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都喜欢干净的水体景观亲近、游玩;甚至很多园林景观专门设置了亲水平台和亲水栈道等。可见,如何保证景观中水体景观的效果和品质显得相当重要,为了使水体长期保持良好的观赏特性,选择景观效果好且净化功能强的水生植物,运用合理有效的园林配置种植手法,建立稳定水体景观良好的生态链及生态系统,不失为一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生物处理措施。
【关键词】水生植物 景观 园林应用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日益迅速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随之倍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城市园林景观效果越发突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水体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作为水体景观的主要构成元素,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水生植物的初步认识,简短的阐述水生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的形式和效果,景观功能和生态作用,园林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
一、水生植物的分类
水生植物在景观应用过程中,根据水生植物叶片和水面的关系,我们通常将水生植物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挺水植物。根据不同种类,进行合理配置,使水体立体层次丰富,生态结构稳定;满足各种不同生物的需求。
(一)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是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活的大形水生植物。其根不发达或完全退化,但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二)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是茎叶漂浮于水面,根不能扎根于水底,随水漂流;其稳定性不太强,遇到强水流可能会随水流动,这类植物多数用于进行水面有毒物质吸附性净化处理,也可形成大面积的水面动态景观;如浮萍、凤眼莲等。
(三)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生于浅水中,叶浮于水面,根长在水底土中的植物。叶的蒸腾非常大,根一般因为缺乏氧气,叶柄与水深相适应可伸得很长。这类植物不仅有一定的水面景观效果,也可进行一定的静态效果控制;如王莲、睡莲等。
(四)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体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常分布于0-1.5m的浅水区域,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或沼泽地。这类植物大多被水体景观采用,它既能形成良好的水体景观效果,又方便后期的养护管理,但大多数都需要盆栽或者软性池底方能生长得更好;如芦苇、荷花、菖蒲、水葱等。
二、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一) 景观作用。良好的水体景观可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提升城市环境活力和动态美景。水生植物是构成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可让人观花、观叶,还能欣赏水中岸边的倒影。最近,我们在园林景观中尝试着增加一些野生类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灯心草等,更为园林水体景观增加了不少野趣。主题性强的水体景观甚至还可提升园林景观意境。“曲院风荷”依靠成片荷花的独特魅力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含义,使人们在观赏其美丽风景的时候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精神寓意,从而达到景神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生态作用。由于水生植物长期生活在一种缺氧、弱光的环境中,本身的形态结构相对特殊,其根、茎、叶形成完整的通气组织;根系发达,非常有利于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农药等,使富集、固定在体内或土壤中,减少水体中污染物的数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从生境中吸取各种元素,形成新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水体净化的作用。
三、水生植物的园林应用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为人工湖或者人工溪流区域,根据水深和水宽确定水生植物的种类和设计范围;在不同的水体区域应用不同的配置形式和不同植物品种。一般采用高低搭配,矮生性作为前景植物,高的植物作为背景;开花类植物作前景植物,观叶植物作为背景;水生植物的平面布置应做到疏密有致;有的成片种植,有的则几株成丛,点缀成景。水生植物多采用盆栽形式,减少人工痕迹,展示给人们自然驳岸景观感受。
四、水生植物的管理维护
水生植物景观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亲近宜人的景观效果,仅仅有好的设计和施工还远远不够,良好的维护管理才是真正必不可少的。常言道:“三分靠种、七分靠养”,只有维护和管理及时到位,才不至于导致有水无景,甚至无水无景的尴尬情景。在水生植物管护过程中,应及时去除不属于本群落的其它杂乱零星的植物品种,避免其种间生境的竞争,甚至造成群落被杂草侵染;应尽快将水生植物的枯枝残叶移出水体,防止植物残体大量堆积导致水体污染;注意植物叶片和杆的颜色变化,防止水生植物发生病变从而影响水质;同时,保证水体不被化学、人工污染,及时检测水体质量,保证水生植物的生存生长环境和良好的景观观赏效果。
五、水生植物应用过程中的不足
目前,我们都在园林景观中大量的应用水生植物,但缺乏对野生品种的发掘和推广,很多野生植物品种的适应性和优势也难以把控,尤其对其引进到园林后的养护管理、利弊衡量等都不确定。虽然我们都能在很多自然水体或者沼泽地里发现观赏性较好的品种,但为了整体生态平衡不被侵害,都在控制其被引进到人工群落。刻意追求近期、短期景观效果,注重营销需求和局部视觉感受;忽视对水体实际情况、群落的长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特性的分析;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不能均衡,造成后期管养维护难以控制局势。有些园林工作者忽视水生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一味追求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化艺术追求,随意要求设计师组合搭配种植;导致个性极强,艺术景观价值牵强;难以维持长期稳定。
总之,现代园林和公共环境景观,水体景观越来越受到亲睐和重视;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突显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成为水体景观的主角;它不仅能提升水体景观的观赏价值,丰富水面层次;还能净化水体,保证水质和生态环境。如何更多的利用和引进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野生水生植物品种,更多去研究品种之间的杂交优化以及驯化工作成为我们重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元颖,王娟,水生植物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业,2010(15).
[2]袁龙义,杨小林,付燕玲,李云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07).
【关键词】水生植物 景观 园林应用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日益迅速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随之倍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城市园林景观效果越发突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水体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作为水体景观的主要构成元素,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水生植物的初步认识,简短的阐述水生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的形式和效果,景观功能和生态作用,园林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
一、水生植物的分类
水生植物在景观应用过程中,根据水生植物叶片和水面的关系,我们通常将水生植物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挺水植物。根据不同种类,进行合理配置,使水体立体层次丰富,生态结构稳定;满足各种不同生物的需求。
(一)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是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活的大形水生植物。其根不发达或完全退化,但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二)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是茎叶漂浮于水面,根不能扎根于水底,随水漂流;其稳定性不太强,遇到强水流可能会随水流动,这类植物多数用于进行水面有毒物质吸附性净化处理,也可形成大面积的水面动态景观;如浮萍、凤眼莲等。
(三)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生于浅水中,叶浮于水面,根长在水底土中的植物。叶的蒸腾非常大,根一般因为缺乏氧气,叶柄与水深相适应可伸得很长。这类植物不仅有一定的水面景观效果,也可进行一定的静态效果控制;如王莲、睡莲等。
(四)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体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常分布于0-1.5m的浅水区域,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或沼泽地。这类植物大多被水体景观采用,它既能形成良好的水体景观效果,又方便后期的养护管理,但大多数都需要盆栽或者软性池底方能生长得更好;如芦苇、荷花、菖蒲、水葱等。
二、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一) 景观作用。良好的水体景观可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提升城市环境活力和动态美景。水生植物是构成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可让人观花、观叶,还能欣赏水中岸边的倒影。最近,我们在园林景观中尝试着增加一些野生类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灯心草等,更为园林水体景观增加了不少野趣。主题性强的水体景观甚至还可提升园林景观意境。“曲院风荷”依靠成片荷花的独特魅力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含义,使人们在观赏其美丽风景的时候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精神寓意,从而达到景神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生态作用。由于水生植物长期生活在一种缺氧、弱光的环境中,本身的形态结构相对特殊,其根、茎、叶形成完整的通气组织;根系发达,非常有利于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农药等,使富集、固定在体内或土壤中,减少水体中污染物的数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从生境中吸取各种元素,形成新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水体净化的作用。
三、水生植物的园林应用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为人工湖或者人工溪流区域,根据水深和水宽确定水生植物的种类和设计范围;在不同的水体区域应用不同的配置形式和不同植物品种。一般采用高低搭配,矮生性作为前景植物,高的植物作为背景;开花类植物作前景植物,观叶植物作为背景;水生植物的平面布置应做到疏密有致;有的成片种植,有的则几株成丛,点缀成景。水生植物多采用盆栽形式,减少人工痕迹,展示给人们自然驳岸景观感受。
四、水生植物的管理维护
水生植物景观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亲近宜人的景观效果,仅仅有好的设计和施工还远远不够,良好的维护管理才是真正必不可少的。常言道:“三分靠种、七分靠养”,只有维护和管理及时到位,才不至于导致有水无景,甚至无水无景的尴尬情景。在水生植物管护过程中,应及时去除不属于本群落的其它杂乱零星的植物品种,避免其种间生境的竞争,甚至造成群落被杂草侵染;应尽快将水生植物的枯枝残叶移出水体,防止植物残体大量堆积导致水体污染;注意植物叶片和杆的颜色变化,防止水生植物发生病变从而影响水质;同时,保证水体不被化学、人工污染,及时检测水体质量,保证水生植物的生存生长环境和良好的景观观赏效果。
五、水生植物应用过程中的不足
目前,我们都在园林景观中大量的应用水生植物,但缺乏对野生品种的发掘和推广,很多野生植物品种的适应性和优势也难以把控,尤其对其引进到园林后的养护管理、利弊衡量等都不确定。虽然我们都能在很多自然水体或者沼泽地里发现观赏性较好的品种,但为了整体生态平衡不被侵害,都在控制其被引进到人工群落。刻意追求近期、短期景观效果,注重营销需求和局部视觉感受;忽视对水体实际情况、群落的长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特性的分析;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不能均衡,造成后期管养维护难以控制局势。有些园林工作者忽视水生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一味追求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化艺术追求,随意要求设计师组合搭配种植;导致个性极强,艺术景观价值牵强;难以维持长期稳定。
总之,现代园林和公共环境景观,水体景观越来越受到亲睐和重视;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突显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成为水体景观的主角;它不仅能提升水体景观的观赏价值,丰富水面层次;还能净化水体,保证水质和生态环境。如何更多的利用和引进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野生水生植物品种,更多去研究品种之间的杂交优化以及驯化工作成为我们重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元颖,王娟,水生植物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业,2010(15).
[2]袁龙义,杨小林,付燕玲,李云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