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心灵 完善人格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anm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学业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就业问题困扰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尝试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状况分析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育心灵的应对策略,旨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爱和尊重是培育心灵的前提保证。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心理敏感且脆弱。尊重、信任学生实际上就是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实现育人的和谐保证。培育心灵,塑造灵魂,健全情感,完善人格,这便是教育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要理解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绝不能武断地对待学生,也不能草率地、肤浅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原则,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信任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全身心地积极接受教师的帮助与教诲。
  宽容接纳学生是培育心灵的首要手段。面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教育背景、性格迥异、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学生,尤其是五年制学生,教师更要接纳、感化这些学生,抓住心灵培育的契机,在情感上感染学生,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错误上包容学生。尤其是针对那些“后进生”,教师要抓住他们追求上进的心理,因势利导,及时鼓励,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奋发有为,让他们从进入校园,就产生一种“从头做起、改变自我、重塑自我”的迫切心理,鼓励他们勤奋学习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将来走向社会、谋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课堂内外渗透是培育心灵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强调“能力为本”,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高素质的职业道德品质,而职业道德情操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经过渗透、吸收而逐渐内化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将来就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创设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注重讲授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知识和技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角,敢于、乐于提出问题,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热爱所学专业,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增强竞争意识,获取奋进的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时机,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学会致歉在培育心灵中体现超级魅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一旦有错或存在失误,向学生表示致歉,不仅体现的是教师的修养或度量,而且体现的是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真诚致歉会在培育学生心灵的过程中体现出超级魅力,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更会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同时教师人格也会得到升华。师生间、生生间的真诚致歉是培育学生心灵的法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遵其嘱”,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教师学会致歉既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也是自我安抚心灵的需要,在改善与学生关系的时候,也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
  公正评价是培育心灵的最高体现。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育公平的道德要求。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态度、自我要求和自我努力的程度上都是不同的,教师应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正确分析存在的各种差异,做出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接受能力乃至性格不同,教师在表扬和批评的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对谨小慎微、自尊内向的学生的批评则应温和委婉些。教师应因材施教,褒贬得当,赏罚分明,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能姑息迁就,而应态度鲜明,严肃指出,必要的批评乃至处罚同样可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达成鼓励先进、帮助落后的教育效果。
  教育其实就是培育心灵的工作,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和努力完成。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路携行,一路缤纷。
  ■ 编辑 吴君 ■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纪念品》融入多种伴奏织体,从而表现不同的舞曲风格.
高校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与思想舆论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的重任,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思想保障和政治保障,高校党建工作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图对高校党建中的思想政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是其中一项重要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应达到五级要求,其中包括能够在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但现实中,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012年3月,我们开始尝试将“口语伙伴”网络口语平台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提高了语言的准确度。
作为我国政法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库与智囊库,肩负着推动国家政治进步、法治昌明、社会繁荣的神圣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的发展建设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  2009年是学校恢复招生30周年,又恰逢学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何借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觉用科学发展观分析、破
期刊
是由山东省气象局主管并与山东气象学会共同主办的,是我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气象科学技术刊物.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载着丰硕的成果,迎来了她的20岁生日,
我校的家长群体大多是进京创业的文化水平、生活水平都比较高的年轻人。在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愿意用自身的行动表示对教师的满意。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分寸——与家长既要保持生活上的远距离,又要保持心灵上的近距离,让家校之间的协作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呢?  明理——让教师明白廉洁从教的意义  在建校之初,我校就将廉洁从教的理念作为全员德育队伍的打造标准,制定了《德育三年规划》《一日校园生活常规管理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新生事物,在办学机制、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对独立学院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总结提炼成功的办学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对问卷调查及走访座谈的情况进行总结梳理,笔者认为,目前
“内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功夫。关于教师的“内功”,笔者认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研究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刘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这样讲到:我们今天的中国数学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二:一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不幸福;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升学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数学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常态课抓起,修炼教师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客观要求下,当代大学生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承者,而且逐渐成为知识创新过程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群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实践证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