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上海金融发展中心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i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沪港两地发展金融,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众所周知,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拥有以港币为中心的独立货币体系、较为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都大幅超过上海。但由于香港的货币体系过于独立,使得它很难接纳其他地区的货币,香港无法成为人民币金融中心。另一方面,对于着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人民币兑换自由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毋庸置疑,这一障碍会极大地阻碍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本文将沪港两地发展金融的过程相比较,希望为上海市建设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提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金融中心;香港;上海;比较研究
  一、引言
  2013年9月,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挂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简政放权、发展金融的举措。其中国务院在“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推动贸易方式变革等多项目标及举措。尽管总体方案中提到的各项措施需要政府进一步加以落实,但其中提到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等措施却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所以了解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并与香港相对比,研究二者发展金融的异同,相信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上海自贸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香港金融中心与上海金融中心介绍
  1.香港金融中心
  作为继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之后的香港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据资料统计,香港是世界跨国银行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截至1996年,在港登记的中外银行超过350家,总资产达79059亿港元。全球规模最大的100家银行中,超过三分之二在香港设有分公司或者营业机构。而在股票市场方面,香港的股票市场同样居世界前列,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东京。不但如此,依靠當地稳健成熟的资本市场、完善的法律法规、金融专业人才集聚等优势,香港一直在世界金融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
  2.上海金融中心
  上海金融中心是中国内地最大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对接世界经济的窗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做出开发浦东决定后,上海金融行业飞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系统。
  三、香港与上海发展金融的对比研究
  1.香港金融中心发展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就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金融中心。但是其发展过程却较为漫长,从香港开埠至19世纪40年代,香港的经济主要是依靠转口贸易,特别是与中国大陆的转口贸易来发展的。但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的“贸易禁运”政策沉重打击了转口贸易产业,于是香港转而发展制造业,之后香港成为了亚洲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而在香港逐步成为制造业中心时,金融业为工业积极提供贷款,给予资金支持。50年代到60年代,香港的商业银行由29家增加到73家,60年代银行资产总值由63.5亿港元增至197.9亿港元,平均年增长15.2%,同期存贷款数额也逐年大幅增加,这就为以后香港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70年代以后,由于东南亚和内地制造业的竞争,香港被迫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取得的成效也较为显著,其金融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70年的14.9%上升到1981年的23.8%,此时金融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便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开始。
  2.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初期,上海就成为了远东地区的金融服务业中心,当时远东第一大厦的“国际饭店大厦”名噪一时,树立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形象。如今,上海已成为国内经济城市中最耀眼的明珠,其国民生产总值在2004年达到7450亿元,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以上。同时上海具有发展金融业必须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相比香港金融中心的缓慢形成,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用“迅猛发展”来形容最为贴切不过。从1990年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到现在,不到30年时间,上海已经成长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并正为建设世界一流金融中心而努力。
  3.沪港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
  (1)上海在建设金融中心时,应该大力开发人民币为主的相关产品。香港金融地位稳固的关键在于形成了一个以港币为基础的结算体系。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各种人民币资产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密切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而这些就为上海建设以人民币结算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条件。
  (2)作为闻名遐迩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因此不管是在金融监管领域,还是在金融产品的更新、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值得上海认真地学习和借鉴。不过沪港两地强化金融领域的合作,还应寻求深层次的合作,例如深化两地金融企业的融合,加强沪港金融市场的合作、交流等。
  (3)金融中心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上海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香港金融人才来沪。一直以来,人才的缺乏是阻碍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而作为举世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地区聚集了大量金融人才。据统计,在香港每七个人就有一个从事金融相关行业。在外资金融机构林立的上海,来自香港的高层次人才在其中占较大的比重。怎样留住这些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吸引更多人才来沪工作,上海应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并制定优惠的政策。
  四、结束语
  或许在顶层设计与具体的发展道路上,沪港两地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竞争性,但在可预见的将来,香港与上海在金融领域不是对手,而是携手并进的伙伴。上海自贸区重点在于打造一个简政放权、贸易自由的地区,而不是一个金融领域高度自由的区域,所以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并不会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构成威胁。此外,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还将促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的进一步提升。长远来看,上海的金融开放将会产生不小的外溢效应。当上海形成一个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金融中心时,会对区域外的金融中心建设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屠海鸣.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与上海的角色 解放日报,2007.2.
  [2]阎丽鸿.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与发展 .
  [3]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 求是,2013.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我校举办“双选”洽谈会的实践,就创建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分析和探索。
评价机制是自控式学习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评价是自控式学习中一种自我教育方式和自我教育行为,学习主体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学习主体自我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自控
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近亲繁殖"问题严重.美国的一些避免"近亲繁殖"的成功做法,如广开途径、公开招聘、不留本校毕业生任教、"非升即走"、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等,对改革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关注 ,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对学生个性的张扬。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而是教师处于一种“独裁”者的地位。上海一些
在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不仅要进行理性思索,明确界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加强实践探讨,构建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约束与激励机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