主动,反将敌人逼疯,然后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