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测评 接受它需要一颗清醒的心

来源 :母子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针对2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发展起来的“测评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不仅测评师、心理医师和早教师依赖于它,为人父母者更对诸如此类的测评量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现在,是到了拿一种清醒、客观、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儿童测评结果的时候了。
  
  目前常见的儿童测评系统
  
  教育程度测试系统
  例如,贝莉婴儿发育量表,主要用以测试2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的发育状况,包括精神、运动和行为三部分的测试题。可测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记忆、发音、语言能力以及控制自己身体程度、肌肉协调能力、手指的精细动作等。在测验的同时,由测验人员观察孩子的情绪、注意力、目的性等性格特点,然后根据量表算出受试者得分。
  
  词汇及感性思维测试系统
  又叫画图词汇试验,是通过皮博进图画词汇试验修订出来的一套量表,有30组图画,每组4张,测试者说出一个词汇后,要求孩子从4幅画中挑选出最合适词汇语境的一幅图画,适用于两岁半到三岁半之间的宝宝。
  
  


  智力测试系统
  国内已将韦克丝勒智力量表根据中国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修订和标准化,测试内容包括词语类和操作类两部分。词语类包括常识、算术、词汇、理解及背数,操作类包括填图、排列、积木、迷宫等,适合4岁以上儿童。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旧)”,就是用以下公式计算而得IQ=MA/CA×100,如一个7岁的孩子,经测验达到7岁儿童应完成的项目,其智力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都是7,智商为7÷7×100=100;如果完成了9岁儿童应完成的项目,其智商为9÷7×100=129;如果只完成了6岁儿童应完成的项目,其智商为6÷7×100=85.7。
  
  气质评估系统
  大部分测试题目与儿童的情绪、心理相关,测试结果分难养型、易养型、行动迟缓型及介于难养与易养之间、或介于易养与迟缓型之间的过度类型。此套气质评估系统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能动性评估系统
  大部分测试题改造自西方的测评表格,主要评估儿童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速度、对新环境新老师的适应力、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以及遭遇打击时的自我安抚力,测试结果将儿童分为主动型、被动型和外力带动兴奋型,主要用来评估孩子适应变化,调整自我的能力,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
  
  父母为何热衷各种测评
  寻找“我的孩子强于他人”的理论依据和心理支持
  我们发现,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不遗余力投入过多财力与精力的父母,早早将宝宝送入金牌早教机构或实验双语幼儿园,进行面面俱到的培养,或者双休日安排孩子上很多兴趣班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又可能对孩子的现状有所怀疑和不满的父母,最有可能成为各种测试评估的预约客户。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般只有不到50%的人会如愿。而我们也发现,依赖于测评结果来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变化,其正向的心理支持度,往往并不长久。
  希望发现孩子的天赋,及早为孩子设计出最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大部分针对婴幼儿的测评系统偏向于测主评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而人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在7岁以后再萌发出来。测评表格与生活的关键度不是最强,题目的表述也很难触及孩子发育发展的细节,也就是说,测评量表具象性的缺乏将很难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天赋,寻找孩子的天赋能力,父母还是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悉心观察,来全面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而不是单单依据一张测评表格来判断。
  为孩子的运动感觉能力滞后于常人时,希望通过测试发现孩子是正常的
  很不幸,大部分抱有此种目的的父母都会失望。70%~80%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生活中已经表现出运动感觉滞后的儿童,其活动能力落后,反射、肌张力和姿势异常的可能性高于常人。因此发育测试倒是越早越好,在孩子的滞后状态未形成或症状之前,对其进行功能训练,及时介入干预,可以减少病症的发生。对这一点,家长反而不要持侥幸心理。
  当遭遇“难养型”或“迟缓性”儿童时,希望通过测试评证实其教育方针没有错,错的是孩子的天生气质
  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孩子的天生气质无所谓好坏,都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因素,如“难养型”儿童好动、顽固、不听话,教育得不好,性格是会趋向被动、违拗和倔犟,但若教育引导得好,也容易表现出退缩行为,但大部分行动迟缓型儿童内心的情感其实相当丰富,智商也不低,只是不擅长在第一时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已,经过有效的教育引导,也能培养出机敏、坚持、乐观的儿童。因为测评结果证实了自动的担忧,就失去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动力,如此测评,反而造成了教育动力的不足或教育环境的软弱无力,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成为负面因素。
  
  左右测评结果的各种“偏差因素”
  
  在部分测评量表引进自国外,不一定
  符合中国儿童的生活经验
  尽管各类测评都有相当的科学性,但显然不宜把测验结果绝对化。因为量表中的题目难免受到儿童生活经验的影响,就是说一个孩子没有通过某个题目,可能仅仅是由于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各类儿童测评系统,大部分引进自国外,不一定符合中国儿童的生活经验,因此与国外同等发展程度的儿童相比,中国孩子的得分可能偏低。
  
  测评结果可能受到小儿当时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婴幼儿的心理极不稳定,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常常前一分钟还“很配合”、“有耐心”,后一分钟就“无耐心”、“烦躁不安”起来,如果父母还坚持要他做完测评表,他可能捣乱不配合,甚至故意乱指答案。测试时的环境是否安静、光线是否柔和、室温是否适中以及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心情是否舒畅注意力是否集中等,都直接影响了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常常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做同一套测评系统的试卷,每次结果都会有很大的波动。
  
  测评师的规范与经验很重要。儿科医生或亲子园教师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测评师。
  测评结果要大体上反映真实状况,减少偏差,测评师的资格和经验很重要。测评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医教复合人才”,他要拥有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中国儿童发展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领发的专业测评资格证书;要有关于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早教学的系统专业知识,有丰富的早教经验和临床干预经验,测评不只是在量化表上打勾,要得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测评结果,关键在于测评师能在婴幼儿测评时,对其个体能动性做出敏锐、客观的判断,然后对家长的早期教育做出正确指导。从这个意义上采说,测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有赖观察的,测评的结果准确与否,依赖于测评师的规范和经验。而儿科医生、亲子园教师甚至家长亲自上马做测评,都增加了测评结果的偏差。   测评实例分析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商业运作的测评方法,如:某老师通过测评量表指标来给孩子打分,然后把分数E-mail给“专家”,最后“专家”再把结果E-mail给老师,老师才能把测评结果给家长,并做指导。这种不全面的教育知道肯定是存在偏差的,因为它刚好缺少了测评过程中孩子能动性的个体实质表现。比如:某某3岁幼儿,要测评语言能力,测评量表中的指标内容:能“指物说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测评过程中的个体能动的表现记录:说话声音小、发音不准确、口形变化小、不会卷舌、说话时会掉口水。按以上情况,若单从测评量指标打分来看,结果是该孩子语言发展:优;但我们再通过测评过程中记录下的能动表现情况来看,综合结果是,该孩子的内部语言发展良好,有较好的认知基础,但外部语言发展滞后,建议:去医院排除口腔生理问题(如:舌、唇等的功能问题)的同时,解决教育问题(如:马上进行“榜样性”训练、口腔灵活度训练、送气训练等)。
  
  既不必“大喜过望”也不必“大失所望”
  
  拿到测试结果的刹那,父母的心态跌宕可能是从“天堂到沼泽”,也可能是从“尘世到天堂”。大部分人的心态是,如果测评结果令其大失所望,他可能会抗拒接受这一结果,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陷于沮丧与懊悔之中——有些父母懊悔去做测试,认为结果之残酷会让自己过早丧失对孩子的信心;而如果测评结果令父母大喜过望,父母又会飘飘然,认定孩子未来的成功,未来的出人头地已经得到了认证与保障。这两种“以测试为悲,以测试为喜”的态度,部是将测试结果夸大为“金科玉律”的一种体现,父母们没有意识到:
  
  无论怎样标榜“客观反映”的量表,都无法测出孩子在某一方面发展的全部状况。
  前面我们已经列出了左右测评结果的各种“偏差因素”,来反映任何一张测评量表,也不可能在孩子发育的某一方面反映得十分客观与全面。我们已经列出的是影响测评的“表格以外因素”,而其实,一张量表上的题目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会带有制表者的个体经验和主观认识,不足以反映出儿童在发育发展、智力、气质、能动性方面的全部状况。
  
  儿童各方面的可塑性强,测评的各项结果都可能承着教育与环境因素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早期的测评只能视为参考。
  以智力发育测评为例,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的早晚和发育的快慢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发育早,并不见得未来一直保持领先优势;有的发育晚,也不见得到了定一年龄的时候,不会“茅塞顿开”,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过人天赋。7岁以前的智商测试,对今后智力发展的预见性并不强,因此哪怕孩子智力一般或偏低,如果得到了良好的后天教育,处于一种良好的培养环境中,通过努力也可能“大器晚成”,而若因为早期测试结果优异,父母沾沾自喜,放松了必要的教育,孩子早期表现的潜力也可能很快用尽。
  
  决定成功的因素比所有的测评表格加起来还要多。
  切不可将各种测试结果当做“标签”,张贴在孩子身上,人前人后预言他未来的出息与成功与否。决定孩子未来是否成功的因素相当复杂,包括了所有可以量化测评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包括了很多无法预知的元素,如机遇、环境、各种与个性发展相关的偶然因素,后者,既无法预见,也无法在儿童期就来量化测评,而恰恰是后者,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影响力,起到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决定成功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它可能比所有测评表格的结果叠加还要复杂。在孩子走向成功的过程中,父母的高期待与一厢情愿只是起到一个非常有限的作用,测评结果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短期的、目前的。既如此,我们为何还要“以测评结果为喜,以测评结果为悲”,认为这是一个对孩子至关重要的结论?
其他文献
1 首先,剖析一下身为人父人母的自己对金钱的认识。你是否认为挣钱是一种理所当然或是积极的挑战?有钱会不会帮助你实现埋在心中的梦想?为了挣钱而付出的“苦难”是否必须?如果你的答案更倾向于否定,那么你想教自己的孩子拥有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了。你需要自己先仔细想想:金钱究竟能带给你什么,它从何而来。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能改变一些自己原来固有的态度呢。  2 评估一下自己平时的消费习惯
期刊
新妈妈十之八九都会有产后腰背酸痛的问题,产后体力消耗过大、喂奶姿势不正确、缺钙等都是造成腰背酸痛的原因,有效的瑜伽动作在缓解腰背酸痛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腰背的多余脂肪,收紧腰背部松弛的肌肉,可谓一举两得。      田孝琴  师从于著名瑜伽师Yogi Mohan。系统学习了瑜伽理论、体位法、呼吸控制法、清洁法及瑜伽教学法,完成悠季瑜伽全美瑜伽联盟专业教师200小时培训课程。获得印度Kaivalyad
期刊
卸妆棉    适合人群:旅途中或是午间补妆的妈妈  卸妆棉片通常是指那种带有卸妆乳液的化妆棉,比较适合旅途中或应急使用。卸妆棉片是否能够完全卸除彩妆,必须视洁面布的功能及成分而定。一般的卸妆棉片在简便及快速的卸妆后,必须再次使用洁面乳类的产品做清洁。懒妈妈若是希望减少双重步骤的麻烦,不妨选择具有清洁效果的清洁布棉,由于它有起泡的功能,一次就能达到卸妆与清洁的双重效果,而通过卸妆棉片按摩触碰肌肤的同
期刊
宝宝成长过程中,处处充满惊喜,第一次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长出小牙,无疑都是一个里程碑。长牙是妈妈们较为关注的事情,因为在一生中,牙齿功不可没,牙齿健康与否,与宝宝的成长密切相关。而在我国口腔卫生调查中,3~6岁儿童的龋齿患病率高达34.5%,并随年龄的增长逐年上升,到了6、7岁就达到了44.5%!其中98%的孩子刷牙时间和次数不达标。而在家长中,只有4.95%的家长知道在孩子6个月长出第一颗牙
期刊
好奇心及好动是宝宝的天性,家中打开的房门、未上锁的抽屉、衣柜门、冰箱门、墙面上的插座、可以旋转的各种按钮,常常是宝宝喜欢反复打开、关上的“玩具”,可是这些看似新奇好玩的“玩具”却充满了危险,在不经意间就会夹伤宝宝的手指,甚至给宝宝带来更大的危险。  所以,妈妈们要在这些玩具上施一些小魔法,让它们不再好玩。    居室环境中的危险地带    1 好玩的插座  宝宝对于插座的好奇可谓勇往直前,他们会尝
期刊
宝宝的牙齿其实很娇气,假如忽视了营养或是护理,小白牙就变成了小黑牙,而且没有办法再恢复原样。乳牙保护战,妈妈怎么做?    小乳牙为何变黑了    乳牙变黑,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体硬组织脱矿,有机成分崩解,牙齿逐渐被破坏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牙齿变成黄褐色或是黑色。    龋齿发展一步步    第一步:在发病早期,牙齿龋坏部位的颜色和透
期刊
新手爸妈经常会为宝宝是否正常发育担忧——我的宝宝没有健康问题吧?妈妈可以通过为宝宝定时体检,检测宝宝的发育状况,那各阶段检查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新生  宝宝刚出生时,医院会给爸妈出示详细的宝宝检查结果,一般是全身性的检查,包括外貌、脉搏、哭声、肌肉、呼吸、抓、走等特征。    生理性检查    外貌——观察宝宝的胎记和皮肤状况如何,以及宝宝的体表器官和身体部位是不是正常。宝宝的头部可能看起来
期刊
有一天,你成为自己专业领域里的佼佼者,不再是属于模糊记忆里那个活力十足却又常常犯错的不女孩。  你的文字、你的画、你的摄影、你的雕塑作品、你的设计……日臻完美,无人不赞叹。  但你转过头,你身边那悄悄不动声色的孩童,也将他的“作品”呈现给你,大睁双眼,期待着你的一句赞扬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  从专业角度看,天哪!这哪一种里是一件作品?这样的东西,怎样让人看得懂?  但从这些拙劣的习作上面,你将看到
期刊
你说我是不是神经过敏呀!每次孩子生病,我想带她去医院,可心里总担心这、担心那的。怕感染别的病,怕误诊,怕开许多可有可无的药……这些担心真是神经过敏造成的吗?    怕看病反而染上病    周末南南一家去郊外玩。玩到中午,肚子都饿了。他们选择吃农家饭,南南觉得农家饭也挺好吃,于是给宝宝也吃了一些,谁知晚上回到家中,小家伙就上吐下泻。一夜间便了3次,小脸一下子就没了红润样儿。看着孩子的难受劲儿,妈妈准
期刊
当妈妈发现孩子喜欢近距离看电视,眼球震颤,歪头看物、看东西眯着眼等现象,可要注意啦!孩子很可能是眼睛出问题了。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期司,因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孩子者。临床上这样规定,视力检查时,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同时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如:炎症、外伤、肿瘤或其它异常),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弱视。  弱视按程度分为3种:轻度弱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