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乡镇科学发展评价研究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县域科学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极,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对孝义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健全孝义城镇体系及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乡镇发展 因子分析 评价体系 构建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2-074-03
  乡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乡镇科学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仅关系着乡镇自身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着一个县域的科学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构建乡镇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分析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乡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镇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1.指标选取原则。乡镇是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多方面的,任何单项指标都无法全面而客观地反映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所以需要构建一套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价,该指标体系即是利用多个指标从不同侧面、方位、多角度地对区域经济社会进行评价,要具有导向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和绩效性。
  2.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将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一类是社会人文发展水平指标进行乡镇科学发展定量评价。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农村经济总收入X1、农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X2、工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X3、耕地面积X4、粮食总产量X5、农村用电量X6、农业机械总动力X7、乡镇企业产值X8、乡镇企业上缴税金X9、乡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比重X10,共10个指标。涉及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劳动力情况。
  社会人文发展水平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X11、总人口X12、非农人口比重X13、年末出生人口X14、小学初中学校个数X15、师生人数比X1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所X1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X18,共8个指标。涉及乡镇人口、城镇化、农民生活、教育文化水平、社会保障等。
  3.评价方法选择。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方法,将指标中相关性较高的变量转化为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因子分析是把关系比较密切的、相关程度较高的几个变量归为一类,每一类组成一个因子,用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线性加权法对各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进行定量评价。
  4.评价体系计算过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及其特征值、特征向量。由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A=(aij),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3)建立因子模型。设X1,X2,…,Xn为原观测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找到影响这些变量的公共因子F1,F2,…,Fm(m  上式中的F1,F2,…,Fm称为公共因子,εi称为Xi的特殊因子。
  (4)确定因子贡献率和累计贡献。
  (5)对因子载荷阵作正交旋转。
  (6)计算因子得分,权数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7)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反映各乡镇经济总体发展程度。标准化处理的结果使得最终得分没有满分,零分表示乡镇的平均水平,正分表示高出平均水平的程度,负分表示低于平均水平的程度。
  二、乡镇科学发展实证分析——以孝义乡镇为例
  2014年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结果显示,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山西省孝义市排名第65位,是山西唯一入围的县级市,这是孝义市自2007年至今连续7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榜单。孝义市是山西“扩权强县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双试点,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等方面走在全国其他资源型市县的前列,这与孝义各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目前,孝义市所辖7个镇、5个乡,乡镇总面积819.51平方公里,占孝义市总面积的86.63%。人口27.9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0%。乡镇企业总产值308.77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7.2%,且各乡镇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各不相同,在资源型县份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鉴于以上考虑,本文选取山西孝义为例,对乡镇发展进行评价研究。
  1.运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2.计算变量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以及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1可以看出,前4个主因子的贡献率达到84.869%,因此选择这4个作为主因子进行分析。通过碎石图(见图1)也可以看出:第1个因子特征值很高,解释原有变量贡献最大。以此类推,特征值逐渐变小,第5个以后的特征值越来越小,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因此提取4个因子是合适的。
  从表2可以看出:
  第一主因子在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乡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年末出生人口、农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等指标上有较大的正载荷,因此该主成分主要表明农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作为乡镇农业指标。
  第二主因子在农村经济总收入、工业收入占经济收入的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乡镇企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师生比等指标上有较大的正载荷,因此该主成分主要表征乡镇经济发展规模及水平,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指标。   第三主因子在总人口、非农人口比重指标上有较大正载荷,表明人口是劳动力的重要基础,因此该主成分主要反映劳动力方面的情况,作为劳动力的指标。
  第四主因子在乡镇企业上缴税金这个指标上的载荷大,反映乡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因此该主成分反映了乡镇的工业发展概况,作为乡镇工业指标。
  3.计算各乡镇综合因子得分,列出因子得分表,并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各乡镇的综合测评得分,公式如下:
  ZF=26.201%*FAC1_1+23.760%*FAC2_1+17.921%*FAC3_1
  +16.9839%*FAC4_1
  其中ZF为各乡镇的综合得分,FAC1_1,FAC2_1,FAC3_1,FAC4_1为各乡镇的因子得分,系数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综合得分高低表明乡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强弱,详见表3。
  4.综合得分的结果分析。综合得分量化反映了各乡镇经济总体发展程度。由因子得分矩阵可以看出,在因子1上得分较高的有大孝堡乡、兑镇镇、西辛庄镇、下栅乡,表明这些乡镇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南阳乡、柱濮镇等乡镇得分为负数,表明乡镇农业发展落后。在因子2上得分较高的有梧桐镇、兑镇镇,表明这些乡镇的经济综合实力较高;驿马乡、下栅乡得分最低,表明乡镇的经济综合实力较低。在因子3上得分较高的有阳泉曲镇、兑镇镇、高阳镇,表明劳动力资源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好;在因子4上驿马乡、梧桐镇和大孝堡乡得分高,表明工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
  从综合得分情况看,兑镇镇、梧桐镇、大孝堡乡、阳泉曲镇、高阳镇这五个乡镇的得分为正,排名位居前五,表明乡镇的总体发展程度较高;驿马乡、下堡镇、柱濮镇、西辛庄镇、下栅乡、杜村乡、南阳乡这七个乡镇的得分为负数,表明乡镇的总体发展程度较低。
  三、对策建议
  乡镇是县域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主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加快乡镇科学发展事关县域科学发展大局。立足孝义各乡镇实际和评价分析结果,结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建议如下。
  1.以中心镇和社区化中心村为抓手,重点推进乡镇发展。根据非均衡区域经济理论,选择其中一部分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重点发展,通过政策、技术等措施的引导,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镇聚集,让重点镇超前发展。依靠重点镇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乡镇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2.进一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乡镇和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业的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是集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社会化、企业化为一体的经营模式,通过农业的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3.坚持走工业新型化道路发展乡镇经济。乡镇要树立“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和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确立乡镇经济发展思路的定位要与乡镇的基本条件相适应,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加速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小规模种植向规划带、规模经营区发展,由传统的小作坊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发展新局面,备足乡镇发展后劲。
  4.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合理调整、优化乡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行多业并举,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乡镇企业布局也应从分散型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型转变,提高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
  [项目支持:县域发展研究院科研项目资助计划,项目编号:XYFZZSKT2013]
  参考文献:
  [1] 孝义市统计局.孝义市“十一五”统计年鉴2012[A]
  [2] 李中元.孝义发展报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3] 黄河,郭小波.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湖北经济,2003(12)
  [4] 徐充,刘卫东.东北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乡镇经济,2005(2)
  [5] 王庆丰,党耀国,王丽敏.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18个县市为例[J],数据统计与管理,2009(3)
  (作者单位:韩芸,王云,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许守盘,中共孝义市委党校 山西孝义 032300)
  (责编:李雪)
其他文献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以及摄像机的普及,对于自动视频分析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视频分析中的一项基本任务,视频目标跟踪旨在在连续的视频序列中跟踪指定物体,并标明被跟踪物体的位置和尺寸,确定目标的运动轨迹,为后续目标的行为分析和理解奠定基础。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优秀算法提出,但是由于视频序列具有尺度变化、目标快速运动等属性,目标跟踪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另一方面,很多应用场景如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都对算法的安全性与鲁棒性要求较高,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抗样本对于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能造成大幅度性能下降。故本文从
摘 要:后勤服务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医院体系正常运转的支持系统,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医院的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实行后勤改革,必须要保持后勤的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稳步推进的发展策略。将后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成立后勤服务总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逐步将医院办后勤转变为医院购买后勤服务。同时,建立有偿服务评价体系和价格体系,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加强财务管
期刊
摘 要: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3月28日发布《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文章从分析中国小微型企业现状及发展瓶颈入手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在当下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建设小微型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小微型企业信用建设,帮助小微型企业发展,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小微型企业 信用 大数据 平台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
摘 要:企业营销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基础,又是企业市场营销思想的综合体现。制定正确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是制定正确市场营销的立足点。文章以关系营销为基础,结合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机电)的实际,分析行业和公司现状,对公司所处市场环境进行SWOT分析,找出公司主要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公司内部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寻找公司优势与突破口,选择增长型市场战略,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关系营销 营
期刊
摘 要:民营企业实施厂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突破,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宁波志清实业有限公司持续开展实施厂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论述了新常态下对民营企业如何实施厂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创新发展的路径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 厂务公开 民主管理 路径 措施  中图分类
期刊
编者按:当前,无论是社会经济生活现实的发展,还是经济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对现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必须有根本性突破的阶段。经济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需要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不仅需要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需要吸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经济学发展也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12次学术讨论会”上,北京师范大
期刊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城市建设者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去丰富城市文化建设内容;同时,城市文化建设也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关键词:全球化 民族文化 城市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3,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
期刊
摘 要: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居民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工程,对改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条件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从保障性住房的内涵入手,介绍了江苏省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现有融资模式的弊端,并介绍了国外较为成熟的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江苏省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融资模式 江苏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新常态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风险日益增加。在全球深化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期,新兴经济体转型发展步伐却相对滞后,国内各种结构性矛盾也愈发凸显。如何适应全球经济新常态,加速新兴经济体结构均衡发展,新李斯特学派作为以欠发达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说,将为之提供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新常态 新兴经济体 新李斯特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
期刊
摘 要:网络计划技术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运用数学方法发明的一种成功的计划管理技术,这种管理方法也因其制图、计算较为繁琐复杂,故而不易被一般人读懂和掌握,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普及。在工作管理实践中发现、研究并总结出一种名为“综合表”的管理方法,同样具有网络计划技术的管理功效。通过两种管理方法各方面的对应比较,从对事物过程的表达描述,图表的绘制与数据的计算,应用的范围,图表的理解与使用等方面,论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