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本质
在护理学这门艺术中,美就存在于满足被护理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之达到康复、完善的和谐之中。例如:护理人员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及乐观的态度,往往可以燃起患者生命的火花,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护理人员对患者细致的关怀、照顾,可以减轻患者躯体上的痛楚,使患者感到一种温馨之美[1]。
在护理工作中,美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活动中所显示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理想、愿望、智慧、才能等本质力量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效和映现。美的事物是具体的、形象的,是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2]。
美的事物具有感染性,可以引起人的良性情绪变化[2]。当患者身卧病榻之时,所听到的是护士亲切体贴的话语,所感受到的是护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所见到的是待人接物温文尔雅的护士,使患者在良好的护理之中得到美的感受,激发患者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调动心理平衡,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舒适的治疗环境中愉快地接受诊疗,促进病愈和康复。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追求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追求是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护理实践中,探索和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审美活动的规律,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性;正确地运用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加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素质及对美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
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力求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内在美给人以严谨、审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感觉;外在美使人感受到文雅、端庄、大方。美在和谐,美在自然。护理人员的外在美应与整个护理环境和谐统一,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护理人员通过美的熏陶,美化心灵、感染情绪、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德,使自己成为美的典范,使护理事业在高层次的服务上得到更好地开拓与发展[3]。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思想
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理效应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优良品质和娴熟的技能,其中护理人员的内在美起着主导作用。
护理美育寓德育于护理学发展之中,强调护理人员要以爱心、同情心使作为审美主体的患者心理上产生依赖和安慰;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给予患者安全准确的护理;以宽容的态度理解、体贴患者,使其在和谐温暖的环境中得到康复。护理人员通过追求美、热爱美、创造美、奉献美,使护理学这门艺术尽善尽美[3]。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形象
护理工作者的形象美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面镜子,一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标准,它对护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强烈的影响。审美过程是在形象的、具体的、直接的感受中进行的。因此,要使审美主体——患者产生良好的心身感受,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美学素质修养,将美融于护理工作之中。
护理人员以美的情感给予患者体贴、帮助;以美的情操严守职业道德,对工作勤勤恳恳、严肃认真;以美的仪表,给患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觉,唤起患者美的感受,带给患者生命的活力;以美的语言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3]美的护理形象会给患者带来强大的感染力,因此,护理人员美化自身的审美形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黎正良,张鸿铸,汪春祥,等.实用护理美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7-158.
2 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9-66.
3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7-36.
在护理学这门艺术中,美就存在于满足被护理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之达到康复、完善的和谐之中。例如:护理人员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及乐观的态度,往往可以燃起患者生命的火花,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护理人员对患者细致的关怀、照顾,可以减轻患者躯体上的痛楚,使患者感到一种温馨之美[1]。
在护理工作中,美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活动中所显示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理想、愿望、智慧、才能等本质力量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效和映现。美的事物是具体的、形象的,是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2]。
美的事物具有感染性,可以引起人的良性情绪变化[2]。当患者身卧病榻之时,所听到的是护士亲切体贴的话语,所感受到的是护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所见到的是待人接物温文尔雅的护士,使患者在良好的护理之中得到美的感受,激发患者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调动心理平衡,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舒适的治疗环境中愉快地接受诊疗,促进病愈和康复。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追求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追求是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护理实践中,探索和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审美活动的规律,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性;正确地运用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加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素质及对美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
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力求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内在美给人以严谨、审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感觉;外在美使人感受到文雅、端庄、大方。美在和谐,美在自然。护理人员的外在美应与整个护理环境和谐统一,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护理人员通过美的熏陶,美化心灵、感染情绪、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德,使自己成为美的典范,使护理事业在高层次的服务上得到更好地开拓与发展[3]。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思想
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理效应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优良品质和娴熟的技能,其中护理人员的内在美起着主导作用。
护理美育寓德育于护理学发展之中,强调护理人员要以爱心、同情心使作为审美主体的患者心理上产生依赖和安慰;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给予患者安全准确的护理;以宽容的态度理解、体贴患者,使其在和谐温暖的环境中得到康复。护理人员通过追求美、热爱美、创造美、奉献美,使护理学这门艺术尽善尽美[3]。
护理工作中的审美形象
护理工作者的形象美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面镜子,一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标准,它对护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强烈的影响。审美过程是在形象的、具体的、直接的感受中进行的。因此,要使审美主体——患者产生良好的心身感受,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美学素质修养,将美融于护理工作之中。
护理人员以美的情感给予患者体贴、帮助;以美的情操严守职业道德,对工作勤勤恳恳、严肃认真;以美的仪表,给患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觉,唤起患者美的感受,带给患者生命的活力;以美的语言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3]美的护理形象会给患者带来强大的感染力,因此,护理人员美化自身的审美形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黎正良,张鸿铸,汪春祥,等.实用护理美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7-158.
2 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9-66.
3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