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康复医学伴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医学界的交流而进入中国,伴随社会发展和需求,逐渐发展起来,促进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给医学界带来了新的理念。康复医学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以及政府的重视。在康复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专科化的弊病,对康复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误解,有很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本文将结合我国康复医学的实际情况,对康复医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康复医学 问题 解决对策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重返社会。采用的措施包括医学、工程、教育、社会、职业等康复手段,强调多学科合作、多学科整合,重视康复团队。近几年,康复医学在国内有了较大的发展,康复观念逐渐形成,康复教育与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基本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医学视野下康复医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康复理念淡薄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卫生部规定二级以上医院须建立康复医学科;但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在人员配置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大多在理疗科基础上建立的,无论是人员结构还是设备投资均不被医院重视。目前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多数是从中医专业转型而来。不少人员仅仅只受过短期康复培训,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从一定的角度制约了康复事业的发展。
康复医学是一个新的理念,由于宣传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对康复理念的认识不到位,未意识到患者对疾病康复的强烈需求,未能真正了解康复医学的目的、内容、意义等,其导致的结果是康复医学无法广泛应用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及机体康复中,致使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康复,严重阻碍康复医学发展的步伐。
1.2 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
近年来,虽有不少医院设有专门的康复医学科,但科室内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大部分的科室成员都是临时组建的,未经专业的康复医学知识培训,其康复专业技能普遍不高,技术单一,通常只能在一些内科老年患者的机体康复中发挥作用,未能对广大患者的机体功能康复起到推动作用,甚至有些医院由于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康复医学科形同摆设,未有任何实践意义。
1.3 缺乏特色性的康复专科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患者过多、病情过杂、工作繁重、混乱等,这也导致了医院对特色性康复专科建设的忽视,因此在各大医院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有专门的康复医学科,但科室内并未组建特色性、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小组,也未能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接收患者,这使得康复专科的特色性严重缺失,未能形成一个规范的专科。
2 解决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康复理念
康复医学理念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与医院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因此医院必须加大康复医学理念的宣传力度,以增加医务人员的康复理念,提高其在康复医学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康复医学知识。
2.1.2 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康复医学会议,在会议上普及与大力宣传康复理念,同时总结与探讨康复医学问题,加深医务人员对康复医学的认识;
2.1.3 制作康复医学知识小手册,发放于每一位医务人员手中;
2.1.4 在医院各大公告栏大力宣传康复医学知识;
2.2 培养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壮大康复专科队伍
康复医务人员是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直接的执行者,其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对整个康复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康复医学工作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康复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及专业的高低,因此提高康复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医院加大康复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医院要定期为康复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巩固和更新其专业康复知识,增强其专业技能。此外,医院还必须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医务人员,以弥补专业康复医务人员的缺失,不断壮大康复专科队伍。
2.3 建设康复专科特色,形成医院品牌
康复医学工作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建设康复专科特色,并形成医院特色的品牌。对此医院必须参照其康复医学工作的实际情况,通常以急性期疾病康复及亚急性期疾病康复为康复工作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慢性期疾病的康复。参照医院科室的技术优势及技术特色,组建专业的康复小组,如疼痛康复组、脊髓损伤康复组、关节损伤康复组、偏瘫康复组等,针对一些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实施早期的康复治疗,以加快患者的机体功能康复。通过组建康复小组,将康复治疗贯穿始终,逐渐形成医院特色性的康复专科,让患者看到康复医学对其机体功能恢复产生的重要影响,让其了解到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吸收到更多的患者,被更多的患者重视与认可,并形成医院品牌,進一步推动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3 小结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康复医学的发展同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康复医学发展的程度某种意义下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全民医疗卫生保健完成后,尤其是我国经济实力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加大康复医学发展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残疾人计划的实施和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新的康复研究成果和治疗技术不断涌现,站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发展和创新将成为康复医学的主题,相信不久的将来每一个残疾者都能享受到康复医学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贺丹军,康复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
[2]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97—100.
[3]唐巍.胡玲,倪朝民.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7):31.
【关键词】 康复医学 问题 解决对策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重返社会。采用的措施包括医学、工程、教育、社会、职业等康复手段,强调多学科合作、多学科整合,重视康复团队。近几年,康复医学在国内有了较大的发展,康复观念逐渐形成,康复教育与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基本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医学视野下康复医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康复理念淡薄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卫生部规定二级以上医院须建立康复医学科;但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在人员配置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大多在理疗科基础上建立的,无论是人员结构还是设备投资均不被医院重视。目前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多数是从中医专业转型而来。不少人员仅仅只受过短期康复培训,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从一定的角度制约了康复事业的发展。
康复医学是一个新的理念,由于宣传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对康复理念的认识不到位,未意识到患者对疾病康复的强烈需求,未能真正了解康复医学的目的、内容、意义等,其导致的结果是康复医学无法广泛应用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及机体康复中,致使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康复,严重阻碍康复医学发展的步伐。
1.2 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
近年来,虽有不少医院设有专门的康复医学科,但科室内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大部分的科室成员都是临时组建的,未经专业的康复医学知识培训,其康复专业技能普遍不高,技术单一,通常只能在一些内科老年患者的机体康复中发挥作用,未能对广大患者的机体功能康复起到推动作用,甚至有些医院由于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康复医学科形同摆设,未有任何实践意义。
1.3 缺乏特色性的康复专科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患者过多、病情过杂、工作繁重、混乱等,这也导致了医院对特色性康复专科建设的忽视,因此在各大医院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有专门的康复医学科,但科室内并未组建特色性、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小组,也未能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接收患者,这使得康复专科的特色性严重缺失,未能形成一个规范的专科。
2 解决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康复理念
康复医学理念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与医院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因此医院必须加大康复医学理念的宣传力度,以增加医务人员的康复理念,提高其在康复医学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康复医学知识。
2.1.2 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康复医学会议,在会议上普及与大力宣传康复理念,同时总结与探讨康复医学问题,加深医务人员对康复医学的认识;
2.1.3 制作康复医学知识小手册,发放于每一位医务人员手中;
2.1.4 在医院各大公告栏大力宣传康复医学知识;
2.2 培养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壮大康复专科队伍
康复医务人员是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直接的执行者,其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对整个康复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康复医学工作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康复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及专业的高低,因此提高康复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医院加大康复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医院要定期为康复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巩固和更新其专业康复知识,增强其专业技能。此外,医院还必须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医务人员,以弥补专业康复医务人员的缺失,不断壮大康复专科队伍。
2.3 建设康复专科特色,形成医院品牌
康复医学工作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建设康复专科特色,并形成医院特色的品牌。对此医院必须参照其康复医学工作的实际情况,通常以急性期疾病康复及亚急性期疾病康复为康复工作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慢性期疾病的康复。参照医院科室的技术优势及技术特色,组建专业的康复小组,如疼痛康复组、脊髓损伤康复组、关节损伤康复组、偏瘫康复组等,针对一些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实施早期的康复治疗,以加快患者的机体功能康复。通过组建康复小组,将康复治疗贯穿始终,逐渐形成医院特色性的康复专科,让患者看到康复医学对其机体功能恢复产生的重要影响,让其了解到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吸收到更多的患者,被更多的患者重视与认可,并形成医院品牌,進一步推动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3 小结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康复医学的发展同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康复医学发展的程度某种意义下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全民医疗卫生保健完成后,尤其是我国经济实力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加大康复医学发展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残疾人计划的实施和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新的康复研究成果和治疗技术不断涌现,站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发展和创新将成为康复医学的主题,相信不久的将来每一个残疾者都能享受到康复医学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贺丹军,康复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
[2]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97—100.
[3]唐巍.胡玲,倪朝民.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