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nfa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促进企业以各种方式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实践和探索了现代学徒制实践成果——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双高”建设)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该模式可以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中得到应用与推广。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08-02
   以我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双高”建设)黑色冶金技术(不锈钢智能化生产)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综改示范区企业太原矿机电气有限公司、山西新富升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科达自控有限公司、山西向明智控有限公司及山西平遥减速器有限公司等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的形式包括实地参观、访谈、调查问卷、电话访问、电子邮件等,得出了以建立校企联络站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可行性分析、企业现场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及维护与检修为核心内容的调研报告。通过与山西职业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了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校企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信息共享、利益共赢、文化共融的育人模式建设方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部分行业专家,专家通过分析产业需求、生产过程和职业标准,聚焦人才供需错位、技术服务能力不足、信息沟通交流不畅、合作办学意愿不强、文化融合不深等校企合作问题,提出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走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信息共享、利益共赢、文化共融的“五共”校企合作之路。
   一、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信息共享、利益共赢、文化共融的“五共”育人模式
   (一)依托建邦产业学院,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人才共育、信息共享、文化共融
   在全面落实教育厅关于高职扩招有关要求的基础上统筹校企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形成校企分工合作、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我院与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建邦产业学院,2019年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43人,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37人,考虑生源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半工半读、工学结合、送教进企的模式进行,在企业设立教学点。教学方式以教师集中授课、线上辅导、学生自学等形式进行,通过送教进企的教学模式,教师向学生传递了学校文化信息,学生向教师反馈了企业文化信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实现校企信息共享、文化共融。
   (二)专业领军人才引领,实现技术共研
   我院根据《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及《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学术(技术)带头人聘任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出台相应政策柔性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包括专业领军人物、技能大师及企业技术带头人,2021年3月,机电一体化专业引进山西新富升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赵瑞峰作为特聘专业领军人才,通过赵瑞峰的带动引领,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山西省科技厅项目三项。按照建邦产业学院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进程,以赵瑞峰为总指导,学院派指导教师,企业派指导工程师,以学员为项目组成员,针对企业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申报了13个以“学以致用、建业兴邦,解决一个生产难题、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学习一点科研方法、完成一年综合实践、产出一些技术成果、提升一次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横向课题,项目包括新产品开发、工艺设备改造及技术升级创新等,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及学员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实现技术共研。
   (三)校企合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实现利益共赢
   与山西省平遥减速器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一方面对《一种防超载式矿井提升绞车》与《易调整绞车传动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进行成果转化,后期将与山西省平遥减速器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实用新型专利成果转化产品合同,必将为校企双方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利益共赢;另一方面安排机电一体化专业2020级共360人分批次去该公司进行机械设计基础现场实训,通过现场实训,使学生认识专业主要岗位、岗位涵盖的工作任务,需要哪些专业、合作、管理等综合能力。熟悉完成岗位任务所需哪些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企业文化,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奠定基础。
   (四)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
   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群专业建设的整体要求,创新建设理念,拓宽建设路径,做实建设举措,系统规划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课程标准,整合实训资源,校企共同对实训基地的场所、功能、设备、规模、环境等进行了整体规划。与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原有实训室基础上引进智能制造和智能化冶金生产先进技术及设备,新建机电设备装调实训中心和机电设备智能化应用中心,包括综合实训单元、机器人装调设备、数控设备维护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产线设备等以及智能机电设备、冶金点检设备等,根据每一个实训室中心的核心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和装备水平,配备不同的基础、专项、综合、拓展组合模块,保证教学技能的递进逐级提升。实训基地将全面推行理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课程职场化训练、1+X试点、技能大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教学教材教师教学模式全面改革,实训基地将打造具备“产、学、研、培、创”综合功能平台,为装备制造业、智能冶金产业一线培养大批智能设备运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五共”育人模式的创新点
   本育人模式着重于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信息共享、利益共赢、文化共融的校企命运共同体。理论创新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新发展”为原则,注重校企双方优势互补,推动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信息交流、利益分配、文化融合等五个方面的“对接”,形成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校企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信息共享、利益共赢、文化共融的办学模式;实践创新是与合作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共享、共建、共育的合作模式,探索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信息共享、利益共赢、文化共融的校企合作之路。本次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和应用于高职院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实际中。
   三、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信息交流、利益分配、文化融合等五个方面“对接”不够紧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虽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以及顶岗实习、科技合作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但只是体制外的有限参与,很少有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目标确定、课程选择以及教育成果测评。企业还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职业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企业是职业教育决策的旁观者,校企双方并没有真正融合,企业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影响有限,有些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育学生”可能会因为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而放弃与学校继续合作,合作持续性不强。
   四、结论
   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需要校企双方长期优势互补、深入合作,前期缺乏系统研究和统筹规划,致使校企融合不能深度开展,今后要充分考虑有效教学构成因素、产教融合深度、培育对象情况等。此外,在校企合作、社会培训体系以及科研创新团队等方面还需要协调多方面因素并做好統筹规划,积极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20(1):49-52.
   [2]深化校企合作助推“双高”建设[J].广西教育,2021(3):14-15.
   [3]平静.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重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3):83-85.
   [4]李金.冲突与整合: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责任的双维价值向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7):47-52.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周星驰6月份度过了自己的48岁生日。48岁的星爷事业版图日益扩大,近日投资更进账6亿港元,并可能从房地产转而进军股市,变身股市大亨。  星爷生日,他表示没特别庆祝,每天除了开会还是开会,周星驰接下来可能和《少林足球》动作导演程小东再度合作科幻武侠大片。  最近周星驰以3亿港元卖掉香港尖沙咀商场Granville Identity,3亿包括银行贷款、新发股份等,获得帝通国际公司24.21%股份,可能
[摘 要] 产业大学是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起源于英国的“产业大学”,是公办高职院校与社会资本合办的办学机构,是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趋势。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是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实行市场化运作,具有产业服务的功能,从二级学院向独立法人发展,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产业学院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不断增加
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专业.然而工商管理教学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改革,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潮流.立足于工商管理教育分析,分别从“工商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具体措施”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