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增强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max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用5、 10、 15、 20 μmol/L的小檗碱作用于宫颈癌细胞Siha、 HeLa、 Caski记为给药组,同时以只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的细胞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48 h细胞存活率,计算小檗碱半数抑制浓度。用半数抑制浓度的小檗碱作用于宫颈癌Siha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细胞周期素B1(Cyclin Bl)、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STAT)、磷酸化的STAT3(p-STAT3)表达水平。含有半数抑制浓度的小檗碱培养液培养宫颈癌Siha细胞24 h后,用0、 2、 4、 6、 8 Gy X射线照射细胞,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

结果

小檗碱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为:Siha、 Caski、 HeLa,半数抑制浓度依次为(16.84±3.52)、 (23.54±8.67)、 (21.86±6.35)μmol/L。17 μmol/L的小檗碱能够促进宫颈癌细胞Siha凋亡(t=56.847,P<0.01),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t=47.251,P<0.01),并抑制宫颈癌细胞中Cyclin B1、 CDK1、 p-STAT3表达,促进Cleaved Caspase-3表达,对宫颈癌细胞中STAT3表达没有影响。17 μmol/L的小檗碱能够降低宫颈癌细胞的存活分数,放射增敏比为1.550。

结论

小檗碱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增加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PHNEN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按照2010年WH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分级方法进行分类,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0例PHNEN患者中,神经内分泌瘤6例,均为G2级,其中类癌5例,不典型类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均为G3级,其中不典型类癌1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icotinib)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icotinib和CIK对HCC827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icotinib作用CIK表型的变化。结果1.5、3、6、12 μmol/L icotinib对HCC827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
目的分析替吉奥和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乳腺癌(ABC)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病理确诊的154例ABC患者,将患者分为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其中替吉奥组给予单药替吉奥或者联合三代化疗药,卡培他滨组给予单药卡培他滨或者联合三代化疗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54例ABC患者中,替吉奥组70例,卡培他滨组84例。
目的通过高通量靶向基因检测(TPS)技术探查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的基因。方法收集22例单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提取DNA,利用Haloplex方法对356种已知恶性肿瘤相关基因进行文库捕获,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平台进行TPS,测序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插入缺失标记(SNP/InDel)位点数据库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将22例患者根据放疗近期疗效分为放射敏感组(CR+PR)和放
目的探讨改良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在甲状腺髓样癌(MTC)诊断中的价值,以及MTC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良性结节的超声征象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超声检查且术后经病理证实的6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MTC 64例,PTC 414例,良性结节168例,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采用改良的TI-RADS对病灶进行分级,分析其对MTC诊断的正确率及MTC的超声特点。结果改良TI-
目的探讨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p16/Ki-67双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7月至11月间参加宫颈癌筛查并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的980名35~64岁妇女纳入研究,对留存细胞学标本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16/Ki-67在HPV16/18组和其他HR-H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ESCC)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pN阳性)患者的预后及其术后化疗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1年行胸腹两野食管癌根治术、术后pN阳性、生存时间≥3个月的胸段ESCC患者329例。其中男246例,女83例,中位年龄61岁。原发肿瘤位于胸上、中、下段分别为23、226和80例。单纯手术114例,术后化疗215例。分析影响胸段ESCC术后pN阳性患者生存的因素,以及术后化疗对患者生
目的探讨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间进行放疗及同期放化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CD4+CD25+CD127low/-Treg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乳腺癌来源间质干细胞(BC-MSCs)及癌旁组织来源间质干细胞(BN-MSCs),探讨其对顺铂(DDP)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BC-MSCs和BN-MSCs,成骨、成脂诱导法检测BC-MSCs的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C-MSCs和BN-MSCs的表面标记。收集BC-MSCs和BN-MSCs 48 h培养上清液,分别与DDP共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