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北部地区是日本栗的新兴栽培区域,近年来日本栗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发展到600公顷。在引进的十多个日本栗品种中,中熟品种筑波表现最佳,表现出早实、丰产、稳产、抗虫性强、加工适应性好等优点。筑波栗平均单果质量20~25克,大小均匀,果皮褐色有光泽,外观漂亮,果肉淡黄色,有香气。5年生树亩产量达到453千克。现将筑波栗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建园
筑波栗最适土壤pH值为5.5~6.5,宜选择土层深厚、植被生长好、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的山地建园。
缓坡地:坡度10°~20°的山坡可采用高梯级种植,梯面宽4~5米,稍反倾斜,内侧开排水沟。陡坡地:坡度20°~35°,可因地制宜,采用挖鱼鳞坑,水平定位,先开2平方米平台,然后再打穴种植。
挖长1米×宽1米×深0.8米的种植穴,每穴施杂草、树枝40千克,鸡、猪粪10~15千克,石灰1千克,磷肥1千克。
2 栽植
2.1 培育优质苗木
可以先栽植实生苗,来年春季嫁接,也可以先行培育嫁接苗,春季选择优质苗木进行栽植。
2.2 配置授粉树
日本栗是异花授粉植物,配置授粉树不仅可提高坐果率,而且能提高三籽果比例,从而提高产量。授粉品种一般占15%~20%。筑波栗适宜的授粉品种有丹泽、国见等。
2.3 栽植密度
根据各地的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株行距可用2米×4米或3米×4米或4米×5米等。
2.4 栽植时间
从冬季落叶休眠后到春芽萌动前均适宜种植,但以春芽萌动前的2月下旬最好。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并用草复盖树盘。
3 幼树期管理
筑波栗幼树期管理主要内容有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整形修剪等,通过加强管理促使多抽梢,形成早结果早丰产的树冠,为实现丰产创造良好的树冠条件。早结果早丰产的树冠结构是:主干高0.4~0.6米,主枝3~5个,主枝间基部间隔约0.2米,且枝条分布均匀,疏落有致、树冠内膛通风透光良好。
3.1 定干整形
定植后根据芽的着生方向进行定干,在离地面0.6米处短截定干,选择角度适宜、生长良好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筑波栗采用自然开心形或变则主干形,结果母枝留量为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6~8条。
3.2 拉枝
拉枝最好在定植后第1年的冬季修剪后进行,拉枝角度以枝条延长线与主干成50°~60°角为宜。
3.3 抹芽
及时抹除嫁接口以下砧木上的萌芽,以节省养分。
3.4 摘心
一般在新梢长到0.35米时进行摘心。
3.5 疏除徒长枝
夏季生长期及时疏除徒长性枝条,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花芽分化。
3.6 合理施肥
幼树期的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以有机质和氮肥为主,磷、钾肥相结合,生长期施2~3次肥,每次每株施1千克左右。
一年生树主要以水施为主,在离主干0.1~0.2米处开一圈浅沟,将腐熟花生麸水1%+0.3%尿素或3%~5%鸡屎水+0.3%~0.5%碳铵或人粪尿施入沟内,施后覆土。
生长期结合喷药还可以进行根外追肥,选用多元核苷酸每包加50千克水+0.3%磷酸二氢钾+0.3%硼酸或硼砂等。
3.7 创造适宜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
日本栗多数种植在山地,要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质肥。深翻扩穴在定植后第2年进行,紧接原定植穴外围开宽0.4~0.5米,长0.7~1米,深0.5米的改土坑。每株1~2个穴,每穴施鸡、猪、牛粪10千克,绿肥、杂草15~25千克,石灰0.5千克。可在4—10月的新梢老熟后或冬季落叶后进行。
4 病虫害综合防治
日本栗病虫害比较少,一年用药3~4次。第1次用药时间为萌芽前,主要防治介壳虫和红蜘蛛;第2次用药是在介壳虫发生期,若虫爬行阶段未形成介壳前喷药防治,结合防治红蜘蛛;第3次用药在幼果期,防治红蜘蛛与食心虫类害虫;第4次用药在果实膨大期,防治食心虫类害虫。可选用以下农药:杀灭菊酯、敌百虫、毒死蜱等。
1 建园
筑波栗最适土壤pH值为5.5~6.5,宜选择土层深厚、植被生长好、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的山地建园。
缓坡地:坡度10°~20°的山坡可采用高梯级种植,梯面宽4~5米,稍反倾斜,内侧开排水沟。陡坡地:坡度20°~35°,可因地制宜,采用挖鱼鳞坑,水平定位,先开2平方米平台,然后再打穴种植。
挖长1米×宽1米×深0.8米的种植穴,每穴施杂草、树枝40千克,鸡、猪粪10~15千克,石灰1千克,磷肥1千克。
2 栽植
2.1 培育优质苗木
可以先栽植实生苗,来年春季嫁接,也可以先行培育嫁接苗,春季选择优质苗木进行栽植。
2.2 配置授粉树
日本栗是异花授粉植物,配置授粉树不仅可提高坐果率,而且能提高三籽果比例,从而提高产量。授粉品种一般占15%~20%。筑波栗适宜的授粉品种有丹泽、国见等。
2.3 栽植密度
根据各地的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株行距可用2米×4米或3米×4米或4米×5米等。
2.4 栽植时间
从冬季落叶休眠后到春芽萌动前均适宜种植,但以春芽萌动前的2月下旬最好。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并用草复盖树盘。
3 幼树期管理
筑波栗幼树期管理主要内容有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整形修剪等,通过加强管理促使多抽梢,形成早结果早丰产的树冠,为实现丰产创造良好的树冠条件。早结果早丰产的树冠结构是:主干高0.4~0.6米,主枝3~5个,主枝间基部间隔约0.2米,且枝条分布均匀,疏落有致、树冠内膛通风透光良好。
3.1 定干整形
定植后根据芽的着生方向进行定干,在离地面0.6米处短截定干,选择角度适宜、生长良好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筑波栗采用自然开心形或变则主干形,结果母枝留量为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6~8条。
3.2 拉枝
拉枝最好在定植后第1年的冬季修剪后进行,拉枝角度以枝条延长线与主干成50°~60°角为宜。
3.3 抹芽
及时抹除嫁接口以下砧木上的萌芽,以节省养分。
3.4 摘心
一般在新梢长到0.35米时进行摘心。
3.5 疏除徒长枝
夏季生长期及时疏除徒长性枝条,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花芽分化。
3.6 合理施肥
幼树期的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以有机质和氮肥为主,磷、钾肥相结合,生长期施2~3次肥,每次每株施1千克左右。
一年生树主要以水施为主,在离主干0.1~0.2米处开一圈浅沟,将腐熟花生麸水1%+0.3%尿素或3%~5%鸡屎水+0.3%~0.5%碳铵或人粪尿施入沟内,施后覆土。
生长期结合喷药还可以进行根外追肥,选用多元核苷酸每包加50千克水+0.3%磷酸二氢钾+0.3%硼酸或硼砂等。
3.7 创造适宜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
日本栗多数种植在山地,要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质肥。深翻扩穴在定植后第2年进行,紧接原定植穴外围开宽0.4~0.5米,长0.7~1米,深0.5米的改土坑。每株1~2个穴,每穴施鸡、猪、牛粪10千克,绿肥、杂草15~25千克,石灰0.5千克。可在4—10月的新梢老熟后或冬季落叶后进行。
4 病虫害综合防治
日本栗病虫害比较少,一年用药3~4次。第1次用药时间为萌芽前,主要防治介壳虫和红蜘蛛;第2次用药是在介壳虫发生期,若虫爬行阶段未形成介壳前喷药防治,结合防治红蜘蛛;第3次用药在幼果期,防治红蜘蛛与食心虫类害虫;第4次用药在果实膨大期,防治食心虫类害虫。可选用以下农药:杀灭菊酯、敌百虫、毒死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