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话题,只有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为社会输出更多专业性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其中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智力启蒙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孩子性格和思维塑形的关键时期,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关键,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还要学习、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开展多样化教學工作,这就要求基于音乐素养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优化创新。因此,本文将围绕音乐素养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为主题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再提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音乐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19-03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所以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而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则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创新、改革,为我国输出更多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育人才。音乐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应基于核心素养落实创新教学工作,教师也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基础,依据其个性化需求以及音乐素养所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一、针对于音乐素养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各种要求的探究
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对的都是幼儿,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面对音乐学习时,幼儿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加强引导幼儿,确保其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幼儿对个性化需求、求知心理以及对新事物存在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对幼儿发展有益的音乐活动,而这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要求。学生想要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仅要掌握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强化音乐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音乐素养背景下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就要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幼儿教师是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持,全面了解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具备明确目标和教学要求,采取有效手段提升自身音乐综合素养,在实际授课当中灵活采用理论知识,让幼儿能够逐渐具备各种基本能力,为后续更加深层次的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大都会从事教育工作,所以要具备灵活的组织管理能力。音乐教学工作的进行是学前教育实施教学的关键手段,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更是音乐教学的核心,要求学生要形成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发挥出自身活动策划者的各项职能,确保在教学工作中每个幼儿都能具备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各个学习和活动中,促使各项活动有序开展,顺利实施,增加幼儿学习热情,提升情感表达力。除此之外,音乐素养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实践技能,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工作中把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趣味化和生动化,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确保幼儿能更加全面地掌握演唱技巧,落实独立演唱。所以学生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实践技能,有儿童曲目演唱意识,在以后自己授课时能够准确把握各种演唱风格和技巧,科学利用乐器辅助教学。
二、针对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探究
依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有待完善,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生源的质量有待提升,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根据相关数据调查,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有50%左右的学生因为自己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这个专业,这一类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在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育活动指导中存在着各种问题。第二,学生对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缺乏重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报考该专业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该专业学习的内容具有较强娱乐性,像学习美术、钢琴、舞蹈、声乐等内容,而上述学习内容都是学生较为喜欢的课程,平时也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这种训练项目上,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中内容的学习具有娱乐目的性,但是缺乏重视度。虽然学校会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但是大部分学生依然不重视学习,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三、针对于音乐素养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一)善于采用多样教学手段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采用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当前音乐素养背景下,为了促进教学工作创新,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手段,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网络学习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和内容,把各教学重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采取可行性对策,收集课外学习资源,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创设和音乐内容相关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加强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蜗牛与黄鹂鸟》这一内容时,这首音乐描绘了葡萄树在萌芽阶段,蜗牛背着沉沉的壳往葡萄树上爬,然后却被黄鹂鸟无情的嘲笑,该歌曲表达出了蜗牛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品质。所以,在授课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和这一类相关的视频资源,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加强和教学重点的联系,开启思维,提升自身学习能力,这样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将会更好地跟上教师节奏。
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发挥出现代化模式利用优势,并重视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参与度,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者、辅助者,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善于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并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空间,实现共同学习探究,提升表达能力。所以,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应为学生合理划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各重点学习内容,像声乐、舞蹈、钢琴等教学重点相互融合,或者让学生编排表演剧目,比如跳舞、演唱、朗诵,而教师要发挥出自身引导优势,加强指导和辅助,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二)创新招生形式和教材
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应注重创新招生形式、教材内容。在面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要求当地教育局统一开展能力测试工作,所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舞蹈、声乐和乐器,并依据学生实际测试成绩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将其纳入到学生的个人档案中,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以此提升学生自身素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些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而直接进入到学校,对所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也不熟悉职业要求,不仅会影响自身学习进度,还会导致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因此,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学校应善于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在参与活动中明确从事幼教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技能,促使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晚会、歌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当中全面展现自我,加强技能学习,为提升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学生的主要参考材料,同时也是课程的直接展现形式,要想创新学前教育工作,就应当依据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教材,确保沿用的教材具有专业性、实用性。与此同时,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融入地方性音乐素材,让学生灵活采用各种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全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的关键内容、最终培养目标,综合考虑专业特点来组织教学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要融入到幼儿教育一线当中,并落实构建常态化参加幼儿园活动机制,接近幼儿,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在第一时间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手段。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在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创新教学工作,让学生具备良好音乐素养,教师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认知能力,其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改革创新,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乐理与视唱”这一内容时,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五线谱的读和唱,以及弦和调色等技巧,这就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采用奥尔夫音乐的声势,并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把声势当作伴奏,落实口念节奏型,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当学生掌握各种技巧后,再落实视唱环节,并结合较为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对音乐节奏、音律有深层次感知,以此形成良好的音乐基础,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
创新教学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基于音乐素养的教学工作中奥尔夫认为要始终关注培养学生的音乐敏锐性,掌握音乐的构造。总体来说,上述两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示范教学,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深層次的感受、感知音乐内容,而教师要加强指导,落实让学生开展动作创编,实现体会音乐,加深理解,最后进行实践,通过这一教学体系,在转变教学形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技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开展演奏舞蹈训练工作,让学生从各方面加深感悟,理解和掌握音乐表达技巧。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全面表达自己,例如在讲解小心眼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小星星”的旋律当做练声曲,全曲演唱di,在演唱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发声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学会在哪个位置是最为舒适和正确的演唱位置,促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然后在开展钢琴弹奏练习时,促使学生在演奏中体会音乐旋律,最后开展舞蹈动作创编,依据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韵律,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具备良好音乐表达技巧,落实教学工作的创新。
(四)落实合理设置各种课程
在当前的音乐素养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工作创新要合理设置学习课程,这就要求依据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跟踪调查反馈意见为基础,重新设置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要适当增加音乐技能课程。要求每周至少开展三课时,促使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落实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工作,提升学生音乐实践技能。其次,要注重开展小班制教学。在面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内容时,要为学生设置小班制教学,而且教师也可以一对一授课,以此来提升教学针对性。最后,积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国输出更多优秀的幼教人才,并非是专业艺术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不仅要开设声乐、乐理、钢琴等课程,还要始终关注幼儿歌曲演唱、幼儿歌曲即兴表演以及幼儿音乐游戏等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性技能,在毕业后顺利地步入社会,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四、结语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意识到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创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幼儿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有着深远影响,而落实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创新授课会提升学生的育人能力和专业性技能,在后续从事教育行业中启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升艺术审美意识。教师也要具备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中现存问题,依据教学缺陷进行针对性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应基于音乐素养来创新传统教学形式、抛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善于采用现代化教学、创新招生形式和教学材料、利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落实创设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拓展知识面,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卉.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7(20):25-27.
[2]杜涓,李云秋.关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J].音乐时空,2014(11):127-128.
[3]柯冬娜.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必要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60-62.
[4]陈萱萱.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启发[J].大众文艺,2013(03).
[5]何晴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6):14-16.
关键词:音乐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19-03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所以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而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则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创新、改革,为我国输出更多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育人才。音乐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应基于核心素养落实创新教学工作,教师也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基础,依据其个性化需求以及音乐素养所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一、针对于音乐素养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各种要求的探究
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对的都是幼儿,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面对音乐学习时,幼儿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加强引导幼儿,确保其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幼儿对个性化需求、求知心理以及对新事物存在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对幼儿发展有益的音乐活动,而这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要求。学生想要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仅要掌握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强化音乐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音乐素养背景下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就要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幼儿教师是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持,全面了解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具备明确目标和教学要求,采取有效手段提升自身音乐综合素养,在实际授课当中灵活采用理论知识,让幼儿能够逐渐具备各种基本能力,为后续更加深层次的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大都会从事教育工作,所以要具备灵活的组织管理能力。音乐教学工作的进行是学前教育实施教学的关键手段,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更是音乐教学的核心,要求学生要形成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发挥出自身活动策划者的各项职能,确保在教学工作中每个幼儿都能具备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各个学习和活动中,促使各项活动有序开展,顺利实施,增加幼儿学习热情,提升情感表达力。除此之外,音乐素养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实践技能,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工作中把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趣味化和生动化,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确保幼儿能更加全面地掌握演唱技巧,落实独立演唱。所以学生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实践技能,有儿童曲目演唱意识,在以后自己授课时能够准确把握各种演唱风格和技巧,科学利用乐器辅助教学。
二、针对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探究
依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有待完善,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生源的质量有待提升,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根据相关数据调查,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有50%左右的学生因为自己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这个专业,这一类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在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育活动指导中存在着各种问题。第二,学生对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缺乏重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报考该专业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该专业学习的内容具有较强娱乐性,像学习美术、钢琴、舞蹈、声乐等内容,而上述学习内容都是学生较为喜欢的课程,平时也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这种训练项目上,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中内容的学习具有娱乐目的性,但是缺乏重视度。虽然学校会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但是大部分学生依然不重视学习,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三、针对于音乐素养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一)善于采用多样教学手段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采用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当前音乐素养背景下,为了促进教学工作创新,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手段,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网络学习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和内容,把各教学重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采取可行性对策,收集课外学习资源,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创设和音乐内容相关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加强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蜗牛与黄鹂鸟》这一内容时,这首音乐描绘了葡萄树在萌芽阶段,蜗牛背着沉沉的壳往葡萄树上爬,然后却被黄鹂鸟无情的嘲笑,该歌曲表达出了蜗牛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品质。所以,在授课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和这一类相关的视频资源,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加强和教学重点的联系,开启思维,提升自身学习能力,这样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将会更好地跟上教师节奏。
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发挥出现代化模式利用优势,并重视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参与度,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者、辅助者,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善于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并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空间,实现共同学习探究,提升表达能力。所以,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应为学生合理划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各重点学习内容,像声乐、舞蹈、钢琴等教学重点相互融合,或者让学生编排表演剧目,比如跳舞、演唱、朗诵,而教师要发挥出自身引导优势,加强指导和辅助,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二)创新招生形式和教材
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应注重创新招生形式、教材内容。在面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要求当地教育局统一开展能力测试工作,所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舞蹈、声乐和乐器,并依据学生实际测试成绩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将其纳入到学生的个人档案中,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以此提升学生自身素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些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而直接进入到学校,对所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也不熟悉职业要求,不仅会影响自身学习进度,还会导致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因此,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学校应善于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在参与活动中明确从事幼教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技能,促使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晚会、歌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当中全面展现自我,加强技能学习,为提升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学生的主要参考材料,同时也是课程的直接展现形式,要想创新学前教育工作,就应当依据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教材,确保沿用的教材具有专业性、实用性。与此同时,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融入地方性音乐素材,让学生灵活采用各种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全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的关键内容、最终培养目标,综合考虑专业特点来组织教学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要融入到幼儿教育一线当中,并落实构建常态化参加幼儿园活动机制,接近幼儿,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在第一时间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手段。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在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创新教学工作,让学生具备良好音乐素养,教师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认知能力,其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改革创新,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乐理与视唱”这一内容时,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五线谱的读和唱,以及弦和调色等技巧,这就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采用奥尔夫音乐的声势,并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把声势当作伴奏,落实口念节奏型,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当学生掌握各种技巧后,再落实视唱环节,并结合较为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对音乐节奏、音律有深层次感知,以此形成良好的音乐基础,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
创新教学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基于音乐素养的教学工作中奥尔夫认为要始终关注培养学生的音乐敏锐性,掌握音乐的构造。总体来说,上述两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示范教学,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深層次的感受、感知音乐内容,而教师要加强指导,落实让学生开展动作创编,实现体会音乐,加深理解,最后进行实践,通过这一教学体系,在转变教学形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技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开展演奏舞蹈训练工作,让学生从各方面加深感悟,理解和掌握音乐表达技巧。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全面表达自己,例如在讲解小心眼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小星星”的旋律当做练声曲,全曲演唱di,在演唱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发声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学会在哪个位置是最为舒适和正确的演唱位置,促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然后在开展钢琴弹奏练习时,促使学生在演奏中体会音乐旋律,最后开展舞蹈动作创编,依据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韵律,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具备良好音乐表达技巧,落实教学工作的创新。
(四)落实合理设置各种课程
在当前的音乐素养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工作创新要合理设置学习课程,这就要求依据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跟踪调查反馈意见为基础,重新设置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要适当增加音乐技能课程。要求每周至少开展三课时,促使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落实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工作,提升学生音乐实践技能。其次,要注重开展小班制教学。在面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内容时,要为学生设置小班制教学,而且教师也可以一对一授课,以此来提升教学针对性。最后,积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国输出更多优秀的幼教人才,并非是专业艺术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不仅要开设声乐、乐理、钢琴等课程,还要始终关注幼儿歌曲演唱、幼儿歌曲即兴表演以及幼儿音乐游戏等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性技能,在毕业后顺利地步入社会,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四、结语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意识到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创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幼儿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有着深远影响,而落实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创新授课会提升学生的育人能力和专业性技能,在后续从事教育行业中启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升艺术审美意识。教师也要具备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中现存问题,依据教学缺陷进行针对性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应基于音乐素养来创新传统教学形式、抛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善于采用现代化教学、创新招生形式和教学材料、利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落实创设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拓展知识面,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卉.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7(20):25-27.
[2]杜涓,李云秋.关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J].音乐时空,2014(11):127-128.
[3]柯冬娜.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必要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60-62.
[4]陈萱萱.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启发[J].大众文艺,2013(03).
[5]何晴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