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探究性学习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行为应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在学习中体现积极、自主、合作、创新精神,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教师角色 设计者 促进者 学生角色 洞察者 探究者 主体评价者
英语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沿阵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判断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培养语感能力。一名资深探究型教师在谈及探究式学习时说道:“告诉我,我忘记;教给我,我记得;我参与,我理解。”意思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现价值,技能得以深化,精神得以升华。在某种意义上,英语探究性课堂是一个开放、自主、民主、平等、创新的战场,而教师和学生是这个战场上永远的角色。
一、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不同于以往教师充当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因为在英语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既有的专业领域。同时,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学习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范围。这样,教师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角色,才能担当起探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1.教师是探究学习的设计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设定严密的探究计划,课前就应对本堂课要进行探究的问题有所预测和准备,探究应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出发,不脱离学生实际。例如在上8A Unit2 School Life 时,我事先要学生准备一个有关英美国家不同校园生活的presentation,这样的探究课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可以与课文知识紧密联系。
2.教师是探究学习的促进者
探究性学习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初步分析,收集资料,评价检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多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促进。每个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各有侧重,教师的角色行为也应有不同的侧重。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就是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创设思维情景,调动思维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大胆探索,自己来质疑、析疑和释疑。为此,教师要多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延伸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译林版)9A Unit2 Main Task 时,教材中有一个设计,让学生看一个手机广告图片,根据图片中的色彩以及该色彩所传递的心情判断这是否是一个成功的广告。广告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和人们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因此当我抛出“Is it a good mobile phone advertisement”时,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各抒己见。有学生认为这个广告好,原因是主角的着装色彩体现了力量和成功感,能够反映手机的品质,回答中规中矩。但也有学生给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虽然颜色给予了一定的暗示,但是整个画面结构和设计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手机的定位,相反他们认为这更适合年轻人使用的运动手机,和色彩所极力渲染的厚重成功的感觉不相吻合。学生们的确很有想法,一时争执不下。于是我建议他们课后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设计一个手机广告。作业收上来之后果然不同凡响,学生们别出心裁的创意让我折服,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十分贴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探究学习的初步效果。
二、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角色
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英语学科探究学习的中心内容。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正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要求学生用活知识,这就意味着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过程中,重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
1.学生是问题的洞察者和能动的创造者
学生在观察问题的时候,要培养具有批评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和评价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正所谓: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面对一定的问题,学生对英语知识能进行有创造性地学习,能进行搜索、分析英语的语用特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和其他的学科加以结合、联系,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了“history”这个单词后发现,这是由“his”和“story”两个词连接而成,于是饶有兴致地说所谓的“history”就是“his story”所构成的。其实仔细想想的确很有道理。我当即表扬了他善于洞察、积极探究词汇的能力,并鼓励全班向他学习,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积极寻求事物的新意义。
2.学生是主动的探究者
柯林•威尔森曾说过:“人是需要目标的动物,当一个人有了目标时,他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希望自己的价值能有所体现。教师如果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活跃,思路变得开阔,从而养成善于求异的欲望,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这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的创新火种和“学”的创新火花互相融合,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积极尝试着自己得出新观念,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3.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评价者
英语探究学习的评价是多元的,评价的侧重标准也是不一的,尤其是在学习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很难进行定量评价的。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学生要成为评价的主体,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和分析,提高自身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每日的“Duty Report”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阵地,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寻找资料和组织语言,自己探索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创新精神表现无遗。如果教师对此进行过多的评价则过于主观。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根据选材、语言、表达、情感、个性等诸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到一个最终得分。这样的评价师生均能接受,有层次体现和激励促进,比由单纯的教师说教更加科学合理,也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往往不是单一和纯粹的,经常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根据师生互动的实际而不停调整和转换。一个有智慧的英语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从思维的深度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动的色彩和灵感火花的思想者和探索者。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教师角色 设计者 促进者 学生角色 洞察者 探究者 主体评价者
英语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沿阵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判断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培养语感能力。一名资深探究型教师在谈及探究式学习时说道:“告诉我,我忘记;教给我,我记得;我参与,我理解。”意思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现价值,技能得以深化,精神得以升华。在某种意义上,英语探究性课堂是一个开放、自主、民主、平等、创新的战场,而教师和学生是这个战场上永远的角色。
一、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不同于以往教师充当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因为在英语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既有的专业领域。同时,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学习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范围。这样,教师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角色,才能担当起探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1.教师是探究学习的设计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设定严密的探究计划,课前就应对本堂课要进行探究的问题有所预测和准备,探究应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出发,不脱离学生实际。例如在上8A Unit2 School Life 时,我事先要学生准备一个有关英美国家不同校园生活的presentation,这样的探究课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可以与课文知识紧密联系。
2.教师是探究学习的促进者
探究性学习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初步分析,收集资料,评价检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多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促进。每个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各有侧重,教师的角色行为也应有不同的侧重。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就是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创设思维情景,调动思维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大胆探索,自己来质疑、析疑和释疑。为此,教师要多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延伸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译林版)9A Unit2 Main Task 时,教材中有一个设计,让学生看一个手机广告图片,根据图片中的色彩以及该色彩所传递的心情判断这是否是一个成功的广告。广告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和人们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因此当我抛出“Is it a good mobile phone advertisement”时,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各抒己见。有学生认为这个广告好,原因是主角的着装色彩体现了力量和成功感,能够反映手机的品质,回答中规中矩。但也有学生给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虽然颜色给予了一定的暗示,但是整个画面结构和设计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手机的定位,相反他们认为这更适合年轻人使用的运动手机,和色彩所极力渲染的厚重成功的感觉不相吻合。学生们的确很有想法,一时争执不下。于是我建议他们课后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设计一个手机广告。作业收上来之后果然不同凡响,学生们别出心裁的创意让我折服,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十分贴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探究学习的初步效果。
二、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角色
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英语学科探究学习的中心内容。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正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要求学生用活知识,这就意味着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过程中,重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
1.学生是问题的洞察者和能动的创造者
学生在观察问题的时候,要培养具有批评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和评价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正所谓: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面对一定的问题,学生对英语知识能进行有创造性地学习,能进行搜索、分析英语的语用特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和其他的学科加以结合、联系,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了“history”这个单词后发现,这是由“his”和“story”两个词连接而成,于是饶有兴致地说所谓的“history”就是“his story”所构成的。其实仔细想想的确很有道理。我当即表扬了他善于洞察、积极探究词汇的能力,并鼓励全班向他学习,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积极寻求事物的新意义。
2.学生是主动的探究者
柯林•威尔森曾说过:“人是需要目标的动物,当一个人有了目标时,他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希望自己的价值能有所体现。教师如果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活跃,思路变得开阔,从而养成善于求异的欲望,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这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的创新火种和“学”的创新火花互相融合,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积极尝试着自己得出新观念,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3.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评价者
英语探究学习的评价是多元的,评价的侧重标准也是不一的,尤其是在学习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很难进行定量评价的。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学生要成为评价的主体,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和分析,提高自身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每日的“Duty Report”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阵地,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寻找资料和组织语言,自己探索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创新精神表现无遗。如果教师对此进行过多的评价则过于主观。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根据选材、语言、表达、情感、个性等诸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到一个最终得分。这样的评价师生均能接受,有层次体现和激励促进,比由单纯的教师说教更加科学合理,也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往往不是单一和纯粹的,经常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根据师生互动的实际而不停调整和转换。一个有智慧的英语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从思维的深度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动的色彩和灵感火花的思想者和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