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日记:身为“炮灰”的悲哀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的作者是日军十三师团一一六连队第八中队的上等兵中野信术。这篇报道是他一年来日记的摘译。读完这篇报道后,不仅今人对“孤人之子,寡人之妻”的日本军阀,增加万分的憎恨;就是对那些羔羊式的被驱策到战场来的日本士兵,也不由得要给予同情。当然,抵抗暴日,全赖我们自己努力;可是呻吟在日本军阀淫威之下的日本士兵,终有一天会由消极的厌战,走上积极之途,而推翻他们的压迫者。这一件事,从这篇报道中,也可以窥见端倪。中野是九月二十三日在商城(位于河南东南隅,大别山北麓,今属信阳市——编注)南,被我坚守台儿庄之部队所击毙。日夜怀念老母和敏子,时时从梦中哭醒的他,终于暴骨在大别山下与她们永别了!(译者)
  昭和十二年(1937)
  九月十日 午前九时奉到召集的会状,仓皇回家,准备应召。
  九月十三日 从今天起成了充员召集(被编入一一六联队)。
  九月十九日 举行授旗礼,全体官兵在操场上作阅兵分列式。大队长骂我们精神太萎靡了。
  九月二十九日 四时登船,五时出发,当此离国的霎那间,想起了家中的老母和敏子,依依不忍去!
  十月七日 午前九时到了(上海北部)月浦镇附近的村子苏家宅。从正午起,就开始下雨,本中队在天雨中过天幕生活。
  十月八日 喝的水也没有,吃的米也没有,住的房子亦没有,这岂不要苦恼死人!
  十月二十一日 本中队为援助五十八联队的突击,向南梅宅前进。在枪林弹雨中,我因为情绪不好,所以稍微喝了一点酒,才恢复了元气。本日和当面敌人三千激战,夜间敌人逆袭,据传有一中队全被消灭。
  十月二十五日 因第十一师团和十三师团攻击都失败了,所以在第七中队攻击后,第八及十二中队都加入突击。此次战役,我们耀武扬威的中队长也负了伤。小队长二名战死,此外负重伤的小队长及伤亡的准尉甚多。我自己也在突击时受了伤,总计本中队死伤亦在三十名以上。
  十一月六日 今天在病院才听到高桥伊太郎战死的消息。下午和远藤君到无线电报局的路上散步,思家之念,时时萦绕怀中!
  十一月九日 夜间梦见朝桦太博和母亲。在梦中见着的时候,相对大哭,醒后泪犹未干。
  十一月十八日 今天是父亲死后的一周年了。
神情麻木的日本兵

  十一月十九日 午前一时到沙河集去。午后三时敌人的炮弹射来。入夜开始攻击,结果战死三名,负伤五名。
  昭和十三年(1938)
  一月二日 晚接家书,并附有正美本内和母亲的相片。夜里就梦见了他们。
  一月六日 夜间梦见敏子,醒后怀念不已,未能成寐;于是起来披着衣服,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在怎样地想念她啊!
  二月一日 午前六时向(安徽)临淮关出发。本日误入敌人战地,危险万分。
  二月二日 向(安徽)蚌埠出发,步行八里,下午四时入城。
  二月二十五日 从十时起开始了“对大批匪贼的讨伐”(译按:当指对我游击队而言),结果,战死十名,受伤者甚多,傍晚归营。
  四月二十九日 今天是天长节(日本天皇生日——编注),联队举行阅兵式,我因往蚌埠领被服,故未参加。在归途中,从河对岸射来炮弹,炸死某队长,负伤者甚多。
  五月五日 因曲射炮自己爆炸,伤人十名。
  五月十四日 向徐州出发,休息时遇敌猝然袭击,本中队与敌展开白刃战,平泽淳太战死。
  五月二十六日 在向蒙城西方前进中,与敌遭遇。攻击前进之际,雷雨大作,得不着吃,得不着喝,更得不着睡觉,实在太苦恼了!
  七月一日 做了许多的梦,精神至为不宁。
  七月七日 旅团举行英灵祭。自怀远出发以来,挚友添田及仓林都战死了。渴望着的相片和小包,至今尚未寄来,不胜懊丧。
  七月十七日 天太热,入夜则拉琴饮酒以消遣。
  七月二十三日 傍晚听国内广播唱片“母亲的梦”,引起我怀念故乡的心情。
  七月二十四日 今天是敏子的生日。天气也变凉快了。早晨到点心铺买了些蛋糕和蜜豆给队员们吃,算是我祝贺敏子的生日,队员们皆大欢喜。
  八月八日 向(安徽)桐城前进,沿途风景极佳;只那千里青青的田园,就足以令人神往的了。
  八月十二日 第一小队全体官兵在老百姓塘里捉鱼。第二第三小队则去征发粮食并焚烧村庄。
  八月十六日 断绝了和桐城的联络,并有好几座桥被破坏了。
  八月二十九日 敌人在顽强地抵抗着,而我军也以必死之心战斗着。
  八月三十一日 由霍山(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出发。今日的战斗第一大队战死者九名,负伤者六名,第二大队战死者二十名,负伤者二十五名,第三大队未详。在这次途中,景色绝胜,恰如看到国内盘越线路上所见的山景一样;又像真的走到相片上的佐度岛似的。
  九月五日 今日午前移驻附近村落。敌人的抵抗实在太顽强了。午前七时当我们在河岸休息的时候,敌人对着我们作猛烈的射击。这时太阳照到河里。河水完全变成鲜红色,而且云彩也是一片赤红,这使我想起热海边的风,那是多么好的游憩地方啊!然而这里是战场!
  九月十日 這是我被征一周年的纪念日。前面的山被敌人的飞机炸了,炸的时候,倒也非常好看!今天并得到藤山君战死的消息。
  九月十一日 敌人猛烈射击,并向我方阵地攻来。第一小队进出于右方山中。未得早餐,午后只吃了一顿,这算是早餐兼午餐了。
  九月十四日 本中队因伤亡多,缩编为两小队。
  九月十七日 在段家集一带又待了两天,今日向商城前进,出发时把宿营地放火烧了。
  九月十九日 在商城南附近,遇到顽强的敌人,使我们不能够如意地前进。
  九月二十一日 本日战斗中,第八中队战死五名,负伤十八名。第一分队被敌人的手榴弹完全消灭。第六分队长井上淳太战死,我把他火葬了。
  九月二十二日 一天到晚只有黄芋可吃。
  九月二十三日 一名很勇敢的敌兵突入我们阵地,其勇敢真值得我们钦佩!
  (就在当晚,从他的尸体上,搜出了这本日记,和敏子、正美等的相片——译者)
其他文献
刘增合《财政管控拯救不了晚清颓运》  在国运跌宕的晚清,财政管控是一个值得梳理和评骘的重大问题。同治朝以降,各省延续大规模战争时期形成的就地筹饷办法,形成了独立于中央财政之外的“隐匿财政”形态;庚子(1900)以后,基于新政所需和赔款催迫,外省纷纷形成典章规制之外各具特色的征税体系,中国21个行省俨然是21个“国”,主管皇室财政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屡屡违规借拨户部库银,更加劇了国家财政纷乱的程度。对此
2010已渐行渐远,这一年里所有宏大叙事都已载入史册。而崭新的2011年,则“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不是所有的结束,最终会梦想成真;但一切的开始,都要以梦想开启。创新从梦想伊始,梦想因创新成真,创新让科技跨越,科技让梦想触手可及。在我们刚刚走过的一年中,我们为梦想而拼搏不息,为锐意创新激情澎湃,为科技腾飞欢呼雀跃,为远景蓝图欢欣鼓舞。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是几十年前一位伟人的感
“狗力”踏板车    美国一名男士由于厌倦遛狗,发明了一种以狗为动力的踏板车,为遛狗增添不少乐趣。这项独特发明引起众人兴趣,被称为最新“遛狗科技”。  这部狗拉踏板车看起来与老款的边三轮摩托车相似:主人把狗用皮带套在踏板车一侧,用刹车和车把控制方向,通过狗跑时产生的动力拉动踏板车和狗主人。一辆踏板车最多可以加3个挽具,这样可以方便一些狗主人同时遛多只狗。“我们都曾看到过狗主人大声叫喊,控制狗拉雪橇
魏岳江 编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噪音已经成为了飞机的致命问题。因此,各国军事家正在努力对它进行改造。现在的军用飞机设计师除了在改进隐形飞机外,还试图设计出一种飞行时悄无声息的无声飞机。  目前,常规客机的噪音一般都高达90分贝。长期在机场周围生活的人,会出现听力下降、血压上升的情况,甚至神经系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所谓的无声飞机并非飞机发动后旁边的人听不到任何声音,而是指飞机起飞时
现在的人们追求的是“美食”,为了减肥还要“节食”,但在30年前,普通百姓最希望的是“能吃饱饭”。我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对此深有感触。  那是1972年,还是一个吃饭要粮票的年代。当时我在湖北光化水泥厂工作,我的同事吴大嘴是钳工,每月的粮食定量标准是30斤,可他却不够吃,原因是他有一张特别大的嘴。要是生活在现在,就凭他有张能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嘴,肯定可以赚不少钱,吃喝不在话下。  要说吴大嘴的嘴
据记载,在封建社会里群臣在朝见皇帝的时候,总要“山呼万岁”。那么这个“山呼万岁”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为什么要在“万岁”一词的前面加上“山呼”呢?  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都听到从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此事也记载于汉武帝自己下的诏书里。由于是在嵩山上听到的,所以,“山呼”又被称为“嵩呼”。  本来从山中传出“万岁”的声音纯属无稽之谈,但当时的汉武帝和
  
日前,日本一位艺术家设计发明了一艘拉链外形的摩托艇,有望载客运行。  日本艺术家铃木康麽设计了一艘巨大的拉链形状的摩托艇,摩托艇驶过,海面上泛起的波浪好似拉链的链齿。在最近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上,铃木康底展出了这艘摩托艇。  据悉,这艘拉链艇会往返高松(日本四国岛东北岸港市)和高松市的女木岛。    折叠电动三轮车    这辆折叠电动三轮车车身可以自由变换。正常适合购物时使用。通常情况下,它的两个
核心提示:2008年8月1日,我国投运的第一条轮轨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始正式运营。京津城际快速铁路工程于2005年7月4日开工,总投资133.24亿元,西接北京南站东端,东至天津站,全长115.2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最小发车间隔3分钟,最大通过能力20对/小时,每列车定员900人,最大输送能力18000人/小时。京津城际快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京津两地在30分钟内通达。  据介绍
污浊的印染废水,经过清浊分流,层层过滤、净化后“重获新生”,回到生产车间被再利用;一个项目,集成数项先进技术,多次填补国内外行业空白,被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地的21家企业广泛应用,近3年为企业节支近7000万元……这些场景和数字无不与一个名为“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与产业化”(下简称“印染废水大通量膜”)的科研项目有关。近日,这个由东华大学领衔研制的科研项目凭借其出色的技术创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