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生专业认知调查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目前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的高校学生开展调查。利用问卷分析了三省(区)图情档学生对本校图情档专业的认知情况,总结了三省(区)图情档学生现阶段的问题,提出提升学生入学前专业认知和入学后专业认同,强化专业本地特色建设、提供就业指导和推动行业发展、提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课程的技术性与新颖性、完善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完备的考核制度和校际合作。
  关键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认知;满意度;问卷分析
  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位于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现阶段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以下简称图情档)的培养点有5个:广西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表1)。本文将以这5所高校本硕层次的4个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和图书情报专硕)的全日制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可、就业认知、课程和教师满意度。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问卷参考国内相关文献的问卷设计并进行了修改和前测,通过纸质发放和远程网络发放。问卷主要包括4个模块,第一模块是个人基本信息,如学校、专业、年龄等;第二模块是专业认可调查,如专业特色、为何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入学后态度的转变等;第三模块是就业认知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就业方向、就业岗位数量等看法;第四模块满意度评价,主要询问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论性、课程内容前沿性、教师的指导、教师备课等评价。问卷于2020年4至6月发放,收到有效问卷406份(广西民族大学88份,贵州民族大学84份,贵州师范学院90份,贵州财经大学92份,云南大学52份),导入SPSS得出样本基本分布情况(表2)。
  二、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多重响应发现年龄和性别对专业认可、就业认知等题项没有显著影响。对此,笔者采用地区(学校)与年级两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将样本分成6组:广西-本科、广西-硕士、贵州-本科、贵州-硕士、云南-本科、云南-硕士。由于6组被试者人数不同,仅以人数对比分析不具有科学的统计学意义,所以数据分析以单组百分比进行说明。
  1.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学生专业认可调查
  (1)专业特色。广西本硕选择最多的是“有特色,但同类型高校也有”。贵州本硕选择“特色不明显”的被试者最多。云南本硕对专业特色认知的偏好明显优于其他两地区(表3)。
  (2)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多选)。本科和硕士呈现了差异,本科生多以建议或调剂而被动选择本专业,硕士多以喜欢本专业、提升学历、感觉好找工作等原因选择本专业。(表4)。
  (3)入学后的改变。广西-硕士、贵州本硕和云南-本科选择最多的是“比以前感觉要好,更加喜欢本专业”。广西-本科认为“有一点失望”的人数最多,超过1/3,云南-硕士超过1/3的人表示“与之前认知一致”(表5)。
  2. 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学生就业认知
  (1)就业方向。6组被试者的选择结果呈现较高的一致性。广西-硕士认为就业方向广、适中、窄的人数基本相等,其余5组被试者则首选就业方向适中,比例在50%±10%(表6)。
  (2)岗位数量:广西-本科和云南-本科仅有15%左右的人认为就业岗位数量多,6组被试者主要认为岗位数量一般或少,广西-硕士认为就业数量多的人数为零(表7)。
  (3)就业意愿:广西-硕士表示对本专业就业意愿强烈的人数最多,其余5组首选就业意愿一般,广西-本科和贵州两组对本专业就业意愿较低和不愿意的比例都超过了25%(表8)。
  3. 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学生专业课程和教师的满意度评价
  (1)课程理论性。贵州-本科多数人表示对课程理论性满意,贵州-硕士多数人则表示课程理论性一般。其余4组被试者选择课程理论不满意的人数最多。多数被试者认为课程的理论性过强,不容易理解(表9)。
  (2) 课程前沿性。广西-硕士和云南-本科两组被试者将课程前沿性不满意作为第一选项,分别占39.1%和50.0%,其余4组被试者则首选了课程前沿性一般,比例都超过了40%(表10)。
  (3)教师给予的学术指导。广西-本科和贵州-硕士认为教师给予的学术指导一般的人数最多,其余4组多数人表示教师给予的学术指导不满意(表11)。
  (4)教师备课。贵州-硕士近45%的人表示教师的备课一般,其余5组多数人表示对教师备课不满意。贵州被试者比其他地区被试者对教师备课满意度的评价高(表12)。
  三、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学生专业认知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专业自信不足
  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前对本专业缺乏认知,听取别人建议选择或被调剂致使学生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入学后部分学生不适应教学方式、管理方法等,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和学科认同。此外,学生没有树立学科自信心,认为专业特色不明显,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培养方案特色不了解,另一方面可能确实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认知没有及时调整,学科认同固化,会丧失学习动力。
  2.學生对就业缺乏信心
  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信息行业与发达地区行业发展存在差距,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学生毕业就业难、就业方向窄,促使了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专业学生对行业就业意愿较低。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岗位内部工作压力大、竞争强、设备设施老旧、待遇低、行业发展缓慢、晋升空间小、岗位老龄化严重等原因对本行业就业缺乏信心。
  3.课程理论过强,新颖性不高
  学生认为课程结构不合理,实操性课程不足,理论课程较多,同时缺少前沿性知识课程、技术性课程等。现有的课程结构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性过强、生涩难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上课积极性不足。此外,还存在公共选修课过多或者不被学生喜欢等问题。学校应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探索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较低
  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较低。学生对教师年龄结构组成、教师给予的相关指导、教师备课的内容、教师拖堂早退的情况,以及教师上课氛围存在一定的抱怨。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如果学生对教师存在抱怨情绪,将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推进教学有序开展的基础。
  四、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学生专业认知提升策略
  1. 提升学生入学前专业认知和入学后专业认同,强化专业本地特色建设
  各地区图情档高校在招生初期,可设立专门的宣传团队深入学校和招生办,利用多媒体,如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招生,让更多人了解图情档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学生入校后,进行专业认同的测试,可了解学生的报考动机、学习偏好、就业意向等,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人生规划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学科使命感,提倡学生积极向学院反馈教学和培养建议,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愿景。依据三省(区)的民俗、历史、旅游等地区文化特色深刻挖掘图情档高校专业的特色,将地方特色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就业等紧密结合,以培养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图情档人才为主要导向,强化地方特色建设,打造图情档品牌 。
  2.提供就业指导和推动行业发展,提升学生入学前专业认知和入学后专业认同
  开展在校生就业指导培训,多元合作联动学校培养为在校生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体验工作流程、内容,提前储备工作技能,通过实习实践发掘自己的就业兴趣和职业导向,提前对社会化转型做好准备。图情档行业发展与学科发展齐头并进,增加就业岗位与机会。以图书馆学为例,政府、省图书馆可以扶持社区图书馆、民间图书馆,通过改善行业机构网络布局来增加专业的就业岗位。此外,图情档学生就业不能仅限于图书馆、情报部门、档案部门等传统单位,可以以信息管理、数据挖掘等知识储备去扩展图情档学子就业的岗位和范围,从而提高就业方向和数量。此外,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升学率和高校衔接联合培养为在校生提供更多深造学习的机会。
  3.提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课程的技术性与新颖性
  合理制定图情档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课程体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时了解图情档学生对课程安排、上课内容、上课形式、培养模式的建议,形成反馈机制优化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结合大数据时代前沿,增加专业课程的技术性,深化课程内容的实操性和新颖性,依据就业市场对人才技能要求和学科发展的不断交叉与融合,对图情档学生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交叉的课程学习,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升对选修课的兴趣,重视英语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和适应地域性发展的工作特性的综合能力培养。同时,根据高校特色、地域特色深化本校图情档特色,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
  4.完善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完备的考核制度和校际合作
  三省(区)图情档高校引进骨干教师,完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定期为教师开展教學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地区图情档高校合作授课,打破校际人才壁垒,实现师资互补,弥补在短时间难以引进人才的问题。提高在职教师的科研经费等,推动在职教师主动提升自己的科研与教育能力。三省(区)共建共享学科联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与校际合作,形成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命运共同体。稀缺资源远程共享,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教育的发展。建立人才反哺计划,以优厚条件吸引本省图情档毕业本科生、研究生就业,高就业率亦是宣传图情档专业招生的名片,本土培养的研究生可补充图情档师资队伍,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五、结语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图情档学生对专业认知的看法,是目前西南民族地区研究较少的一个领域。但由于笔者专业知识水平有限,还存在以下不足:问卷设计环节对几个模块的题项设计不够深入,在问卷预测后没有及时做出建设性的调整,问卷处理环节的多重自变量使得数据在统一维度的分析出现了困难,多方调整后,以本文框架的形式做出呈现。希望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得以避免。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档案学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J].浙江档案,2017
  [2]陈则谦,郑娜静,岳双双.图书馆学本科生专业认知的发展过程——面向在校生的个案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
  [3]闫 静,谢青远.档案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状况与专业知识满意度实证研究(二)[J].档案学通讯,2016
  [4]潜睿睿,徐定华.结合行业发展实际 积极构建交叉学科群[J].中国高等教育,2014
  [5]苏君华,周 丽.基于就业状况与专业满意度的档案学专业实训教学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9
  [6]肖秋会,伍黎丹,李珍.iSchool联盟高校的档案学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2018
  [7]肖希明,李 硕,田 蓉.不同信息职业对图情档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
  [8]张长海.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满意度实证研究:现状与影响因素[J].档案学通讯,2015
  [9]聂二辉.档案学本科核心课程满意度实证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村级档案管理办法》颁发为背景,从整体上对该办法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村级档案资源开发的现状,认为当前村级档案资源种类类型多,但具体分布散;保管要求高,但配套设施差;总体数量大,但信息程度弱;潜在价值高,但利用效率低。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建设及拓宽利用渠道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村级档案;村级档案资源  2017年11月,国家档
摘 要:县级脱贫攻坚档案是脱贫工作的重要历史记录,在提炼脱贫攻坚成功经验,总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县级脱贫攻坚档案的构成及其规范化管理的具体举措,并提出了做好县级脱贫攻坚档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档案;档案管理  概述  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脱贫史上的奇迹。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脱贫攻坚档案
摘 要: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是由其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所共同决定的,只有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严防境外输入与内部反弹,通过总体的长期性防控策略,严防死守,精准防治,才能够减少疫情对于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形成良好的思想体系,对未来的居民健康档案发展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居民健康档案  
摘 要: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获得高水平支持。本文首先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背景条件,从技术性工作的角度出发,制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应用策略  引言  实现信息技术的高质量应用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帮助。目前,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广速度较快,实现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有效使用,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获
本文以纸质档案数字化概念为切入点,提出纸质档案数字体系构建、数字化图像质量控制、数字化流程质量管控等多个方面的策略。做好对纸质档案数字化这项工作,有助于高效落实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社会整体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之后,就要结合实际状况,选用具有针对性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方式,从而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现代化技术支持,但由于档案管理理念更新不及时,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的推进不够迅速,相对滞后于新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若想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转变以往传统载体传统模式的管理方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机制,运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使档案管理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