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劳动人民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目前有的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特别是对体力劳动,存在一些偏见。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激励他们积极参加创造性劳动、遵守劳动纪律的意志,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证。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观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151-02
  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的一切财富,也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只有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观念,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切实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劳动观即对待劳动、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观念和态度。切实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思想观念,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证。
  目前高校的学生,劳动观念比较淡漠,甚至有轻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的观念。究其原因,在进入大学前,由于考大学竞争激烈,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很少接受劳动观教育,从小几乎没有参加过生产劳动,家务劳动也很少做,有的学生甚至一点家务劳动都没有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另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怕子女参加劳动影响学习,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让子女参加劳动;三是有的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而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较少,致使有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甚至好逸恶劳,对人民(包括自己的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尊重;有的学生只知道学习,不热爱劳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学习成绩虽然好,但是由于从小不参加劳动,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已经出现了考上大学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被迫退学的现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进入大学以后,参加劳动,体验劳动人民辛苦的机会也很少。造成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劳动观念淡漠。
  如果不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不仅会影响他们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可能使他们误入歧途。高校教育特别是各种思想教育,都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融入其中,春风化雨,循序渐进,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意义,培育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人们对待劳动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认为劳动创造了社会一切财富,也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动物不会发展为人类,也没有人类社会,肯定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是低下的人的谋生之道,有身份的高贵者不屑于为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对劳动和劳动人民持轻视的态度。
  高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劳动观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正是靠劳动,创造了自身,改变了自然,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逐渐提高生产力水平,使人类社会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成了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不再受剥削,劳动成为光荣豪迈的事业。”[1]1622劳动光荣,不劳而获是剥削阶级腐朽落后的思想。
  大学生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真心热爱劳动,自觉积极参加各种劳动,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增加财富;真诚热爱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体力劳动者,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社会发展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是值得崇敬的。社会有不同的分工,每一项工作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家在农村的学生,父母为了供他们上学,省吃俭用,艰苦劳动,更加不易。绝不能因为父母是农民,就数典忘祖,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甚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农民,不认自己的父母,成为忘恩负义的人。要珍惜劳动成果,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必须珍惜粮食,绝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经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确立相信劳动人民,依靠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和爱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三、教育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
  热爱劳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中,在实践中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确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在高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教师应该挤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如打扫街道,清除白色垃圾,到敬老院、幼儿园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既让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
  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必须积极联系学生家长,请学生家长为子女创造参加各种劳动的条件,大胆地让他们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如在节假日子女回家时,让他们买米买菜、洗衣煮饭、洗碗扫地等。家在农村的大学生,还可以适当地参加各种农业生产劳动。在各种劳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古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认识劳动的光荣,加深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通过实践,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同时培养提高他们自治自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后能够更好地独立生活。
  大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只要不搞超负荷劳动,不使他们过度劳累,不挤占学习时间,是不会影响学习的,相反可以调济神经、休息大脑、锻炼身体,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身体健康。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努力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习惯
  创造性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了解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过程;就是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苦干实干,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的过程;也是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高校切实加强学生劳动观教育,必须努力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习惯。教育学生在各种劳动中,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或者以较少的时间,创造较多的社会财富,而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重复劳动中,即使是进行小的家务劳动,也应该进行认真思考,开拓创新,力求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做好。
  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习惯,成为创新型人才。
  五、努力培养大学生协作劳动的观念
  高校必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劳动观。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由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一项劳动成果,需要许多人共同完成。劳动者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恩格斯指出:“协作直接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实质上是集体力。”[2]各种劳动之间存在着合理的结构,任何一种劳动的重要性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3]。因此,社会主义更应当强调协作劳动。对于企业来讲,形成社会主义的协作劳动关系,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各种劳动和劳动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培养学生协作劳动的观念,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为了生存,需要彼此协作,共同劳动。在生产力发达的今天,社会分工更细,更需要社会成员之间彼此协作,才能提高社会生产率,推动社会的发展。由于劳动需要协作,人们才格外重视劳动管理的作用。企业内的劳动协作主要靠管理,而且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日益发展和复杂,现代管理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协作,而且涉及企业在行业内外同其他企业的协作,甚至涉及国际经济分工与协作。这就使管理劳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劳动者服从管理,这是劳动协作的需要。
  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协作劳动的重要意义,自觉学习劳动管理的技术,提高管理劳动的能力,形成协作劳动的观念,养成协作劳动的习惯。
  六、努力培育大学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的习惯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劳动纪律是“共同劳动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听从指挥,维护生产秩序,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1]1623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一件产品不可能一个人完成,需要许多人共同协作,一个人只完成其中一道工序,为了保证参加生产的人步调一致,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质量、完成规定的任务,这就是劳动纪律。如果一个人不能再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质量、完成规定的任务,就是违反劳动纪律,会影响一个车间甚至一个工厂的正常生产,甚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现代社会遵守劳动纪律非常重要。
  现在,由于受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有的学生组织纪律性差,自由散漫,在学校不遵守校规校纪,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尤其明显。这样的学生以后参加工作,可能会违反劳动纪律,影响正常生产,甚至给单位和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
  高校教育中,切实加强学生劳动纪律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遵守劳动纪律的重要意义,违反劳动纪律的严重危害,培养自觉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的习惯,维护劳动纪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高校教育中,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是培养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立体结构,经过长期的努力,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2-363.
  [3]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M]//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17.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便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应用,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辩证分析了网络时代统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试图将统计工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研究如何在网络时代提高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网络技术;统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71-02  20世纪末期,随着现代信息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
从20世纪90年代至当前,儒家文化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与之前的儒学复兴不同,当前的儒家文化的复兴立足于对于西方文化与政治联姻的文化政治这一霸权
人事工作不仅具有权威性还应有服务性.新时期我国应建立一套相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干部人事制度,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家,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稳定、繁荣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当今的三农问题,我们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思想认识,往往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新的
本次研究中重点从促进措施角度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采用“互联网+”促进信息建设,二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专业化建设,三是引入“职业经理人”经验促进管理效率,以期为我国政府
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的社会实践与调查,笔者感受到习惯法之于法治的重要作用及巨大潜能。故笔者希望能以本次实践为出发点,进而了解习惯法的"前世今生":以实践所得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