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R相干接收机专利状况分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光传送系统的信息通常在光的振幅和相位中携带,必须使用相干接收器以便将在光领域的振幅和相位中携带信息的光信号解调,一般使用诸如正交相移键控(QPSK)和16正交调幅(16-QAM)等先进的调制格式。现在大容量的光传送系统的相干接收器,在混合电路中将局域振荡光与所接收的信号光结合,之后在两个差分光探测器中对其进行光电转换,其中局域振荡光具有光频率彼此不同的、经过偏振复用的正交偏振成分。之后,在AD转换电路中将经过光电转换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且在数字计算电路中执行信号处理,以评价所接收到的数据。因此,有关光的调制、解调以及滤波等方面的相关技术都归为相干接收机技术领域。本人拟对相干接收机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
  本文的数据为截至2015年11月底,在CNABS和DWPI数据库中检索到涉及ICR相干接收机分支的专利数分别为529和3184。
  1.1国内技术趋势分析
  图1是ICR相干接收机国内专利申请的年代分布折线图,下述折线图清楚地显示了上述技术分支领域申请量自1996年以来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从图中可以看出,ICR相干接收机技术国内申请在2006年前均较少涉及,每年的申请量不超过10件,而在2007年以后申请量大幅攀升,直至2011-2013年达到顶峰,这几年的年申请量均在70-80件之间,这与光通信领域在国内的蓬勃发展直接相关联,尤其是国内光通信领域的重点公司的发展和国内高校对热门技术的研发直接相关。2014年及以后的申请可能还有部分未公开,数据不完整。
  1.2国外技术趋势分析
  图2是ICR相干接收机国外专利申请的年代分布折线图,下述折线图清楚地显示了上述技术分支领域申请量自1973年以来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从图中可以看出,ICR相干接收机技术国外申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3年-1986年的培育期,1987年-1999年的发展期,2000年之后的快速发展期,申请量顶峰出现2011-2012年,每年约为400-500件,2013年之后的申请量仍然保持在高位,还是在2014年及以后的申请可能还有部分未公开,数据不完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ICR相干接收机技术现在仍然是光通信的热门研究技术领域。
  国外申请的峰值区间和国内申请的峰值区间高度重合,与光通信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直接相关,尤其是国内、外光通信领域的重点公司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和应对高速光通信的技术发展不断的开发与之匹配的ICR相干接收机技术。
  1.3原创区域分析
  本小节通过对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文件进行分析,获得涉及ICR相干接收机技术的原创专利申请在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区域布局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是ICR相干接收机技术的原创专利申请最多的两个国家,分别为1188和823件。中国位列第三,申请量为518件,其中包括了外国公司在中国组织的研发和专利申请。体现出中国在该领域中也有一定的研发能力。
  1.4国内主要申请人分析
  我国ICR相干接收机技术占据重要位置的国内外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我国申请的ICR相干接收机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中,国内外的通信技术公司占据第一集团前三位,华为、阿尔卡特朗讯、富士通等国际通信技术巨头公司在ICR相干接收机技术领域的申请量排在前三位,分别为43、42、41件,可见申请量不相上下;第二集团为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兴通讯、日本电气、NEC、电子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技术研究院、西门子、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迅等,其申请量分别为25、22、20、18、17、17、17、15、12、12、11。可见除国际通信技术巨头公司外,国内申请的中坚力量是科研院所,其中以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武汉邮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这些科研院所长期在光通信器件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对ICR相干接收机技术也保持着持续的创造、更新,武汉的光迅科技作为国内光电器件的龙头器件,申请量进入了前十五名,并依托武汉邮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技术基础,进行了相当数量的专利布局,体现了以武汉光谷为核心的国内中部地区光通信企业的研发实力。
  1.5技术发展方向和展望
  相干接收机技术专利申请人中,阿尔卡特朗讯针对超高速光学传输中可能的技术挑战,全面布局相干接收机技术中的解调、模/数转换、滤波、传输、关键的波长多路分用器等关键技术节点,体现出其技术研发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其技术演进趋势,很好的表明了光通信行业的领军公司在相干接收机技术方面的各种技术积累,和应对高速光传输面对的技术挑战而进行的针对性技术开发,对从事相干接收机技术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均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肖俊峰,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电学部元器件室,助理研究员,审查领域OLED器件、等离子放电、粒子分离仪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GIS电气设备的概念、工作场所、使用优点,分析了对GIS进行绝缘试验的必要性,阐述了GIS绝缘试验原理以及GIS常见的故障以及处理故障的措施。  关键词:GIS;绝缘试验;故障诊断技术  1 GIS相关理论  GIS(gas-insu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指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组合电器),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成套封闭式高压
期刊
摘 要:微网逆变器传统下垂控制中因逆变器输出阻抗以及线路阻抗的差异无法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解耦控制,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虚拟阻抗的下垂控制方法,将其等效输出阻抗设计成为感性,可以符合P-F和Q-V控制策略实施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虚拟阻抗的下垂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均分以及各逆变器之间的均流。  关键词:微网;虚拟阻抗;下垂控制;并联系统  0引言  下垂控制技术是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逐渐增大,对电能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使企业以及居民的用电需求得以满足,就需要在供配电上努力实现自动化和科学化发展。本文主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中应用的特点与功能进行分析,分析供配电系统中能够应用电气自动化的情况。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改革也不断深入,供配电系统是电网系统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一台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对运行中影响受热面磨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分析其机理、易发生部位并提出改进措施。从中得出CFB锅炉炉内受热面防磨可从优化运行参数、控制煤质以及改进防磨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炉内受热面的防磨。运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改进,显著减轻了炉内受热面的磨损。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受热面;磨损;改进措施  中文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