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分类学上,海德尼上犬属于恐犬亚科的上犬属,同时也是整个上犬属的模式种(一个属中最早被发现的),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雷迪在1858年发现并命名的。
虽然体重已经是犬科动物之最,但和同时代同地区的其他食肉动物,例如体长3.5米、犬齿超过20厘米的巴博剑齿虎比起来,海德尼上犬就没有任何优势了。为了和比自己更大更壮的掠食动物对抗,海德尼上犬通常结成群体生活,捕猎的对象则是像古骆驼、远角犀这样的大型猎物。
冰河猎手——恐狼
现存的犬科动物,严格说起来都属于犬亚科,生活在距今40万~1万年前的恐狼,平均肩高1米,体长1.5~2米,体重50公斤,是最大的犬亚科动物。
和现存的近亲灰狼比起来,恐狼肩膀宽阔,脑袋更大,配上短粗有力的四肢和躯干,整个身体显得异常壮硕,牙齿咬合力也更胜一筹。
有了这些身体结构上的差别,恐狼在猎物的选择上自然也跟灰狼不尽相同。灰狼四肢修长,耐力较好,可以长距离追捕那些善跑的食草动物,相对较小的体型也让它们拥有了更广泛的食谱(稍微吃点就能饱),大到野牛,小到田鼠都在菜单之上;相比而言,恐狼沉重的身体和短粗的四肢,让它们的速度和耐力都很不给力,无法长时间追逐猎物,只能短距离偷袭那些行动迟缓,以及老弱的大型猎物,更无法靠小型猎物来填饱肚子,可选择的猎物种类比灰狼少了很多。
更新世末期,气候变化导致大型食草动物减少,再加上人类大局侵占草原,恐狼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灭绝。
从黄昏犬到海德尼上犬,从恐狼到灰狼,再到人类身边的各种汪汪们,整个犬科动物家族走过了将近4000万年的演化历程,成为与猫科动物一样,同时活跃在自然荒野和人类社会中的威猛又可爱的生灵。(编辑/任伟)