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的数字,意味着一个完整的轮回。60年,新中国从新生到繁荣,是见证沉睡千年的东方巨龙复兴的一轮。
公元2009年10月1日,保存着古老记忆和年轻感觉的首都北京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庆典。世界上最大的广场,被鲜花、彩旗和一张张笑脸簇拥着,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在56个受阅方队和梯队中,特种兵方队、无人机方队、三军女兵方队、武警装甲车方队、后勤装备方队、女飞行员梯队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参阅装备充分体现自主性,全部实现国产化,九成为首次亮相;参阅要素充分体现时代性,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新型作战力量和信息化装备;方(梯)队编成充分体现象征性,56个方阵代表56个民族,寓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这是献给共和国60华诞的“生日盛宴”!
2009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人民大会堂传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将举行盛大的国庆首都阅兵。
此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为这次阅兵盛典确定了主题:扬我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要求参阅部队,切实把国庆首都阅兵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来完成。

2009年10月1日的长安街
北京西山一座军营的小楼,就是60周年国庆阅兵联合指挥部所在地。一条条指令从这里发出,一个个行动在这里部署、一项项阅兵式方案在这里筹划。
阅兵联合指挥部指挥组是阅兵联合指挥部的大脑,主要负责阅兵各阶段的筹划组织计划、指挥、总体协调和指挥保障任务,其中包括机构编成、人员选拔、装备确定、场地勘察,以及受阅部队的演练和10月1日当天天安门受阅及阅兵结束后回撤等等。
2009年阅兵联合指挥部指挥组组长、北京军区作战部部长王清泉说:“这次阅兵任务量大,且准备时间紧,但大家工作劲头很足,工作效率很高。我们2008年11月4日受领任务,7日就将人员确定、机构设置、场所选定等工作全部完成,并开始正常办公了。12月之前就进行了所有方队的抽组和集训。”王清泉说,这次阅兵注重选择具有光荣传统和参与完成重大任务的部队,并安排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参阅。
到2009年5月7日,所有参阅部队集中到131天内建成的两个京郊阅兵村。
走进阅兵村,受阅队员黑黑的脸庞上,有几道特殊的印记:脑门上帽圈印、脸庞上帽带印、脖子上“V”字印、胳膊上袖口印、大腿上裤口印、小腿上靴口印。6道印记,黑、白分明。裸露在外的皮肤清一色的黑色,队员们说,这是阅兵村最流行的颜色。
当受阅大军通过天安门广场,在全世界面前亮相的时候,一般人不会想到,这支队伍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方队”——他们与受阅队员一样,付出了同样的艰辛与汗水,参加了所有的训练、合练,只是在最后的一刻,他们必须把在天安门前接受祖国检阅的崇高荣誉让给战友。他们,就是阅兵替补队员。
当“替补”,不是说他走得不如别人,他的训练成绩和战友们一样优秀。一起流汗,一起训练,却不能与战友们一起走过天安门。一旦阅兵那天哪位战友生了病、受了伤,必须有人顶替上場。因为,受阅方阵不能有缺口,阅兵人数“一个不能少”!为了“万一”,他们必须扮演这样的角色,也注定要和战友们受一样的苦、流一样的汗。“那天,我如果真的顶上去,那么必须马上融入排面、方阵,绝不能‘冒泡’。因为,我们这个方队有一个信念:一个人走不成大方队,但是可以破坏大方队!”海军学员方队替补队员傅寒野这样说。阅兵就是阅人,军人的一生其实都在受阅,做好替补也是受阅的一课!
2008年年底,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张月刚刚退伍,就收到了组建预备役方队的通知。“你是退伍军人,训练有基础,这种为国出力的事咱们可不能落下。”母亲张淑荣直接带着他去街道报了名。哪曾想,张月刚进阅兵村一个月,母亲张淑荣就被查出乳腺癌晚期,住进了通州区中医院。
深明大义的张淑荣怕影响儿子训练,一直没有把自己患病的事告诉张月。方队组织人员到队员家走访慰问,并拍摄视频给队员鼓劲。这时,张淑荣只给方队领导提了一个要求:不要把自己患病的事告诉儿子,免得他分心。为了不让儿子看出自己的病情,张淑荣3次洗脸,面对摄像镜头,她微笑着说:“儿子,加油!”不幸的是,由于病情加重,几个月后,张淑荣因病去世。后来,张月一看到母亲留下的视频就泪如雨下。
2009年4月10日,第二炮兵某新型导弹方队载员钱锋满心欢喜地打开家里的来信,等待他的却是母亲张菊香已经去世10天的噩耗。
为了不影响儿子阅兵训练,这位伟大的母亲在临终前放弃了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机会:“锋儿,你千万不要难过。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就表示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我特意安排的,别怪妈妈狠心。我没多少文化,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能参加阅兵很光荣,不能因为我拖你的后腿。你也不用自责,到时候你和战友一起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孝心……”
某火炮方队引导基准车驾驶员储俊的未婚妻丁亚琴,在2009年7月9日晚的一场车祸中左腿粉碎性骨折,医院为她连续实施3次手术才幸免截肢。在住院手术的日子里,娇小的丁亚琴表现出的坚韧和刚强令人动容。为了不影响未婚夫训练,每次和储俊通电话,她都以平静的口吻交流,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两个月后,储俊知道了真相:“我的爱人啊!你整整为我隐瞒了这么久,你承担了怎样的痛苦和压力啊!”心痛不已的储俊和丁亚琴在电话里约定:等阅兵载誉归来,就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当上万双军靴叩响大地,当新式装备隆隆驶过,那些年轻坚毅的脸庞,承载的是一个古老民族和平崛起的“中国信心”和“中国力量”。历史、春秋,宏大的叙述背后,都有一个主角——人民;国威、军威,盛大的仪式背后,同样有一个主角——军人。一位位受阅军人,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用自己的追求和奉献作出了精彩“亮剑”。
10月1日,朗日晴空,是新中国盛世盛典的最佳映衬。为了这一天,气象人付出了很多很多,因为直到此前一天,北京还是秋雨绵绵,庆典开始前一段时间内,天安门广场上空还被云雾笼罩,一个云团携风带雨又在向这里挺进,距离不超过20公里……他们密切监测,择机作业,直到东边的天空现出一抹淡淡的霞光,大家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金色的阳光跃出云层,跃过一座座古老和年轻的建筑,投向伫立在长街上的钢铁巨阵。9时许,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组成的14个徒步方队和30个装备方队整齐列阵东长安街北侧,静候检阅。此时,陆、海、空三军航空兵151架战鹰编成的12个空中梯队在华北各地的数个军用机场集结完毕。这一切,代表着中国以230万军队为主体的武装力量和中国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当天,十里长街开满鲜花,与绿色的军阵组合成这个秋季最绚麗的景色。广场上负责背景图案表演的中小学生们,抓紧时间凑在一起合影留念。一声声稚嫩的“茄子”,一张张笑脸在广场上灿烂地绽放。
在新华社的通稿中,国庆典礼当日登临天安门城楼观礼者,列举具体姓名的有149人,其中包括143位中国政界人物、十一世班禅以及5位外国离任元首(夫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包括68名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60名离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共计128名。获邀参加国庆观礼的1.5万名嘉宾,绝大多数就座于天安门城楼以外的观礼台。
10时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宣布: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现在开始!
伴随着震天的60响礼炮,由200名武警官兵组成的国旗护卫队护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出发,持枪行进在红色地毯铺就的天安门中轴线上。正步行进的169步,象征着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169年的非凡历程。
升国旗,最潇洒的是“展旗”,而升旗手、国旗班班长高红甫就是那个能把五星红旗“展”出最完美姿态的战士。他甚至每天上千次地用4公斤的哑铃练习展旗动作,无论刮风、下雨,五星红旗都能在他手中潇洒舒展。
10时04分,“升国旗,敬礼!”口令声落,军乐团奏响国歌第一个音符,高红甫按下升旗按钮,当国旗升至头顶,高红甫身体微转,右手向空中45度角的方向一甩,五星红旗呈现出完美的扇形,像燃烧的火焰一样舒展开来,国旗下,高红甫手臂伸直,五指并拢,身体没有丝毫晃动……特制的礼宾服使1.88米的他看上去更加挺拔、英武。伴随着嘹亮的旋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0时08分,在军乐团的嘹亮乐声中,一辆车牌号为“京V-02009”的红旗牌检阅车缓缓驶出天安门。
身着中山装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神采奕奕地站立在检阅车的中央。阅兵总指挥驱车迎上前去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开始!”胡锦涛微微点头,下达口令。随着一声令下,逾千名军乐队员高奏激昂的《检阅进行曲》。胡锦涛乘检阅车沿东长安街徐徐向东驶去。
前3辆是新华社、央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拍摄用车,第4辆是军委主席乘坐的检阅车,后面跟着的检阅车由阅兵总指挥乘坐。
检阅车驶过东华表,到达受阅方队右前方45度位置时,受阅方队指挥员下达“敬礼!”口令。指挥员行举手礼,受阅队员行注目礼,庄重而深情地迎候胡锦涛主席。
“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军委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这声音穿越时空,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豪情壮志的表达,把军人和祖国的炽热情感紧紧地焊接在一起。
检阅后,胡锦涛登上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结束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广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的背景字样和图案格外壮观。
10时37分,“向右——看!”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在鲜艳的“八一”军旗引导下,由共和国三军仪仗队平均身高1.86米的156名官兵组成的方队,脚踏着豪迈的步伐,雄姿英发,气宇轩昂,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庄严地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陆军学员方队、步兵方队、特种兵方队,来自陆军部队的3个方队构成第一阵容。队伍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向前移动,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的前进。
身着07式荒漠迷彩、手持05式微声冲锋枪的特种兵方队首次在国庆首都阅兵中亮相。我军特种侦察兵组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总部和各大战区都编有不等数量的特种部队,特种兵的装备不同于一般部队,除配有步枪、微声枪、匕首等轻武器外,还配有无人机、战场电视、热成像仪、全球定位系统、战场情报处理系统等高科技装备。特种兵方队由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特种兵大队组成,这个大队担负着反恐维稳、紧急处突及其他多样化军事任务,先后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国家反恐演习、奥运安保支援等重大任务。
横、纵、斜,天安门正对面的大屏幕从不同角度显示着方阵的线条。每条线,都像刀切一般笔直。在56岁的徒步方队总教练袁大庆眼里,这是世间最美的造型。60年来,中国军队从“骡马化”“摩托化”迈向“机械化”“信息化”,但徒步仍然是军队接受检阅的基本形式。“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人。一支没有战斗力的部队,肯定走不出整齐划一的方阵。”袁大庆说。
斑斓的迷彩丛中,突然加入了一抹清新的色彩——身着洁白军服和蓝色海洋迷彩服的海军学员方队、水兵方队和海军陆战队方队接受检阅。有力而又轻盈的步伐,仿佛踏浪而来。
最让人难忘的是水兵们写满骄傲的年轻面孔。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官兵是这次阅兵的主体,而水兵方队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是这次阅兵中最年轻的方队。他们传递出这样一个讯息: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年轻一代,正在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国庆35周年和50周年阅兵出现了女兵方队,但都是单一的陆军女兵方队。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女兵方队首次由陆、海、空、二炮女兵代表组成。三军女兵方队是所有受阅方队中人数最多的步兵方阵,共有378人受阅,其中领队有3人,比其他徒步方队多26人,也是世界近代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徒步方队。在由15个排面构成的方队中,3个军种各占据5排。
14个徒步方队,受阅时长约12分钟。每个方队以每分钟116步的速度踢出128步正步,走完天安门东西华表间的96米。这是一组像作战时间一样精确的数字。为了这96米,受阅官兵在训练场上走过了数千公里,坚硬的路面被踩出了一行行脚印。
方阵如山,气势如虹。如果不是军服的色彩各不相同,那么很难分辨不同的方队。二炮学员棕色与绿色相间的导弹防护服,可曾让你想到为国砺剑的崇山峻岭?空降兵的丛林迷彩,是否唤醒你汶川大地震救援中高空一跃的珍贵记忆?武警的橄榄绿,不正是日夜守護人民安宁的熟悉身影?
隆隆的响声中,大地有些颤动。数千名中外记者把镜头对准了声音来处——10时49分,30个装备方队向天安门驶来。最前面的99式坦克方队以利箭的队形,展示着这个由500多台地面装备组成的铁甲方阵一往无前的气概。这个数字,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阅兵的新纪录。在这些装备中,近90%为第一次公开亮相。
此次阅兵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方队之一——来自第二炮兵的长剑10巡航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陆基巡航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航程远、精度高,能够低空飞行、隐蔽突防、连续突击的陆基巡航导弹,是对敌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的一把利剑,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军队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的空白,使战略导弹部队的打击样式和作战能力有了新的飞跃和突破。第二炮兵装备方队中还有另一引人注目的新型中远程地地导弹方队——东21丙常规导弹方队。东21丙常规导弹方队由第二炮兵某旅抽组。
炮身昂扬,直指苍穹;导弹翘首,蓄势待发;机甲轰鸣,震人心魄。在天安门广场巨大的背景文字“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映衬下,装备方队逐一受阅。
最后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体型最大的东31甲核导弹方队,该方队以凛然的气魄完成了在世界面前的首次亮相。
11时11分,当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的最后一个地面方队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中心线,一个体型庞大的战机引领空中梯队划破长空,乘风而来。
顿时,天安门广场沸腾了,电视机前的观众沸腾了,全国各族人民沸腾了。它向世人宣告:中国空军有了自己的国产预警机。在天安门上空,虽然只出现短短10秒钟,但足以震惊世界,彪炳历史。
11时13分20秒,此次国庆受阅机种最多、协同最难的空中加受油机梯队飞来了!
鹰阵啸长空,铁臂卫中华。只见3种机型(轰油-6和歼-8D、歼-10三种机型)6架战机跟得紧、间距稳、对得准,威武的机群、精确的编队正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空军加受油机部队实现的“战略性对接”。
“与10年前阅兵时加受油机相距数十米的编队不同,这次加受油机梯队的两架加油机后面,分别紧随两架不同型号的受油机,加受油机的空中距离只有2米。”加受油机梯队队长刘殿君说,对这种队形,飞行员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大虎带小虎。“从地面看去,受油机就像贴在加油机身侧,这是阅兵史上第一次组成这样的队形。大家看到的加油机后面的两条长‘辫子’,其实是加油机的两根输油管。输油管平时折叠在机翼下,空中加油时由后舱加油员释放出来。此时,受油机逐渐靠近,并把机上的加油枪对接上输油管,从而实现空中加油。”
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持续时间9分20秒。受阅飞机分别从南苑等7个军用机场起降。为防遇到极端天气,空中梯队还在北京周边准备了若干备用机场。这次阅兵,空中梯队基准航线为一条直线,东起河北螺山火车站,向西经纪各庄、通州、天安门至公主坟,共106公里。

200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
拥有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曾是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此刻的观礼台上,海航原政委单大德中将热泪盈眶。77岁的单大德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无数次目睹日军飞机在中国的土地上狂轰滥炸。他的母亲和妹妹在重庆大轰炸中遇难。“从小时候起,我就渴望成为飞行员,驾驶我们自己的飞机保卫祖国,保卫亲人。”多年后,单大德成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
引人注目的是,作战飞机全部挂弹受阅。这是空中梯队在国庆阅兵中第二次挂弹飞行。新中国成立时,南方还有大片国土没有解放,北平也并不安宁。部分飞机奉命挂实弹,同时执行参加阅兵和战斗值班的任务。这一次,多型空空、空地导弹随着战机首次公开亮相。
新华军事记者周敬波说,当天他有幸随受阅的直升机编队出航,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航拍正在祖国心脏进行的盛大阅兵。“天安门地区空域一直是首都的空中禁区。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虽然我曾随陆航奥运安保直升机航拍过北京城区的全部奥运场馆和诸多美景,但航拍天安门一直是我的梦想。特别是国庆的飞行,身边就是数十架壮观的受阅直升机,意义更加特殊。”按照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的指示,周敬波随身携带了1台笔记本电脑、1台摄像机和4台照相机,为节省更换镜头的时间,4台相机都配置了不同焦段的镜头。从直升机离地那一刻起,就不停地拍摄。一会儿用摄像机跟踪拍摄,一会儿又换上照相机拍凝固画面;要么用长焦拍远处的机群,要么用广角拍侧翼的编队,要么又换鱼眼拍特效。富有张力的超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将天安门广场表现得完美而又神奇,天空中飞翔的军绿色直升机在整体暖色调的喜庆氛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11时20分,由15架教-8组成的教练机梯队最后一个飞过天安门。这是女飞行员梯队首次出现在国庆阅兵中。

2009年《天津日报》有关大阅兵的报道

2009年《长江日报》大阅兵号外
阅兵是武装力量的检阅与展示,更是全体中国人的一场心灵盛宴。当天的整个北京城,都在仰望人民空军的雄姿,无数中华儿女都在透过直播观看。
空中,最后一架战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飞掠而过,为盛大壮观的国庆阅兵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11时22分,激越豪迈的《红旗颂》乐曲响起,在鲜花簇拥下,一片彤彤如火的红,从太阳升起的方向慢慢“飘”来。
这就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的第一个方阵——国旗方阵。来自北京军区的1949名军人,高擎起历次庆典中最大的一面五星红旗,迈着掷地有声的步伐走向东西华表。和煦的阳光下,五星红旗熠熠生辉。此时此刻,天安门城楼、国旗方阵、广场上的背景连成了一片绚丽的红色,美的让人心醉,艳的让人赞叹。紧随其后的,是2009名青年簇拥着巨型国徽和国庆年号,从天安门前健步走过。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盛装亮相!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包括7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锦绣中华、美好未来。
游行队伍中展示出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巨幅画像,并在方阵中安排标语口号,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的内涵贯穿于群众游行全过程,不仅全面展示了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也从思想理念层面突出了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
在乐曲声中,在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陪伴下,18位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共和国老战士乘坐主题为“浴血奋斗”的彩车,行进在10万游行群众的前面,在层层花海的簇拥下通過天安门广场。
6节行进式表演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群众游行的一道亮丽风景。一辆辆彩车,解读着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表达着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天安门广场上唱起《红旗飘飘》的歌曲。合着节拍,观礼台的人们挥动着双手,应声而歌。
6万羽和平鸽放飞蓝天,5万个彩色气球腾空而起,少年儿童们春潮般涌向金水桥,向着天安门城楼挥舞手中的花环,尽情地欢呼、尽情地跳跃。城楼上,胡锦涛、江泽民等领导同志满面笑容地向孩子们挥手。
12时25分,历时2小时25分的庆祝大会在全场齐唱《歌唱祖国》的高潮中圆满结束。隆重、喜庆而祥和的氛围充满整个绚丽多彩的天安门广场,并辐射到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感染着13亿喜气洋洋的中国人民。
1999年初,于海被任命为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那一年,他作为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的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见证盛典。2009年,已是解放军军乐团团长的于海被正式任命为国庆60周年大典千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受访时,于海对笔者说:“我们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不间断演奏的45首(次)乐曲,创造了可以说是参加人数最多、背奏乐曲量最大、表演形式最复杂、连续演奏时间最长、演奏水平最高的纪录。”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孙子毛新宇在观礼台上分外激动。李敏说,1949年开国大典,12岁的她是站在中南海的一个土包上,越过墙头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她印象最深的是一队队骑兵。此时,72岁的她满脸喜悦的说出两个字——“巨变”。
皓月当空。绚丽的焰火点缀了北京的国庆夜空,点燃了激情。天空中绽放的一张张“笑脸”,与天安门广场踏歌起舞的欢乐海洋,在天地之间绘就了一幅立体的缤纷画卷。
国庆联欢晚会以“礼赞祖国、讴歌时代、振奋民心”为主题。导演组一直秘而不宣,留给观众最后的惊喜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下天安门城楼,与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共同联欢。晚会执行总导演甲丁说,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够和群众同歌共舞是导演组一个大胆的创意,没想到这个由总导演张艺谋提出的创意上报后一次就通过了,最后执行得也非常顺利。其实,政府的执政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张艺谋认为节日里跟人民群众一起联欢、同歌共舞,而不再是“你欢我看”,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国家记忆。
海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价,盛赞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予以高度赞扬。的确,金秋10月,受阅大军在天安门广场完美亮相,创造了一次指挥控制精准、协调配合紧密、综合保障有力的军事行动实践典范。历史将永远铭记:高起点的筹划设计,保证我军向世人奉献了一场具有中国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振奋民族精神、展现时代风采的阅兵盛典。

2009国庆阅兵(郭伟利/木版画)
突破以往、与众不同、体现创新,是这次国庆阅兵在筹划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更新的程度。
阅兵领导小组领导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拓宽思路搞创新,提出很多富有建设性、开拓性的创新思路和构想。阅兵联合指挥部从军内外抽调10名专家组成阅兵创新小组,加紧研究攻关,在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受阅装备姿态调整、数码迷彩喷涂、方队队形和编队序列等6个方面34项创新意见。
创新之风,贯穿于阅兵准备的全程;创新之风,渗透于筹划设计的方方面面。在这次阅兵阵容中,首次确定预警机、无人机、电子战装备、特种作战部队以及后勤保障装备组队参阅,就得益于思想观念的更新——不再追求数量众多、展示庞大阵容,更加注重要素齐全、凸显完整体系,把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体系的特点要求作了具体直观的阐释。
赢得广泛赞誉的阅兵解说词,改变以往侧重介绍单个方队具体情况的传统做法,着重反映我国国防政策和我军发展战略,全面介绍我军建设崭新面貌和各军兵种建设成就,甚至将参阅装备型号公之于世,也得益于思想观念的更新——在表述形式上更加透明,展现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自信。
盛大的国庆首都阅兵,徒步方队整齐划一、坚定豪迈,装备方队浑然一体、排山倒海,空中梯队精准精彩、气势如虹。取得这样的阅兵效果,却仅用以往阅兵训练的一半时间,这主要得益于科学统筹、全面协调,得益于近年来我军训练水平的持续提升。实践证明,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要勇于扬弃。只有坚持创新,才会保持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创新,才会铸就事业的卓越与辉煌。
公元2009年10月1日,保存着古老记忆和年轻感觉的首都北京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庆典。世界上最大的广场,被鲜花、彩旗和一张张笑脸簇拥着,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在56个受阅方队和梯队中,特种兵方队、无人机方队、三军女兵方队、武警装甲车方队、后勤装备方队、女飞行员梯队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参阅装备充分体现自主性,全部实现国产化,九成为首次亮相;参阅要素充分体现时代性,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新型作战力量和信息化装备;方(梯)队编成充分体现象征性,56个方阵代表56个民族,寓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这是献给共和国60华诞的“生日盛宴”!
不同的站位共同的心愿与使命
2009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人民大会堂传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将举行盛大的国庆首都阅兵。
此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为这次阅兵盛典确定了主题:扬我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要求参阅部队,切实把国庆首都阅兵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来完成。

北京西山一座军营的小楼,就是60周年国庆阅兵联合指挥部所在地。一条条指令从这里发出,一个个行动在这里部署、一项项阅兵式方案在这里筹划。
阅兵联合指挥部指挥组是阅兵联合指挥部的大脑,主要负责阅兵各阶段的筹划组织计划、指挥、总体协调和指挥保障任务,其中包括机构编成、人员选拔、装备确定、场地勘察,以及受阅部队的演练和10月1日当天天安门受阅及阅兵结束后回撤等等。
2009年阅兵联合指挥部指挥组组长、北京军区作战部部长王清泉说:“这次阅兵任务量大,且准备时间紧,但大家工作劲头很足,工作效率很高。我们2008年11月4日受领任务,7日就将人员确定、机构设置、场所选定等工作全部完成,并开始正常办公了。12月之前就进行了所有方队的抽组和集训。”王清泉说,这次阅兵注重选择具有光荣传统和参与完成重大任务的部队,并安排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参阅。
到2009年5月7日,所有参阅部队集中到131天内建成的两个京郊阅兵村。
走进阅兵村,受阅队员黑黑的脸庞上,有几道特殊的印记:脑门上帽圈印、脸庞上帽带印、脖子上“V”字印、胳膊上袖口印、大腿上裤口印、小腿上靴口印。6道印记,黑、白分明。裸露在外的皮肤清一色的黑色,队员们说,这是阅兵村最流行的颜色。
当受阅大军通过天安门广场,在全世界面前亮相的时候,一般人不会想到,这支队伍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方队”——他们与受阅队员一样,付出了同样的艰辛与汗水,参加了所有的训练、合练,只是在最后的一刻,他们必须把在天安门前接受祖国检阅的崇高荣誉让给战友。他们,就是阅兵替补队员。
当“替补”,不是说他走得不如别人,他的训练成绩和战友们一样优秀。一起流汗,一起训练,却不能与战友们一起走过天安门。一旦阅兵那天哪位战友生了病、受了伤,必须有人顶替上場。因为,受阅方阵不能有缺口,阅兵人数“一个不能少”!为了“万一”,他们必须扮演这样的角色,也注定要和战友们受一样的苦、流一样的汗。“那天,我如果真的顶上去,那么必须马上融入排面、方阵,绝不能‘冒泡’。因为,我们这个方队有一个信念:一个人走不成大方队,但是可以破坏大方队!”海军学员方队替补队员傅寒野这样说。阅兵就是阅人,军人的一生其实都在受阅,做好替补也是受阅的一课!
2008年年底,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张月刚刚退伍,就收到了组建预备役方队的通知。“你是退伍军人,训练有基础,这种为国出力的事咱们可不能落下。”母亲张淑荣直接带着他去街道报了名。哪曾想,张月刚进阅兵村一个月,母亲张淑荣就被查出乳腺癌晚期,住进了通州区中医院。
深明大义的张淑荣怕影响儿子训练,一直没有把自己患病的事告诉张月。方队组织人员到队员家走访慰问,并拍摄视频给队员鼓劲。这时,张淑荣只给方队领导提了一个要求:不要把自己患病的事告诉儿子,免得他分心。为了不让儿子看出自己的病情,张淑荣3次洗脸,面对摄像镜头,她微笑着说:“儿子,加油!”不幸的是,由于病情加重,几个月后,张淑荣因病去世。后来,张月一看到母亲留下的视频就泪如雨下。
2009年4月10日,第二炮兵某新型导弹方队载员钱锋满心欢喜地打开家里的来信,等待他的却是母亲张菊香已经去世10天的噩耗。
为了不影响儿子阅兵训练,这位伟大的母亲在临终前放弃了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机会:“锋儿,你千万不要难过。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就表示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我特意安排的,别怪妈妈狠心。我没多少文化,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能参加阅兵很光荣,不能因为我拖你的后腿。你也不用自责,到时候你和战友一起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孝心……”
某火炮方队引导基准车驾驶员储俊的未婚妻丁亚琴,在2009年7月9日晚的一场车祸中左腿粉碎性骨折,医院为她连续实施3次手术才幸免截肢。在住院手术的日子里,娇小的丁亚琴表现出的坚韧和刚强令人动容。为了不影响未婚夫训练,每次和储俊通电话,她都以平静的口吻交流,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两个月后,储俊知道了真相:“我的爱人啊!你整整为我隐瞒了这么久,你承担了怎样的痛苦和压力啊!”心痛不已的储俊和丁亚琴在电话里约定:等阅兵载誉归来,就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当上万双军靴叩响大地,当新式装备隆隆驶过,那些年轻坚毅的脸庞,承载的是一个古老民族和平崛起的“中国信心”和“中国力量”。历史、春秋,宏大的叙述背后,都有一个主角——人民;国威、军威,盛大的仪式背后,同样有一个主角——军人。一位位受阅军人,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用自己的追求和奉献作出了精彩“亮剑”。
碧空丽日下的“北京时间”
10月1日,朗日晴空,是新中国盛世盛典的最佳映衬。为了这一天,气象人付出了很多很多,因为直到此前一天,北京还是秋雨绵绵,庆典开始前一段时间内,天安门广场上空还被云雾笼罩,一个云团携风带雨又在向这里挺进,距离不超过20公里……他们密切监测,择机作业,直到东边的天空现出一抹淡淡的霞光,大家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金色的阳光跃出云层,跃过一座座古老和年轻的建筑,投向伫立在长街上的钢铁巨阵。9时许,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组成的14个徒步方队和30个装备方队整齐列阵东长安街北侧,静候检阅。此时,陆、海、空三军航空兵151架战鹰编成的12个空中梯队在华北各地的数个军用机场集结完毕。这一切,代表着中国以230万军队为主体的武装力量和中国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当天,十里长街开满鲜花,与绿色的军阵组合成这个秋季最绚麗的景色。广场上负责背景图案表演的中小学生们,抓紧时间凑在一起合影留念。一声声稚嫩的“茄子”,一张张笑脸在广场上灿烂地绽放。
在新华社的通稿中,国庆典礼当日登临天安门城楼观礼者,列举具体姓名的有149人,其中包括143位中国政界人物、十一世班禅以及5位外国离任元首(夫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包括68名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60名离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共计128名。获邀参加国庆观礼的1.5万名嘉宾,绝大多数就座于天安门城楼以外的观礼台。
10时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宣布: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现在开始!
伴随着震天的60响礼炮,由200名武警官兵组成的国旗护卫队护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出发,持枪行进在红色地毯铺就的天安门中轴线上。正步行进的169步,象征着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169年的非凡历程。
升国旗,最潇洒的是“展旗”,而升旗手、国旗班班长高红甫就是那个能把五星红旗“展”出最完美姿态的战士。他甚至每天上千次地用4公斤的哑铃练习展旗动作,无论刮风、下雨,五星红旗都能在他手中潇洒舒展。
10时04分,“升国旗,敬礼!”口令声落,军乐团奏响国歌第一个音符,高红甫按下升旗按钮,当国旗升至头顶,高红甫身体微转,右手向空中45度角的方向一甩,五星红旗呈现出完美的扇形,像燃烧的火焰一样舒展开来,国旗下,高红甫手臂伸直,五指并拢,身体没有丝毫晃动……特制的礼宾服使1.88米的他看上去更加挺拔、英武。伴随着嘹亮的旋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0时08分,在军乐团的嘹亮乐声中,一辆车牌号为“京V-02009”的红旗牌检阅车缓缓驶出天安门。
身着中山装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神采奕奕地站立在检阅车的中央。阅兵总指挥驱车迎上前去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开始!”胡锦涛微微点头,下达口令。随着一声令下,逾千名军乐队员高奏激昂的《检阅进行曲》。胡锦涛乘检阅车沿东长安街徐徐向东驶去。
前3辆是新华社、央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拍摄用车,第4辆是军委主席乘坐的检阅车,后面跟着的检阅车由阅兵总指挥乘坐。
检阅车驶过东华表,到达受阅方队右前方45度位置时,受阅方队指挥员下达“敬礼!”口令。指挥员行举手礼,受阅队员行注目礼,庄重而深情地迎候胡锦涛主席。
“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军委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这声音穿越时空,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豪情壮志的表达,把军人和祖国的炽热情感紧紧地焊接在一起。
检阅后,胡锦涛登上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结束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广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的背景字样和图案格外壮观。
10时37分,“向右——看!”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在鲜艳的“八一”军旗引导下,由共和国三军仪仗队平均身高1.86米的156名官兵组成的方队,脚踏着豪迈的步伐,雄姿英发,气宇轩昂,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庄严地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陆军学员方队、步兵方队、特种兵方队,来自陆军部队的3个方队构成第一阵容。队伍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向前移动,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的前进。
身着07式荒漠迷彩、手持05式微声冲锋枪的特种兵方队首次在国庆首都阅兵中亮相。我军特种侦察兵组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总部和各大战区都编有不等数量的特种部队,特种兵的装备不同于一般部队,除配有步枪、微声枪、匕首等轻武器外,还配有无人机、战场电视、热成像仪、全球定位系统、战场情报处理系统等高科技装备。特种兵方队由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特种兵大队组成,这个大队担负着反恐维稳、紧急处突及其他多样化军事任务,先后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国家反恐演习、奥运安保支援等重大任务。
横、纵、斜,天安门正对面的大屏幕从不同角度显示着方阵的线条。每条线,都像刀切一般笔直。在56岁的徒步方队总教练袁大庆眼里,这是世间最美的造型。60年来,中国军队从“骡马化”“摩托化”迈向“机械化”“信息化”,但徒步仍然是军队接受检阅的基本形式。“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人。一支没有战斗力的部队,肯定走不出整齐划一的方阵。”袁大庆说。
斑斓的迷彩丛中,突然加入了一抹清新的色彩——身着洁白军服和蓝色海洋迷彩服的海军学员方队、水兵方队和海军陆战队方队接受检阅。有力而又轻盈的步伐,仿佛踏浪而来。
最让人难忘的是水兵们写满骄傲的年轻面孔。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官兵是这次阅兵的主体,而水兵方队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是这次阅兵中最年轻的方队。他们传递出这样一个讯息: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年轻一代,正在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国庆35周年和50周年阅兵出现了女兵方队,但都是单一的陆军女兵方队。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女兵方队首次由陆、海、空、二炮女兵代表组成。三军女兵方队是所有受阅方队中人数最多的步兵方阵,共有378人受阅,其中领队有3人,比其他徒步方队多26人,也是世界近代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徒步方队。在由15个排面构成的方队中,3个军种各占据5排。
14个徒步方队,受阅时长约12分钟。每个方队以每分钟116步的速度踢出128步正步,走完天安门东西华表间的96米。这是一组像作战时间一样精确的数字。为了这96米,受阅官兵在训练场上走过了数千公里,坚硬的路面被踩出了一行行脚印。
方阵如山,气势如虹。如果不是军服的色彩各不相同,那么很难分辨不同的方队。二炮学员棕色与绿色相间的导弹防护服,可曾让你想到为国砺剑的崇山峻岭?空降兵的丛林迷彩,是否唤醒你汶川大地震救援中高空一跃的珍贵记忆?武警的橄榄绿,不正是日夜守護人民安宁的熟悉身影?
隆隆的响声中,大地有些颤动。数千名中外记者把镜头对准了声音来处——10时49分,30个装备方队向天安门驶来。最前面的99式坦克方队以利箭的队形,展示着这个由500多台地面装备组成的铁甲方阵一往无前的气概。这个数字,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阅兵的新纪录。在这些装备中,近90%为第一次公开亮相。
此次阅兵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方队之一——来自第二炮兵的长剑10巡航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陆基巡航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航程远、精度高,能够低空飞行、隐蔽突防、连续突击的陆基巡航导弹,是对敌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的一把利剑,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军队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的空白,使战略导弹部队的打击样式和作战能力有了新的飞跃和突破。第二炮兵装备方队中还有另一引人注目的新型中远程地地导弹方队——东21丙常规导弹方队。东21丙常规导弹方队由第二炮兵某旅抽组。
炮身昂扬,直指苍穹;导弹翘首,蓄势待发;机甲轰鸣,震人心魄。在天安门广场巨大的背景文字“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映衬下,装备方队逐一受阅。
最后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体型最大的东31甲核导弹方队,该方队以凛然的气魄完成了在世界面前的首次亮相。
11时11分,当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的最后一个地面方队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中心线,一个体型庞大的战机引领空中梯队划破长空,乘风而来。
顿时,天安门广场沸腾了,电视机前的观众沸腾了,全国各族人民沸腾了。它向世人宣告:中国空军有了自己的国产预警机。在天安门上空,虽然只出现短短10秒钟,但足以震惊世界,彪炳历史。
11时13分20秒,此次国庆受阅机种最多、协同最难的空中加受油机梯队飞来了!
鹰阵啸长空,铁臂卫中华。只见3种机型(轰油-6和歼-8D、歼-10三种机型)6架战机跟得紧、间距稳、对得准,威武的机群、精确的编队正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空军加受油机部队实现的“战略性对接”。
“与10年前阅兵时加受油机相距数十米的编队不同,这次加受油机梯队的两架加油机后面,分别紧随两架不同型号的受油机,加受油机的空中距离只有2米。”加受油机梯队队长刘殿君说,对这种队形,飞行员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大虎带小虎。“从地面看去,受油机就像贴在加油机身侧,这是阅兵史上第一次组成这样的队形。大家看到的加油机后面的两条长‘辫子’,其实是加油机的两根输油管。输油管平时折叠在机翼下,空中加油时由后舱加油员释放出来。此时,受油机逐渐靠近,并把机上的加油枪对接上输油管,从而实现空中加油。”
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持续时间9分20秒。受阅飞机分别从南苑等7个军用机场起降。为防遇到极端天气,空中梯队还在北京周边准备了若干备用机场。这次阅兵,空中梯队基准航线为一条直线,东起河北螺山火车站,向西经纪各庄、通州、天安门至公主坟,共106公里。

拥有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曾是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此刻的观礼台上,海航原政委单大德中将热泪盈眶。77岁的单大德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无数次目睹日军飞机在中国的土地上狂轰滥炸。他的母亲和妹妹在重庆大轰炸中遇难。“从小时候起,我就渴望成为飞行员,驾驶我们自己的飞机保卫祖国,保卫亲人。”多年后,单大德成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
引人注目的是,作战飞机全部挂弹受阅。这是空中梯队在国庆阅兵中第二次挂弹飞行。新中国成立时,南方还有大片国土没有解放,北平也并不安宁。部分飞机奉命挂实弹,同时执行参加阅兵和战斗值班的任务。这一次,多型空空、空地导弹随着战机首次公开亮相。
新华军事记者周敬波说,当天他有幸随受阅的直升机编队出航,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航拍正在祖国心脏进行的盛大阅兵。“天安门地区空域一直是首都的空中禁区。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虽然我曾随陆航奥运安保直升机航拍过北京城区的全部奥运场馆和诸多美景,但航拍天安门一直是我的梦想。特别是国庆的飞行,身边就是数十架壮观的受阅直升机,意义更加特殊。”按照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的指示,周敬波随身携带了1台笔记本电脑、1台摄像机和4台照相机,为节省更换镜头的时间,4台相机都配置了不同焦段的镜头。从直升机离地那一刻起,就不停地拍摄。一会儿用摄像机跟踪拍摄,一会儿又换上照相机拍凝固画面;要么用长焦拍远处的机群,要么用广角拍侧翼的编队,要么又换鱼眼拍特效。富有张力的超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将天安门广场表现得完美而又神奇,天空中飞翔的军绿色直升机在整体暖色调的喜庆氛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11时20分,由15架教-8组成的教练机梯队最后一个飞过天安门。这是女飞行员梯队首次出现在国庆阅兵中。


阅兵是武装力量的检阅与展示,更是全体中国人的一场心灵盛宴。当天的整个北京城,都在仰望人民空军的雄姿,无数中华儿女都在透过直播观看。
超越中铸就富有中国气派的阅兵盛典
空中,最后一架战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飞掠而过,为盛大壮观的国庆阅兵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11时22分,激越豪迈的《红旗颂》乐曲响起,在鲜花簇拥下,一片彤彤如火的红,从太阳升起的方向慢慢“飘”来。
这就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的第一个方阵——国旗方阵。来自北京军区的1949名军人,高擎起历次庆典中最大的一面五星红旗,迈着掷地有声的步伐走向东西华表。和煦的阳光下,五星红旗熠熠生辉。此时此刻,天安门城楼、国旗方阵、广场上的背景连成了一片绚丽的红色,美的让人心醉,艳的让人赞叹。紧随其后的,是2009名青年簇拥着巨型国徽和国庆年号,从天安门前健步走过。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盛装亮相!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包括7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锦绣中华、美好未来。
游行队伍中展示出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巨幅画像,并在方阵中安排标语口号,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的内涵贯穿于群众游行全过程,不仅全面展示了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也从思想理念层面突出了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
在乐曲声中,在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陪伴下,18位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共和国老战士乘坐主题为“浴血奋斗”的彩车,行进在10万游行群众的前面,在层层花海的簇拥下通過天安门广场。
6节行进式表演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群众游行的一道亮丽风景。一辆辆彩车,解读着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表达着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天安门广场上唱起《红旗飘飘》的歌曲。合着节拍,观礼台的人们挥动着双手,应声而歌。
6万羽和平鸽放飞蓝天,5万个彩色气球腾空而起,少年儿童们春潮般涌向金水桥,向着天安门城楼挥舞手中的花环,尽情地欢呼、尽情地跳跃。城楼上,胡锦涛、江泽民等领导同志满面笑容地向孩子们挥手。
12时25分,历时2小时25分的庆祝大会在全场齐唱《歌唱祖国》的高潮中圆满结束。隆重、喜庆而祥和的氛围充满整个绚丽多彩的天安门广场,并辐射到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感染着13亿喜气洋洋的中国人民。
1999年初,于海被任命为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那一年,他作为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的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见证盛典。2009年,已是解放军军乐团团长的于海被正式任命为国庆60周年大典千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受访时,于海对笔者说:“我们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不间断演奏的45首(次)乐曲,创造了可以说是参加人数最多、背奏乐曲量最大、表演形式最复杂、连续演奏时间最长、演奏水平最高的纪录。”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孙子毛新宇在观礼台上分外激动。李敏说,1949年开国大典,12岁的她是站在中南海的一个土包上,越过墙头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她印象最深的是一队队骑兵。此时,72岁的她满脸喜悦的说出两个字——“巨变”。
皓月当空。绚丽的焰火点缀了北京的国庆夜空,点燃了激情。天空中绽放的一张张“笑脸”,与天安门广场踏歌起舞的欢乐海洋,在天地之间绘就了一幅立体的缤纷画卷。
国庆联欢晚会以“礼赞祖国、讴歌时代、振奋民心”为主题。导演组一直秘而不宣,留给观众最后的惊喜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下天安门城楼,与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共同联欢。晚会执行总导演甲丁说,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够和群众同歌共舞是导演组一个大胆的创意,没想到这个由总导演张艺谋提出的创意上报后一次就通过了,最后执行得也非常顺利。其实,政府的执政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张艺谋认为节日里跟人民群众一起联欢、同歌共舞,而不再是“你欢我看”,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国家记忆。
海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价,盛赞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予以高度赞扬。的确,金秋10月,受阅大军在天安门广场完美亮相,创造了一次指挥控制精准、协调配合紧密、综合保障有力的军事行动实践典范。历史将永远铭记:高起点的筹划设计,保证我军向世人奉献了一场具有中国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振奋民族精神、展现时代风采的阅兵盛典。

突破以往、与众不同、体现创新,是这次国庆阅兵在筹划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更新的程度。
阅兵领导小组领导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拓宽思路搞创新,提出很多富有建设性、开拓性的创新思路和构想。阅兵联合指挥部从军内外抽调10名专家组成阅兵创新小组,加紧研究攻关,在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受阅装备姿态调整、数码迷彩喷涂、方队队形和编队序列等6个方面34项创新意见。
创新之风,贯穿于阅兵准备的全程;创新之风,渗透于筹划设计的方方面面。在这次阅兵阵容中,首次确定预警机、无人机、电子战装备、特种作战部队以及后勤保障装备组队参阅,就得益于思想观念的更新——不再追求数量众多、展示庞大阵容,更加注重要素齐全、凸显完整体系,把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体系的特点要求作了具体直观的阐释。
赢得广泛赞誉的阅兵解说词,改变以往侧重介绍单个方队具体情况的传统做法,着重反映我国国防政策和我军发展战略,全面介绍我军建设崭新面貌和各军兵种建设成就,甚至将参阅装备型号公之于世,也得益于思想观念的更新——在表述形式上更加透明,展现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自信。
盛大的国庆首都阅兵,徒步方队整齐划一、坚定豪迈,装备方队浑然一体、排山倒海,空中梯队精准精彩、气势如虹。取得这样的阅兵效果,却仅用以往阅兵训练的一半时间,这主要得益于科学统筹、全面协调,得益于近年来我军训练水平的持续提升。实践证明,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要勇于扬弃。只有坚持创新,才会保持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创新,才会铸就事业的卓越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