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遗忘的“戊戌七君子”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大臣张荫桓早年考秀才不第,21岁纳资买了知县官衔,入山东巡抚幕府做文书,后升迁至道员。光绪八年(1882年),他升任安徽按察使,两年后被朝廷授三品卿衔,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次年,他出任特使,奔赴美国、秘鲁、西班牙三国。
  张荫桓是个很有脑子、又非常能干的官员,未入仕即努力学习外语,用心研究洋务。出使时成绩显赫,比如设领事保护侨民,维护华工的合法权益,为屈死的两百多名华工讨得14.7万多墨西哥银圆的赔偿等。同时,他还对西方社会进行了全面考察,回国后,即向朝廷呈献反映出使过程的《三洲日记》。
  张荫桓的工作得到了朝廷的肯定,他归国不久,即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兼户部侍郎,进入从一品大员的行列。这在不是科举出身,又无特别军功的汉族大臣中是非常罕见的。光绪二十三年,张荫桓代表清国赴伦敦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周年庆典,后来又去了法国、德国、美国,对涉外事务再次作了一番细致、深入的了解。
  因张荫桓长年从事外交工作,见识超拔,决意变法的光绪帝对他非常器重,经常召见他。保守派大臣弹劾张荫桓蛊惑圣上,要求将其囚禁,光绪帝不予理睬。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毅然下诏,起用维新人士,正式变法。
  改革也好,革命也罢,本质上是一种利益调整,戊戌变法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相应地自然会削弱皇太后的权威,加上维新派对变法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居然准备采取兵围颐和园、杀掉慈禧的冒险之策,致使原本对新法有几分支持的慈禧彻底翻脸。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从住地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宣布将光绪囚禁于中南海瀛台,随后发布训政诏书,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做外交官的人往往都有国际朋友,张荫桓也不例外。他被捕之后,英国公使第一时间就给李鸿章写信,想保住张荫桓。此外,英国公使还致信日本公使,请求时在清国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帮忙。与伊藤博文商量后,日本公使亲自去见李鸿章,希望他助援张荫桓。李鸿章最初没有同意,日本公使威胁他,说杀掉张荫桓肯定会引起西方各国干涉。此时,李鸿章才给荣禄写了一封信,拜托他想想办法。
  荣禄是慈禧的宠臣,又是镇压戊戌变法的“功臣”,他提的建议,慈禧还是会听的,就这样,张荫桓保住了性命。
  然而,慈禧虽然给了荣禄一个面子,但心里却一直想着怎样惩罚一下张荫桓,因为她与张荫桓既有公仇也有私怨。从公仇的角度说,张荫桓是戊戌变法的积极参与者。慈禧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就火冒三丈。从私怨的角度说,慈禧觉得张荫桓曾经侮辱过她。张荫桓在一次归国途中买了红、绿帽花两枚,献给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因没给太监总管李莲英送礼,李莲英便在慈禧面前散布是非,说正室穿红,小妾用绿。慈禧因此对张荫桓生出了恶感。
  于是慈禧先是以“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的罪名将张荫桓流放新疆,两年后又下令将他杀害。至此,戊戌变法的死难者实际上增加了一人,张荫桓成了因戊戌变法喋血的第七君子。
  编辑/冰如
其他文献
蒸汽机改良者瓦特在人生初期生活得并不富裕,他17岁时,父亲的生意就开始走下坡路。21岁那年,他不得不去某大学开了一间小修理店,以维持生计。正是在每日修理各种仪器之间,瓦特熟悉了當时一些较先进的机械技术。当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廉价可靠的动力,一些发明家纷纷开始研究蒸汽动力的应用,瓦特也于1761年开始了对蒸汽机的实验。  当时已经有一种蒸汽机被用来
嘉庆年间,蓟州(今属天津)发生蝗灾,官府闻讯,立即派灭蝗队前去救灾。但百姓将灭蝗队堵在村口,不让他们进村,说蝗虫不吃庄稼,只吃青草,恳请灭蝗队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灭蝗队不信,坚持要进村,差点儿激发事端。原来,当地官员的不作为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百姓深知灭蝗队就是奉官员命令来的,他们绝对不会真的为民办事。果然,灭蝗队进村后,先灭百姓的鸡鸭,再灭百姓的猪羊,就是不灭地里的蝗虫。所以,百姓面对这种情况,才会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每次給教授发工资,他都亲自送到对方家里,且很讲究方式。一次,蔡元培去给某位教授发工资,到了对方家里,蔡元培一直微笑着褒扬教授新近发表的某篇论文,并亲切地询问教授及其家人的情况,却绝口不提工資的事情。但就在双方短暂的交谈中,蔡元培已经派助手悄悄把工资交给了教授的家人。教授得知后很感动,觉得蔡元培这样做避免了直接给自己钱的尴尬,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熊十力的好友陈铭枢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期间,熊十力正处于贫病交困的人生低谷。为了帮熊十力一把,陈铭枢决定每个月给熊十力寄30块大洋当生活费,熊十力表示接受,并慢慢习惯了这个“生财之道”。有一次,陈铭枢的会计忘了寄钱,熊十力立刻给陳銘枢写信,并在信中讽刺他不守信用。陈铭枢看了信后哭笑不得,马上补寄钱过去。
一  世人眼中的民国女神林徽因其实并不完美。她身体不健康,有肺病,这一点倒是迎合了旧文人对“病美人”的病态审美;她性子急,不够圆融包容,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不好,除了婆媳关系紧张,与自己的母亲也龃龉不断。她曾说:“我自己的母亲碰,了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话中的鄙薄和怒其不争,与《红楼梦》里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如出一辙。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关系复杂的大家庭,母亲是
“罗莉,送个玩具给你玩。”爸爸一回到家就递给罗莉一个小盒子。  这个小盒子只有烟盒那么大,已经很旧了,泛着青苔一样的绿光。罗莉左拧右拧没打开。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打不开?”罗莉仔细看了一下:盒子密封得严严实实,连一丝空气也钻不进去。盒盖上面有许多小格子,每个小格子里都有一幅小图画,或许,把这幅画拼出来,就能打开盒子?罗莉立刻来了兴致。  但拼了半天,画面却越搞越乱!  “爸爸,这根本不可能拼成
2018年1月29日,央视副总编辑彭健明宣布五条购剧新政,主要包括价格大幅度提升、剧目集数不再限制、优秀剧目播后重奖、及时付款不拖延、优秀剧目将在央视核心频道套播或展播等等。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五条新政,说穿了就是:你只要拍出我们认同的作品,我就尽可能给你更多的荣誉和利益。  很多人看了这条新闻,都觉得非常受鼓舞。尤其是此前一些在市场上表现不佳的公司,觉得自己的春天来到了,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作为将门之后,宋朝人姚平仲基本继承了祖辈英武的血统,少年从军,18岁时在臧底河大败西夏军,一战成名,成为大宋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宋钦宗当太子时,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吹捧姚平仲的报道,对他很欣赏;心想如果国家发生战事,要好好用一用这位名将。而姚平仲的想法与皇帝不谋而合,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也正是自己出彩的最好时机。所以,姚平仲一直在苦苦寻找一个出彩的机会。  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大军渡过
唐文宗时,有个中亚商人来唐朝做生意,在一次交易中与唐朝某宦官发生了争执,宦官竟把对方的货物强行拿走了。商人不服,赶到长安告御状,唐文宗听取了他的申诉,并下令彻查此事。得知宦官有错在先,唐文宗不仅没收了宦官的財产,要求他“不可欺侮外商”,还革去了他的职务,命他去看守皇陵。消息传开后,那个商人深受感動,之后更加积极地来唐朝开展贸易。
我叫梅景,是含章殿的一棵梅树。化成人形后的第一眼,见到的是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儿。她是寿阳公主,素喜在梅花树下玩乐,笑语盈盈,眉眼弯弯,娇俏可爱。渐渐地,我的视线里再也容不下他人,却不敢以人形同她相见。  七年一晃而过,一日,含章殿来了一位得道高人,他说我心中有执念,可帮我实现愿望,代价是千年修为尽数度他,我答应了。他说:“我会帮你织一场梦境,只是你可想清楚了,入梦后她不再是公主,至于何种身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