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全球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欧盟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积极谋求碳排问题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而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正迅猛发展。欧盟与中国在碳排问题上存在合作,但是之间的利益博弈更加激烈。本文从碳减排硬性指标、资金技术支持、单轨双规谈判机制、碳排放问题领导权、发展权益和碳关税等六个方面分析中欧之间在碳排问题上的博弈。
关键词 中国 欧盟 碳排放问题 博弈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Gameplaying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an Union on Carbon Emission Problem
CAO Changhui, HU Changmei
(Public Management Colleg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The globle climate problem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which was common concer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European Union ranks in the head of reduce carbon emission of the world, it actively works for the leadership and discursive power of carbon emission problem. However, China is the biggest develop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whose economic society is rapid devolopping, too. So European Union and China cooperate in carbon emission as well as gameplaying intensely on their profi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articular aspects of their game playing.
Key words China; European Union; carbon emission problem; gameplaying
1 中欧碳排放问题的演进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特别是全球气候的不断升温给世界造成了很大的担忧和恐慌。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势在必行,首要的问题就是减少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由此碳排放问题产生,并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国际社会在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被认为是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之一,并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了《京都议定书》,该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的义务。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0年必须完成的消减目标是:欧盟8%、美国消减7%、日本消减6%、加拿大消减6%、东欧各国消减5%~8%。欧盟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所有之中最高的,从此之后,欧盟根据目标,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消减碳排放政策。
为了兑现承诺,欧盟根据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设定了各成员国具体的减排指标,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到2012年完成指标,对于未能完成指标的成员国和企业将采取惩罚性措施。2005年1月,欧盟碳排放交易方案(ETS)出台,该计划涵盖了欧盟25个成员国,列入1-2万个排放实体,占欧盟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欧盟通过把目标层层落实到各成员国和各个排放实体,形成强大的压力促使欧盟实现承诺目标。考虑到实施碳排放目标的难度,允许采取《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灵活机制,应用成本效率方式完成减排目标。同时,欧盟企业还可以在发展中国家以投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方式换取减排额度,实现减排目标。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碳金融产品。通过欧盟近几年的努力,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已经领先全球。
而中国在碳排放问题上的步伐是比较慢的,因为一直以来,在各个国际环境会议上都未对发展中国家采取减排的硬性指标。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会议,与各国密切合作,共同承担有区别的责任。虽然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但是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调整本国的经济结构,制定能源消费多元化的战略。并自觉地制定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国内减排目标,把碳排放问题引入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项目。目前中国与欧盟进行了多项合作。
2 中欧碳排放问题中的利益博弈
合作与博弈是事物矛盾的两极,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现今是全球的领头羊,为了取得碳排放问题的主导权,除积极出台减排政策之外,还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碳减排合作。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现在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因此积极与中国合作。但是在合作外衣下二者之间的博弈却是相当的激烈。
2.1 欧盟与中国在碳减排硬性指标上的博弈
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国际政治的铁律。各国在碳减排问题上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二氧化碳减排5%的目标,而对于发展中国未能规定减排指标。2012年《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即将实现,将步入“后京都时代”,因此国际社会迫切要求召开国际环境保护会议,解决下一阶段碳排放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召开了《哥本哈根会议》。在此次会议过程中,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具体指标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
按照巴厘岛路线图规定,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度减排。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建议,至2020年,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至少要减排25%至40%。在中期减排目标问题上,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期减排目标的立场分歧较大。中国和77国集团要求发达国家至少减排40%。而发达国家做出的承诺离2020年减排25%的最低目标仍有距离。欧盟试图摆脱以前做过的承诺。而中国当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现今中国正在大力的发展经济,因此环境形势严峻,规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对中国经济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因此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和欧盟就此发生了剧烈的辩论和争议。中国认为处理碳排放问题应该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欧盟应对历史上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负责,首先采取确实的行动履行承诺,实现碳减排目标。
2.2 中欧在资金技术支持中的博弈
碳减排是一项复杂、高花费的工程,低碳排放策略的实施需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中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也无法满足碳排放工程对高技术的要求。启动减少碳排放项目迫切需要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欧盟在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上含糊其辞,却在其他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2.3 单轨双规谈判机制博弈
在《京都议定书》中对发达国家规定了明确的强制性碳减排目标。这些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进行《京都议定书》(KP)机制的谈判,指定2010年后发达国家的第二期减排承诺。另一种谈判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长期合作行动(LCA)机制。这种双轨制有利于维护公平、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欧盟联合美国在会议一开始就要求改双轨谈判制为单轨制,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统一的框架下谈判,提出要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包括《京都议定书》要素绑定的法律协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减排承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坚决反对这一方案,并指出双轨制是发展中国家的谈判底线。中国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坚决反对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不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承受能力,一味要求中国承诺具体减排目标。
2.4 中欧碳排放问题领导权的博弈
欧盟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程度高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压倒性优势,在碳减排目标上比较容易实现目标。因此从一开始就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发起国际气候变化会议的谈判,特别是在《京都议定书》上首先作出减排承诺,承诺到2010年为止,减排8%的目标就充分暴露了欧盟觊觎碳排放问题的领导权的野心。之后欧盟为实现这一承诺制定了一系列碳减排目标,以争夺碳排放问题的领导权。
而中国一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认为欧盟等发达国家在过去几百年工业发展当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首先作出减排承诺,采取减排措施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欧盟利用碳排放问题当作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施压,企图致中国于国际社会于不利地位,这是中国坚决反对的。因此采取各方努力,与发展中国家一道组成77国集团与发达国家博弈。同时也与美国等国发起签订《清洁能源发展协议》以抵制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的诘难。
2.5 中欧对碳排放问题发展权益的博弈
发展权益是每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权利,每一个国家都有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何种发展道路,不受任何人干涉。保护国家发展空间,维护国家发展权利是每一个国家的目标。
首先,1997年l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欧盟为了抢占碳交易市场,加紧碳交易市场建设,目前形成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气候交易所、法国的未来电力交易所、德国的欧洲能源交易所和伦敦气候交易所等几大气候交易所,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额站世界碳交易的很大比重。为了剥夺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欧盟在国际气候会议上一再要求中国承诺碳减排目标。企图利用欧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碳减排目标,使中国购买欧盟碳排放权,以此增加中国企业发展的成本,达到剥夺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目的。
其次,随着中国不断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害怕中国发展与强大,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发展,以起到打压中国、压缩中国发展空间的目的。所以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一直致中国于不利,使中国对此不得不有所防范。任何企图挤压中国发展空间,侵犯中国发展权益的幻想和行为都会得到中国坚决反对。
2.6 中欧碳关税博弈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泛滥于全球贸易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保护本国企业或者利用贸易保护主义遏制发展中国家贸易出口,进而达到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各种各样的保护手段,五花八门。其中近几年来的贸易“绿色壁垒”层出不穷。
当前欧盟的一些成员国提出“碳关税”的概念,对国际贸易的商品征收“碳关税”,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国际贸易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由于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还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成本比较高。如果“碳关税”被欧盟大多数成员国接受,对中欧贸易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而中国当前正致力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多方努力控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和泛滥,如欧盟征收碳关税将影响中欧关系。所以中国在碳关税问题上一直是采取坚决反对的态度,希望欧盟不要征收碳关税。
中欧在碳排放问题牵涉到众多重大的利益关系,关系复杂,博弈将长期存在,同时在博弈的过程中合作也是一种常态,合作与博弈共存。中欧在碳问题上矛盾的解决,需要具备足够的条件。中欧碳问题是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方面,与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共进退,因此,与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余光英,祁春节.国际碳减排利益格局:合作及其博弈机制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2] 刘华,李亚.欧盟碳交易机制实践.全球视线,2010.
[3] 杨杨,杜剑.低碳经济背景下欧盟碳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煤炭技术,20l0.3.
关键词 中国 欧盟 碳排放问题 博弈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Gameplaying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an Union on Carbon Emission Problem
CAO Changhui, HU Changmei
(Public Management Colleg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The globle climate problem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which was common concer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European Union ranks in the head of reduce carbon emission of the world, it actively works for the leadership and discursive power of carbon emission problem. However, China is the biggest develop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whose economic society is rapid devolopping, too. So European Union and China cooperate in carbon emission as well as gameplaying intensely on their profi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articular aspects of their game playing.
Key words China; European Union; carbon emission problem; gameplaying
1 中欧碳排放问题的演进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特别是全球气候的不断升温给世界造成了很大的担忧和恐慌。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势在必行,首要的问题就是减少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由此碳排放问题产生,并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国际社会在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被认为是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之一,并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了《京都议定书》,该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的义务。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0年必须完成的消减目标是:欧盟8%、美国消减7%、日本消减6%、加拿大消减6%、东欧各国消减5%~8%。欧盟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所有之中最高的,从此之后,欧盟根据目标,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消减碳排放政策。
为了兑现承诺,欧盟根据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设定了各成员国具体的减排指标,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到2012年完成指标,对于未能完成指标的成员国和企业将采取惩罚性措施。2005年1月,欧盟碳排放交易方案(ETS)出台,该计划涵盖了欧盟25个成员国,列入1-2万个排放实体,占欧盟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欧盟通过把目标层层落实到各成员国和各个排放实体,形成强大的压力促使欧盟实现承诺目标。考虑到实施碳排放目标的难度,允许采取《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灵活机制,应用成本效率方式完成减排目标。同时,欧盟企业还可以在发展中国家以投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方式换取减排额度,实现减排目标。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碳金融产品。通过欧盟近几年的努力,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已经领先全球。
而中国在碳排放问题上的步伐是比较慢的,因为一直以来,在各个国际环境会议上都未对发展中国家采取减排的硬性指标。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会议,与各国密切合作,共同承担有区别的责任。虽然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但是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调整本国的经济结构,制定能源消费多元化的战略。并自觉地制定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国内减排目标,把碳排放问题引入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项目。目前中国与欧盟进行了多项合作。
2 中欧碳排放问题中的利益博弈
合作与博弈是事物矛盾的两极,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现今是全球的领头羊,为了取得碳排放问题的主导权,除积极出台减排政策之外,还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碳减排合作。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现在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因此积极与中国合作。但是在合作外衣下二者之间的博弈却是相当的激烈。
2.1 欧盟与中国在碳减排硬性指标上的博弈
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国际政治的铁律。各国在碳减排问题上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二氧化碳减排5%的目标,而对于发展中国未能规定减排指标。2012年《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即将实现,将步入“后京都时代”,因此国际社会迫切要求召开国际环境保护会议,解决下一阶段碳排放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召开了《哥本哈根会议》。在此次会议过程中,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具体指标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
按照巴厘岛路线图规定,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度减排。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建议,至2020年,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至少要减排25%至40%。在中期减排目标问题上,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期减排目标的立场分歧较大。中国和77国集团要求发达国家至少减排40%。而发达国家做出的承诺离2020年减排25%的最低目标仍有距离。欧盟试图摆脱以前做过的承诺。而中国当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现今中国正在大力的发展经济,因此环境形势严峻,规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对中国经济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因此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和欧盟就此发生了剧烈的辩论和争议。中国认为处理碳排放问题应该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欧盟应对历史上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负责,首先采取确实的行动履行承诺,实现碳减排目标。
2.2 中欧在资金技术支持中的博弈
碳减排是一项复杂、高花费的工程,低碳排放策略的实施需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中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也无法满足碳排放工程对高技术的要求。启动减少碳排放项目迫切需要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欧盟在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上含糊其辞,却在其他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2.3 单轨双规谈判机制博弈
在《京都议定书》中对发达国家规定了明确的强制性碳减排目标。这些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进行《京都议定书》(KP)机制的谈判,指定2010年后发达国家的第二期减排承诺。另一种谈判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长期合作行动(LCA)机制。这种双轨制有利于维护公平、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欧盟联合美国在会议一开始就要求改双轨谈判制为单轨制,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统一的框架下谈判,提出要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包括《京都议定书》要素绑定的法律协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减排承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坚决反对这一方案,并指出双轨制是发展中国家的谈判底线。中国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坚决反对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不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承受能力,一味要求中国承诺具体减排目标。
2.4 中欧碳排放问题领导权的博弈
欧盟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程度高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压倒性优势,在碳减排目标上比较容易实现目标。因此从一开始就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发起国际气候变化会议的谈判,特别是在《京都议定书》上首先作出减排承诺,承诺到2010年为止,减排8%的目标就充分暴露了欧盟觊觎碳排放问题的领导权的野心。之后欧盟为实现这一承诺制定了一系列碳减排目标,以争夺碳排放问题的领导权。
而中国一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认为欧盟等发达国家在过去几百年工业发展当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首先作出减排承诺,采取减排措施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欧盟利用碳排放问题当作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施压,企图致中国于国际社会于不利地位,这是中国坚决反对的。因此采取各方努力,与发展中国家一道组成77国集团与发达国家博弈。同时也与美国等国发起签订《清洁能源发展协议》以抵制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的诘难。
2.5 中欧对碳排放问题发展权益的博弈
发展权益是每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权利,每一个国家都有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何种发展道路,不受任何人干涉。保护国家发展空间,维护国家发展权利是每一个国家的目标。
首先,1997年l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欧盟为了抢占碳交易市场,加紧碳交易市场建设,目前形成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气候交易所、法国的未来电力交易所、德国的欧洲能源交易所和伦敦气候交易所等几大气候交易所,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额站世界碳交易的很大比重。为了剥夺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欧盟在国际气候会议上一再要求中国承诺碳减排目标。企图利用欧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碳减排目标,使中国购买欧盟碳排放权,以此增加中国企业发展的成本,达到剥夺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目的。
其次,随着中国不断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害怕中国发展与强大,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发展,以起到打压中国、压缩中国发展空间的目的。所以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一直致中国于不利,使中国对此不得不有所防范。任何企图挤压中国发展空间,侵犯中国发展权益的幻想和行为都会得到中国坚决反对。
2.6 中欧碳关税博弈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泛滥于全球贸易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保护本国企业或者利用贸易保护主义遏制发展中国家贸易出口,进而达到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各种各样的保护手段,五花八门。其中近几年来的贸易“绿色壁垒”层出不穷。
当前欧盟的一些成员国提出“碳关税”的概念,对国际贸易的商品征收“碳关税”,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国际贸易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由于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还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成本比较高。如果“碳关税”被欧盟大多数成员国接受,对中欧贸易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而中国当前正致力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多方努力控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和泛滥,如欧盟征收碳关税将影响中欧关系。所以中国在碳关税问题上一直是采取坚决反对的态度,希望欧盟不要征收碳关税。
中欧在碳排放问题牵涉到众多重大的利益关系,关系复杂,博弈将长期存在,同时在博弈的过程中合作也是一种常态,合作与博弈共存。中欧在碳问题上矛盾的解决,需要具备足够的条件。中欧碳问题是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方面,与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共进退,因此,与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余光英,祁春节.国际碳减排利益格局:合作及其博弈机制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2] 刘华,李亚.欧盟碳交易机制实践.全球视线,2010.
[3] 杨杨,杜剑.低碳经济背景下欧盟碳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煤炭技术,20l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