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知识产权日益重视的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很多问题,特别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时,在管理意识、管理范围和管理过程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创造力
在全球各国都争相把知识产权战略调整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我国也积极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部分企业日益重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知识产权所能发挥的作用。但就全国而言,仍然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有些企业重有形资产保护而轻无形资本,忽略了比资金、设备更有用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这就使得我国还是不能掌握核心技术,还是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实现发展,还是不能实现知识独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本文着眼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管理战略的一部分,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管理的落实,企业发展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凝聚作用。企业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代表着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通过知识产权管理的实施,能凝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结成强大的团体合力,迸发出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再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激励作用。激励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良好的激励管理能够为员工打造一个轻松向上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发挥出积极的能动力,通过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励其他员工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最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导向作用。企业知识产权明确企业的价值观,鼓励员工做与企业一起成长和进步的事情,抑制员工出现违背企业目标的行为。
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但我国的企业在知识知识产权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企业领导对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不强。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比较传统,对新生事物的追随能力和领悟能力薄弱。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要依靠知识产权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知识产权实施与企业现行管理体制脱节。有些企业已经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方案,但没有和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起来。在对全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中,结果半数以上的企业都将“产品质量”作为首选,排在第二、三位的依次是“营销手段”和“售后服务”;而对反映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几项指标:“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品牌影响力”和“保密”等的选择比例不足四分之一。[1]
第三,缺乏健全的法制保障。法制环境是知识产权制度得以公平和有序发展的保障。我国缺乏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尤其是专门针对企业的法律法规甚少。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不够完善,保护不力、执法不严也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相对滞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第一,要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全面全过程引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要依据自身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认真分析自身现状,加大创新投入时间和力度,形成核心技术或产品,对研究、创新、生产、销售等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并加快转化到现实生产实践之中,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企业知识产能的提高和整体的发展。同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之中,让企业真正能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二,设立有关知识产权管理的专职部门或专业人员。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职部门应当结合实际,设立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专职部门,或者是在法务部门中明确由专人来管理知识产权事务。对于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需要在详尽了解各类知识产权制度利弊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形式,从而确立起多角度管理机制。
第三,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要形成健全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企业要根据实情建立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工作制度,强化基础建设,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制度中,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企业也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融入技术创新机制中,坚持将企业技术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紧紧围绕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机构调整,不断开发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核心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企业不仅要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使用上做好管理,更要考虑如何使知识产权发挥其经济作用,如何将知识产权产业化。而产业化的首要问题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合理价格进行评估。如果不能确定知识产权的合理价格,就难以在知识产权的买卖双方之间形成合理预期,交易就难以达成,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就很难实现。所以企业应当组织专职部门或专业人员对企业现有的无形资产作出合理的评估,这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企业资产情况的变化,也能够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总结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目的。
注释:
[1]《构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体系的对策研究》,代碧波,《商业经济》,2010年第六期
关键词: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创造力
在全球各国都争相把知识产权战略调整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我国也积极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部分企业日益重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知识产权所能发挥的作用。但就全国而言,仍然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有些企业重有形资产保护而轻无形资本,忽略了比资金、设备更有用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这就使得我国还是不能掌握核心技术,还是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实现发展,还是不能实现知识独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本文着眼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管理战略的一部分,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管理的落实,企业发展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凝聚作用。企业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代表着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通过知识产权管理的实施,能凝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结成强大的团体合力,迸发出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再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激励作用。激励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良好的激励管理能够为员工打造一个轻松向上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发挥出积极的能动力,通过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励其他员工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最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导向作用。企业知识产权明确企业的价值观,鼓励员工做与企业一起成长和进步的事情,抑制员工出现违背企业目标的行为。
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但我国的企业在知识知识产权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企业领导对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不强。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比较传统,对新生事物的追随能力和领悟能力薄弱。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要依靠知识产权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知识产权实施与企业现行管理体制脱节。有些企业已经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方案,但没有和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起来。在对全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中,结果半数以上的企业都将“产品质量”作为首选,排在第二、三位的依次是“营销手段”和“售后服务”;而对反映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几项指标:“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品牌影响力”和“保密”等的选择比例不足四分之一。[1]
第三,缺乏健全的法制保障。法制环境是知识产权制度得以公平和有序发展的保障。我国缺乏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尤其是专门针对企业的法律法规甚少。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不够完善,保护不力、执法不严也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相对滞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第一,要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全面全过程引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要依据自身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认真分析自身现状,加大创新投入时间和力度,形成核心技术或产品,对研究、创新、生产、销售等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并加快转化到现实生产实践之中,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企业知识产能的提高和整体的发展。同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之中,让企业真正能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二,设立有关知识产权管理的专职部门或专业人员。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职部门应当结合实际,设立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专职部门,或者是在法务部门中明确由专人来管理知识产权事务。对于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需要在详尽了解各类知识产权制度利弊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形式,从而确立起多角度管理机制。
第三,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要形成健全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企业要根据实情建立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工作制度,强化基础建设,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制度中,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企业也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融入技术创新机制中,坚持将企业技术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紧紧围绕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机构调整,不断开发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核心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企业不仅要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使用上做好管理,更要考虑如何使知识产权发挥其经济作用,如何将知识产权产业化。而产业化的首要问题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合理价格进行评估。如果不能确定知识产权的合理价格,就难以在知识产权的买卖双方之间形成合理预期,交易就难以达成,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就很难实现。所以企业应当组织专职部门或专业人员对企业现有的无形资产作出合理的评估,这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企业资产情况的变化,也能够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总结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目的。
注释:
[1]《构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体系的对策研究》,代碧波,《商业经济》,2010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